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2)

作者 | 铁娜娜

鲸看 | ID: hualujk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

被放大的悲欢离合情绪,

后来发现荒诞的一直都是那个社会,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一直都是那个人人心中住着的树先生。

活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3)

《hello,树先生》是一部很容易让人深陷其中的片子。一方面是对王宝强演技的折服,而另一方面又讶异于这部电影带来的情感冲击,就像是从未经历过八十年代,却又好像在那个时代生活过。

压抑大概是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最真实的体验之一,但是抛开压抑,我们再去思考一下影片的细节,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故事背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正处于旧社会向新社会迈进的一个时代。大家骨子里对新生活充满渴望,但是一边又犹豫踌躇,害怕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农村这样的现象更甚。

而树先生则是这群人的一个缩影,他没有工作,整日无所事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混得有出息了,只有他一直停留在原处。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4)

没有人尊重他,甚至那些所谓的“朋友”,称呼他一声“树哥”听起来也更像是讽刺。影片里有个片段小庄的摩托刮到了二猪的汽车,树对二猪说“给我个面子,算了吧”,不仅不被理睬,还被一把推开。

像极了在人群里表演的小丑,你逗得人家开心了,人家跟你喝两杯酒,递你根烟,瞥着眼叫你声“哥”,万一哪点惹得人家不开心了,那你就屁也不是,丢之既去的“破烂”。

在农村这种小人物的悲哀比比皆是,没权没势,处处被别人拿捏。电影中树的朋友高朋结婚的时候,树只是借着酒劲小心翼翼的问了二猪关于自己家地的事情,当众被二猪羞辱,婚礼现场让他下跪。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5)

到了屋里树“噗通”一声给二猪跪下,嘴里还念叨着“刚刚在外面人多,现在给你赔不是”。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样的人他招惹不起,什么时候该夹着尾巴好好做人。

可是骨子里保留着那一点尊严,让他无法坦然的在众人面前给二猪下跪。当然与其说是尊严,不如说那是人内心深处的劣根性。那种依附于别人眼色存活的劣根性是很难改变的。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6)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树先生这种扭扭捏捏无所适从的状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父亲失手吊死哥哥,而树则在幻想里掐死了自己的父亲。所有的荒诞事件似乎都是有迹可循的。

树有一段独白说道,父亲总是穿着黑色的大衣,到处寻找着哥哥。一句再正常不过的话却让人不寒而栗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摄像师透过镜子拍摄树邋遢的形象,而镜子旁边的墙上则挂着父亲的照片,哥哥的照片贴在父亲大照片的右下角,明明是一家三口的合影,却以一种支离破碎的荒诞画面出现在镜头里。

有一句话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树就属于后者,可惜的是他后来的一生也没有治愈家庭带来的伤害。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7)

就连在结婚当夜和妻子共度云雨时,脑子里闪过的都是父亲把哥哥吊在树上的画面,那种挣扎着的无助感。

人性和性所有的画面交织重叠,最终把一个本该拥有正常生活的人变得失常疯癫。他残破的生活中还残存的一些光亮:大概仅是记忆中那个放荡不羁的哥哥带给他对生活的向往吧。

“哈喽,树先生”这个很洋气的打招呼方式看似和他毫不搭边,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和谐感。我曾经在影评中写过,细节是编剧对观众最大的尊重,而在这部电影里,这句招呼就是最大的细节。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8)

第一次“哈喽,树先生”是小梅给树发来的短信。如果说树一直都在遭人嫌弃,那这条短信无疑是一个初识的人对他莫大的尊重。

我们现实生活中,最自豪的是什么?是无论在熟人还是陌生人面前,我们都可以挺直腰板,堂堂正正的去获得别人的尊重。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9)

每个人都是平等且自由的,谁都不例外。所以树遇见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束光。只是这束光短暂且稍纵即逝。

豆瓣上有很多短评都在说为什么树拥有了自己的爱情和妻子,最后却愈加疯癫。因为他一直在经历失去,从未体会过拥有。一个不习惯得到的人突然拥有了某件东西,他一定会变得无所适从,并且不懂得如何去对待。

父亲和大哥的死,母亲和三弟搬去新房,新婚妻子离开,他似乎从未真正拥有过什么。陪着他的只有村里那棵树,那棵树就是第二个他。一辈子只能活在这个村子里。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0)

这不仅仅是树先生一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时代下的晦暗。没有一技之长,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村落,表面上像是一只脚迈进了新时代,然而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些离开了村落的人最后过得怎么样。像他们向往的那样住进了新楼房,过上了好日子吗?这是影片留给所有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树先生的坚守不代表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只是这个一事无成的人离开了这个小地方,就连递根烟给别人说有点事情要谈谈的邻里人也没有了。没有人愿意去倾听一个没有任何成就的人的唠叨

王宝强的颠覆式表演

有的人一辈子成就一个角色,而有的演员一辈子成就无所个人。

其实说到王宝强,似乎近两年娱乐新闻都盖过了他本人在影视方面的风头,百度词条甚至把他的婚姻经历详细列上,这个经历过经纪人撬墙角,妻子出轨外加勒索的男人,愣生生的把人生都过的像部荒诞“闹剧”

只是这出闹剧的观众甚至多于看他演出电影的观众。生活的闹剧玩脱了,电影的尺度却把控得当。回归到王宝强这个演员本身,他带来的作品无数,无一不广受好评。他永远都是在拿实力说话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1)

提到王宝强饰演的人物角色,观众的印象大抵还停留在他“囧”系列影片留下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片段,要不然就是士兵“许三多”的憨厚朴实模样,再不然就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影片中那个搞笑古怪的神探唐仁。他演绎过无数角色,也成就了无数角色。

但是纵观这些影片他在里面的形象哪个不是让人捧腹大笑。甚至他的身上被贴上“喜剧电影演员”的标签。似乎演喜剧久了,自然而然的人身上也被套上了枷锁。

他的喜剧形象固定在观众心中,提到他的电影就是“哦,王宝强呀,演的电影都好搞笑呀”!但是这部电影却让观众大跌眼镜,观众们从未想过能看到让人笑不起来的王宝强,他做到了,树先生这个角色不仅让观众笑不起来,甚至看影片时还一度揪心。

他打破了自己身上“喜剧”的枷锁。让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只看到了树先生,而不是王宝强。到底这次让观众笑不起来的王宝强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2)

有人说王宝强用有点偏疯癫式的表演去诠释树先生,但是在我看来,树先生只是一个经历了磨难而选择自我放弃的一个普通人罢了。他带着我们走进了那个悲壮荒凉的八十年代,我们看到了整日手插在口袋里,嘴里叼根烟,逢人便龇牙咧嘴笑着的树先生。

影片的结尾对树先生的处理是让他活在了自己的幻想里:妻子怀孕归来,变得不再聋哑,而他告诉妻子他们一家三口即将搬去新房子里住。

这个骨子里有点文艺浪漫的男人最终在幻想里活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荒诞的生活中终归是增添了第三束光。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3)

也有人说现代社会自己的身上有树先生的影子,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如果你心怀抱负有能力,那么树先生就只是你内心的缩影,而如果你空有抱负却整日幻想的话那你就是树先生。

他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崇,渴望有人能够认认真真听他讲话,哪怕是一点点鸡毛蒜皮也可以耐心倾听。

这部电影有几人能真正看懂(看懂已是剧中人)(14)

但是没有人愿意,他在想象中进行了一场给大公司剪彩的仪式:一堆人在底下注视着他,让他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甚至他可以和房地产大鳄去商讨未来的趋势变化。最终所有他渴望的名利都在倚靠着村口的那棵大树得到了满足,他渴望得到的尊重也在幻想里得到实现。

我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二十一世纪,仅仅在树先生身上看到了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却早他一步醒来,明白所有的成就都不是靠想象完成。而是要脚踏实地的,把幻想变成提升能力,真真正正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荒诞生活下都需要光束的照亮,那我们这群普通人就更期待黎明。

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过树先生的经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能够让我们变得幸福的绳索。去追寻自己生命的光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