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忠君爱国思想,一直在历史的夜空中熠熠闪亮,也历来为人所称道!那么我们也不由得产生质疑,忠君爱国是应该的,可是非要把自己累死不可吗?如果都要这样忠君爱国,那也活的太沉重太压抑太悲苦了!

看历史,看《三国演义》,可以发现,诸葛亮自从跟随刘备离开茅庐后,就走上了尽心竭力辅佐刘备的道路,没有一天无忧无虑过。辅佐刘备却也阻止不了刘备往死路上奔。刘备死后,又殚精竭虑地辅佐刘禅,明知刘禅也不是那种胸怀大志能一统天下的雄主,还是呕心沥血地辅佐他,直到耗尽自己最后的心血!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

我们不禁要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他为什么身处相位,不愿享享清福,整天把心思都花在北伐北伐上,非把自己累死不可呢?

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与他受的教育有关,也与当时的时势环境有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性格

诸葛亮虽出身士家大族,但很小就失去了双亲,约六岁失去母亲,八岁时又失去了父亲,真是祸不单行!家族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灌输,使他的内心身处就坚定地树立起做人臣子要尽忠职守、恪守忠诚的精神品格,也因此形成了他谨慎小心,严以律己的为人准则。

这个我们从他后来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也可以看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

其次,当时的国内国外形势决定了,诸葛亮必须北伐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

1、政治上的需要

声势还是要有的,无论是对国内的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还是国外的曹魏和孙吴。

蜀汉蜀汉,向来是以大汉正统自居,若长此以往地避居蜀地,让那本就不服气的益州派和喜欢苟且的东州派怎么看,他们会笑话诸葛亮胸无大志的,甚至荆州派人士也会鄙视他的。

而曹魏也认为蜀汉不会有什么想法了:你是什么大汉,也不过是想做个偏安一隅的土皇帝罢了,曹魏反而会有想尽快拿下蜀汉的想法;东吴看到蜀汉没有大作为,反而想侵蚀它来扩大自己的地盘,以和曹魏争高下。

所以,国内和国外的形势都逼迫诸葛亮必须北伐!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

2、蜀国和荆州派自身生存发现的需要

蜀汉内部派系斗争从未中断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平和的。

益州派本来就受荆州派和东州派的排挤打压,这些人没有一天不盼着荆州派倒台,他们多是世居益州的世家,掌握蜀中大量的人口与土地,在蜀汉的基层统治当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是最不想北伐的,而东州派习惯于刘璋麾下的苟且。再说了,北伐或成或败,益州派都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北伐不北伐,对益州派和东州派来说都无所谓,他们也懒得为此操心劳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

执掌大权的,也最有能力的是已经失去根基的荆州派,还有刘备建国初期跟着刘备来到蜀地的元老们,比如诸葛亮蒋琬等人,这些人根基不在蜀中,不像益州本土派有滋养有根源有基本可以生息绵延,一旦偏安一隅,他们的力量会日趋弱小直至慢慢消亡。他们是最迫切的进取派 ,只有打下新的地盘,才会有新的发展壮大的土壤。

那么,作为蜀国的主政者,又是荆州派的掌权者诸葛亮,身处内忧外患的火山之巅,他不得不北伐!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北伐,明知胜利的可能性很小,也只有逼着自己硬上,悲哉!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

再有就是,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和临死前的信任重托

诸葛亮躬耕垄母之时,满腹经纶,无所发挥,终日渴望能得遇明主,使其所学能经世纬世,学以致用,因此作“梁父吟”明志。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7)

刘备说得诸葛亮如鱼得水,而诸葛亮与刘备正是“钗于奁中待时飞”,从此其智慧才能开始腾飞。刘备也确实给了他发挥才能的极大空间,所以,他在内心深处对刘备是很感激的,应该从出隆中开始,他就下定决心此生供刘备驱使了,就像“士为知己者死”一样的心情!

他为刘备设计谋赚荆州益州,辅助刘备帮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又一心一意辅佐刘禅,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传颂的贤能之相!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表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