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

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西班牙社会经历了帝国的盛极而衰,文学也在诸多尖锐复杂的矛盾中独树一帜,呈现出流派纷呈、异彩争现的局面,西班牙文学由此进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1)

人们一般把1500年(卡洛斯五世诞生)至1681年(卡尔德隆逝世)这段时间称为西班牙文学的“黄金世纪”。尽管“黄金时代”的时限有不同的说法,但是16世纪至17世纪无疑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文学与巴洛克文学最兴盛的时期。

社会历史背景

16世纪的西班牙在欧洲第二个实现了国土统一,创立了新的政体,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帝国。

1519年,卡洛斯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时的西班牙版图辽阔,除了西班牙本土,还包括意大利、非洲北部和美洲殖民地、奥地利及尼德兰、卢森堡和佛朗士一康泰等地,人称“日不落之国”

1588年,卡洛斯五世亲自筹建了一支拥有130艘战舰、30000人队伍的“无敌舰队”向英国舰队宣战。但时运不济,终致惨败,只有一半船只逃回里斯本。从此,西班牙国力一蹶不振。到了17世纪中期,各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纷纷独立,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2)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6世纪的西班牙,在政治方面,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内事务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卡斯蒂利亚会议。贵族大权在握,公爵享有“西班牙大公”称谓,拥有特权。

教士忠于国王,社会地位颇高。资产阶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奋发向上。最底层的则是受欺压剥削最多的劳动人民。17世纪是哈布斯王朝最后三位君主统治时期,他们任用宠臣,无心政务,一味沉溺声色犬马,大肆挥霍国库储备。

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经济上的颓废,西班牙社会诚如塞万提斯描绘的那样,地主阶层过着“酒池肉林”的日子,而下层百姓则衣衫槛楼、民不聊生。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3)

巴洛克文学艺术的兴起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多人性与理性诉求遭遇现实的撞击,宁静、和谐、平衡的美学观念与紧张、焦虑、骚乱的社会心理相悖逆,这一心理成为反映动感、变异和张力的美学观念滋生的温床。

西班牙的巴洛克文学应运而生并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沃尔夫林在其《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中揭示了这种艺术观念与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陈众议先生巴洛克艺术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多元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确立。②人文主义的背反。③怀疑主义的滋生。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4)

虽然西班牙在维系天主教罗马教廷、反对宗教改革和欧洲资本主义崛起的战斗中一直不遗余力,但无法改变天主教日渐式微的必然趋势,急剧变化的时代需要艺术以新的理念和形式与之相适应。

这里无疑牵涉到17世纪艺术家的宗教观念与宗敦情感,可以说正是他们的这种情感导致了巴洛克文化具有一种新的内质:庄严虔诚的宗教情感的移人。而且,更进一步说,这种宗教热忱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大贵族包括国王。

另外,17世纪的西班牙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王室与贵族奢靡颓废,昔日辉煌难继,人文主义的理想色彩在现实中跌落,怀疑主义与神秘主义思想蔓延。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5)

从社会思想来说,巴洛克艺术代表的是当时自然科学的宇宙观与宗教思想的调和,在自然科学的世界观中渗透着宗教思想,造成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自然科学与唯心主义的混杂。

文学发展概况

1.诗歌

16世纪的西班牙神秘主义思潮是巴洛克文学生长滋生的另一个源头。16世纪中叶,为了挽救天主教的颓势和进行自身的修正与改革,圣特雷莎和圣胡安·德·拉·克鲁斯在西班牙锨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圣特雷莎文学修养颇高,身为修女,加上受到苏菲神秘主义的影响,其宗教题材的诗歌质朴纯净而又感人至深。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6)

巴洛克主义的早期代表是萨拉曼卡派和塞维利亚派。前者强调以人道主义改良经院哲学,诗文创作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后者的创作讲究修辞,文辞华美,直接影响到了夸饰主义文风的形成。

巴洛克时期的诗歌最伟大的代表有三位:路易斯·德·贡戈拉、洛佩·德·维加和弗朗西丝科·德·克维多。

洛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而且其诗歌也极具才情,但其巴洛克风格并不明显。另外两位则代表着巴洛克诗歌的最高成就。

贡戈拉的代表作为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及《孤独》。其诗善用比喻、夸张,喜用冷僻的典故、艰深的词汇,塑造奇崛怪异的形象,向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挑战,时人称“夸饰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对后继者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18世纪才结束。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7)

克维多的诗歌喜用警句和格言,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时人称为“警句主义”。他明确反对贡戈拉的夸饰文风,认为诗歌不应该晦涩艰深,而应该清新明丽。

两人在当时的西班牙文坛各执牛耳,势不两立。然而他们毕竞属于巴洛克文学的不同表现形态,具有诸多共同的特征。只是“时代、死亡、普遍的腐败和神圣的非正义使克维多的诗歌具有一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神韵,而贡戈拉则用高雅的技巧将他唯物质主义的诗歌雕琢得完美无缺”。

17世纪的西班牙诗坛也不全是巴洛克诗歌的天下,弗朗西丝科·德·梅德拉诺等人的诗歌就继承了加尔西拉索的传统,但是却被贡戈拉和克维多的耀眼光华淹没掉了。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8)

2.戏剧

蒂尔索·德·莫利纳是洛佩之后著名的戏剧家,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塞维利亚的嘲弄者》、《多疑者的下场》、《倒装的共和国》、《孩子,愿上帝赐福于你》等。

3.卡尔德隆

(1)作家简介

卡尔德隆是洛佩之后最具盛名的巴洛克戏剧大师。1600年出身于马德里一个宫廷官员之家。1615年至1619年在萨拉曼卡大学攻读法律、艺术和神学。后专心从事诗歌和戏剧创作,1633年成为国王费利佩四世的宫廷戏剧家。

接受圣职后,他成为托莱多大教堂的司怿,转而从事宫廷剧和宗教剧的创作。1681年5月25日去世。他一生创作颇丰,据考证确定为他所写的剧本近200种,其中宗教剧76种。较著名的代表作有《人生如梦》、《神奇的魔术师》等。

(2)情节结构与思想内容

《人生如梦》(1635)是卡尔德隆最负盛名的哲理剧,作品宣扬了基督教思想和王权主义,充分体现了巴洛克的典型风格。

(3)巴洛克风格特色

《人生如梦》这部戏剧显示了巴洛克戏剧的独特品质,具有鲜明的巴洛克风格,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情节的铺陈交错与梦幻色彩。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9)

主要的戏剧冲突是波兰国王巴西利奥与王子齐格蒙特之间的专制与反专制、禁锢与争自由的斗争。情节一度扑朔迷离,烟雾重重。而最核心的情节又是“梦”。基本的情节线就是王子齐格蒙特被囚—回到官廷(麻醉)一被囚一回到现实。如人生,人生如梦的感觉弥漫在情节发展的各处。

其次是语言的华丽繁复,甚至是炫耀饶舌

《人生如梦》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征是华丽繁复。本剧是哲理剧又贯穿着宗教关怀,语言与之相应就具有诗情与哲理。卡尔德隆善于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营造诗意的氛围,构筑优美的境界。

《人生如梦》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突出的特征是富廷语言的程式化、庄严感和卖弄习气。

欧洲巴洛克文学(在巴洛克风格中起舞)(10)

《人生如梦》戏剧语言的第三个特征是贯穿着玄妙、隐晦、语藏机锋的张力语言。《人生如梦》中使用了很多“悖论语言”,即一些“貌似悖谬实则真实的语言”。

此外,《人生如梦》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义或模糊的特质。将人生命运的无常、人的理性的有常以及在二元对立或多极对立中显现的人生本相与最终的宗教关怀糅合在一处,把人生的无常和有常加以淋漓尽致地铺陈和摹现。

身份、地位、亲情都有可能瞬间毁灭,但是对荣誉、自由、善的追求却是恒常的。更其可贵的是,尽管人生即梦幻,卡尔德隆一直设有忘记文艺的教化功能,用最高的“善”与“宽容”来劝诫世事人生,传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感与宗教关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