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文言文教学设计题(教育学文言文试题汇总解析)

一、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资文言文教学设计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资文言文教学设计题(教育学文言文试题汇总解析)

教资文言文教学设计题

一、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教育的功能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根据教育功能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对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促进作用;社会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2、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作用。

  3、根据教育功能的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隐形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意思是"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坐朝治理天下,没有不把教化当作主要任务的",很明显该题选择B

  二、《学记》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A.学思结合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乐正克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以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主要表达的教育、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

  3、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认为正课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习与休息兼顾,使学生乐学而亲师。

  4、豫时孙摩。"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时"及时也,"当其可之谓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孙"是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按照顺序不越级,循序渐进;"摩"是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

  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6、长善救失。要求教师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为优点。

  7、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该题选择B因材施教。

  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所强调的影响学习的因素是()

  A.知识兴趣

  B.兴趣和努力

  C.兴趣和情感

  D.情感和努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因此该题选择C.兴趣和情感。

  四、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为"显学"。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其中墨子所说的"说知",是指由()而得到知识。

  A.实践

  B.审问

  C.推论

  D.传闻

  作为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喘息,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提出了著名的"人性素丝说"。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亲知、闻知和说知"。其中前两种都不靠谱,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推论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该题选项是C.推论。

  五、《学记》中提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句话反应的是()

  A.教育评价制度

  B.学生入学制度

  C.课程安排制度

  D.学生选拔制度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每年入学,每隔一年要进行一次考查。入学一年后,考查经文句读,辨别志向邪正。三年之后,考查是否专心学业,乐于公益。五年后考查学生是否广览多读,亲近师长。七年后,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对朋友的选择,这叫小成。九年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卓然自立,临事不惑,这叫大成"。很明显这句话反映的是教育评价制度。

  该题选择A.教育评价制度。

  六、《论语o颜渊》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行草偃"。下列能体现和契合这一作用和精神的是()

  A.学校校训

  B.小学雕塑

  B.教风影响

  D.班级舆论

  题干文言文意思是:"君子的德就像风,百姓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就一定会倒伏",也就是形容教育或者感化熏陶的力量很大,如风吹草倒一般。与教育联系起来,这句话突出的是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本题的校训、教风、学风、班级舆论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学校雕塑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这些都对学生产生教育和感化的力量。

  本题选项:ABCD

  七、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带有弥散性;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该题选项是A.心境。

  八、"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A.巩固性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题干出自《学记》,"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都是出自《学记》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C.启发诱导教学原则

  D.直观性教学原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篇》,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办法汇聚成江海"。这句话强调积累的作用。选项的循序渐进更符合题意。

  该题选择A。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十、《学记》中明确提出"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观

  B.教学观

  C.教师观

  D.学生观

  "师严而后道尊"的意思是"老师学术严谨并受到尊重,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该题选项是C.教师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