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

图|叶剑英、毛泽东

前言

对于叶剑英,毛泽东曾有极为贴切的一句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而叶剑英也确实像毛泽东说的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像三国蜀相诸葛亮那样谨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又像宋朝宰相吕端那样,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毛泽东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新中国前后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叶剑英跟随在毛泽东身边,建立起一份感天动地的旷世友谊。在他们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所能概括的,与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情谊相比,还要再深一个层次。

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叶剑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2)

图|叶剑英

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叶剑英:“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当然,毛泽东这样说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纵观叶剑英充满革命传奇的一生,不管遇到怎样危险复杂的局面,他总能够从容面对,处变不惊,以自己的才智和胆识改变局面……

像绝大多数走上革命道路的人一样,叶剑英出身也非常普通。尤其是在封建旧社会,叶剑英的小商人家庭,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叶剑英很早就感受到了清廷的腐朽,深以为恶。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下,叶剑英接受了新思想,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此宣告自己与那个落后时代的彻底决裂。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3)

图|孙中山

没多久,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在当时,这对所有国人来说,无疑让大家对这个落后了很久的民族看到了光亮。虽然前路依旧未知,但与旧制度的告别,也是开始新征程的一个起点。

叶剑英就读的云南讲武堂是一所正规军校,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之后,他便遵从本心,参加了孙中山驱逐桂系军阀的战斗,后来掩护孙中山脱险任务完成后,又开始讨伐陈炯明。

后来,叶剑英在黄埔军校认识了周恩来。那时,通过和周恩来等人的交往,叶剑英对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些人身上,他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共产党的主张和道路是无比正确的,毅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4)

图|叶剑英、周恩来

没过多久,蒋介石掌权,并策划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情此景下,叶剑英深以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为耻。出于愤怒,叶剑英不顾对方力量的强大,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要与反动派势力彻底决裂,走上一条“反蒋”的道路。

不管这条道路有多么曲折,面对的风险有多么巨大,叶剑英的信念没有动摇。当白色恐怖蔓延全国的时候,叶剑英义无反顾,在极其危难的关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的决定为叶剑英和毛泽东的结识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咯

毛泽东曾说,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支持他意见的人还不是很多,叶剑英是其中一个。而这对当时的毛泽东来说,就好比是雪中送炭一样能够温暖人心。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起义部队带到井冈山,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根据地。面对蒋介石的穷追猛打,毛泽东不得不带领根据地的队伍,走上漫漫的长征之路。然而,长征不仅行军路途艰难,尤其是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给军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5)

图|张国焘、毛泽东

1935年9月的一天,我们的译电员找到叶剑英,把一份电报交给了他。叶剑英看过之后,当即就被上面的内容吓了一跳。原来,这是张国焘给陈昌浩发来的一份密电,电报内容是:建议南下。

原来,中央在之前就曾在会议上做出了北上的决定。可张国焘却对此持反对意见,执意南下。几番劝说不行,张国焘便决定撕破脸,不仅要背弃中央的决定,甚至还意图分裂党和红军。

不过,好在这份电报现在到了叶剑英手里,思量片刻后,他赶紧把电报转交给毛泽东。最终,中央经过讨论决定,脱离四方面军,和三军团走在一起

北上前,张闻天等人曾找到叶剑英,跟他分析了眼下的局势。大家劝叶剑英尽早离开,可叶剑英却说:“我不能走!要走也要把军委直属队一起带走!”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6)

图|叶剑英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中央的领导人数少,想要悄无声息地离开虽然不是难事,可军委直属队却有许多人,要想把这些人一起带走却并非易事,叶剑英不愿意自己离开,而把同志丢下不管。

这时,叶剑英灵机一动,想到了张国焘的那份电报。很快,叶剑英马上去找了总指挥徐向前,并对他说:“张国焘来电要求南下,我们应该为此做足准备,不如发个通知给各个直属队,让他们自己找地方打粮去吧!”

徐向前赞成叶剑英的建议,表示这件事情可行。为了安全起见,叶剑英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陈昌浩,并把写好的通知拿给他看,陈昌浩也觉得积极筹粮这件事情没有问题,就同意了。

根据通知,这天晚上两点钟的时候,大家要约着一起出去打粮食。

当晚,叶剑英是和徐向前、陈昌浩三个人一起睡在一个屋里的。叶剑英很早就上了床,可他怎么都睡不踏实,生怕睡过头,错过了“打粮”时间。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7)

图|陈昌浩

凌晨一点多钟,叶剑英很“自然”地穿上衣服,然后跟陈昌浩说,他要按照原定计划出去打粮了。陈昌浩此时睡得正香,再加上叶剑英提前跟他说过这件事,也就没有多想,“嗯”了一声,就继续睡觉了。

说罢,叶剑英便往屋外走,直接去找了军委直属队负责人萧向荣。一见萧向荣,叶剑英就把自己藏好的地图给了他,特别叮嘱说:“一定要把这张地图藏好!

这是为什么呢?叶剑英为何对一张地图如此重视?

原来,在当时我们的红军队伍里,地图是极其稀缺的宝贝,全军只此一份。而且在后来,整个北上部队行进的过程中,这张地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排好一切后,叶剑英便赶紧去和中央领导会合。他先在一个岔路口遇到了在等他的彭德怀,后来又一起去追赶第三军团。终于,在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叶剑英总算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会和了。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8)

图|毛泽东、周恩来

后来,毛泽东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他一边摸着自己的脑袋,一边幽默而又深情地对大家说:“如果没有他(叶剑英),就没有这个咯!是叶剑英同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我们这些人呀!”

叶剑英与毛泽东,是战友亦是诗友

与毛泽东一样,叶剑英也是一个爱诗之人。把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放在一起,他们总能够碰出火花,而他们之间的这份默契,除了体现在革命事业中的精诚合作之外,还体现在他们对于诗歌的共同热爱。

同为诗人,叶剑英对毛泽东的诗词充满了热爱。

1957年,毛泽东的18首诗词被公开发表,叶剑英读后大为赞叹。在发表的18首诗词中,有许多叶剑英早就读过了,可当他在报刊上再次看到时,仍不免为之痴狂,反复读了好多遍。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9)

图|叶剑英

每当读到毛泽东的新诗,叶剑英常常爱不释手,不仅自己沉浸在诗歌中,还时常把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起叫来,耐心地给他们吟诵,并讲解毛泽东诗词的意义。

诗如其人,在叶剑英波澜壮阔的一生当中,无形之间,诗词已经和他融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表达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敬意,叶剑英还经常在自己的诗歌中吟诵毛泽东。

一次,叶剑英跟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到十三陵水库视察工作,期间,毛泽东跟群众一起劳动,扛起锄头铲土,叶剑英对此很受感触,专门写诗记录了下来:

万众欢呼毛主席,普通劳动出堤旁,一锄一篓成规范,创世人人动手忙。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0)

图|毛泽东

读至此,我们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景象。而在叶剑英的诗中,我们同样真切看到了毛泽东的平凡而伟大的光辉。

1963年,叶剑英曾去毛泽东的故乡参观,参观结束后,叶剑英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一首诗:

六亿同胞呼万岁,五洲志士称导师。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

1964年,叶剑英曾经创作过一首名字叫做《望远》的诗歌。当时叶剑英正在大连开会,他深切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一时间便在一张小纸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飘渺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几个月后,这首诗几经辗转,在北京《光明日报》上得以发表,并被毛泽东看到。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1)

毛泽东爱诗,读到好的诗无须刻意便能够熟记于心。这年冬天,毛泽东71岁生日那天,他把叶剑英的这首《望远》原原本本默写了出来,并且把这首诗送给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

不过,仔细观察我们便能够发现,叶剑英原诗名为《望远》,而毛泽东重新默写后却对诗歌题目作了更改,将其改为《远望》,这是极有深意的。

据毛岸英、邵华所说,一直以来,毛泽东对于叶剑英都是极为尊重的,两位老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而毛泽东对叶剑英诗歌的喜爱程度自然也是非比寻常的。这种喜爱何以见得呢?叶剑英的这首《远望》,毛泽东不仅倒背如流,而且连它是何人何时何地所作,于何报纸发表,全部都了然于胸。

当叶剑英听说这件事后,他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将诗歌名字改为《远望》,并且收录在自己编纂的诗集《远望》当中。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2)

图|毛泽东

1975年,毛泽东曾有一段时间在外地养病。这年5月,毛泽东返回北京中南海的住处后,曾在书房里跟几位在京的领导谈话,叶剑英也在现场。期间,毛泽东谈到了“孙权搬家南京”的历史典故。

说到这里,毛泽东转头向叶剑英看去,问道:“你还记得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吗?”

辛弃疾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词人,叶剑英当然知道,他停顿片刻后,不禁吟诵出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叶剑英的声音越来越激昂,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指着叶剑英直说:“此人有文化啊!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3)

图|叶剑英

紧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又回到了诗歌本身。那天,毛泽东不仅借这首诗赞扬了叶剑英的诗才,还对他大是大非面前呈现的坚定斗争性给予了褒扬。

面对毛泽东的赞扬,叶剑英从不骄傲,他始终秉持着谦虚的心态。在历史的长河中,伟人之间从来都是惺惺相惜,经过几十年的相处,叶剑英为毛泽东的人品所深深折服……

叶剑英晚年感慨: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

1976年9月8日,在毛泽东病重时,叶剑英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他的病榻前向他告别。毛泽东躺在病榻之上,微微动了动手臂,叶剑英俯在他的身边,两只手紧紧攥在了一起……

从1938年结交算起,毛泽东和叶剑英之间已经有了长达45年的情谊。当时国家政治局面纷繁复杂,虽然毛泽东想要对自己的老战友再交代些什么,可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溘然长逝。作为战友,叶剑英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自己对毛主席的理解,临危受命……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4)

图|叶剑英

叶剑英80岁生日到来之际,社会各界纷纷送去了他们对叶帅的真切祝福。此时毛泽东已经逝世一年了,叶剑英很自然地回忆起毛泽东。对他来说,毛泽东不但是恩师,更是挚友。

晚年的叶剑英时常回想起毛主席,回忆他们在过去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叶剑英百感交集,怀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他激动地吟诵着:“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这两句诗出自《八十抒怀》,为叶剑英所作,全诗为: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读完此诗,足可从中感受到80岁高龄的叶剑英对毛主席的无限追思和爱戴,在他心里,毛主席是永远的导师,没有毛主席的艰苦“创业”,今天中国的壮丽山河便极有可能遥遥无期。

从这首诗中,全然看不出一位老帅的居功自傲。在毛主席面前,叶剑英诚惶诚恐、赤胆忠心。在几十年的并肩战斗中,叶剑英和毛泽东携手同行,为党和国家开创了崭新的事业起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5)

图|叶剑英

1982年,在叶剑英85岁生日那天,给他祝寿的人有许多,其中也有传记组的同志。叶剑英喜欢诗,传记组的同志便特意写了诗词作为他生日的祝文,并当场念给他听,祝他健康长寿。

那天,叶剑英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脑海里又浮现起了毛主席的音容笑貌,泪水逐渐溢出眼眶,他又一次吟诵了《八十抒怀》:“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了解叶剑英和毛泽东的深情厚谊之后不难理解,这是叶剑英对毛泽东发自内心的评价。在叶剑英看来,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谈不上会有现在的状况;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恐怕现在黑暗中徘徊……

叶剑英声音哽咽地说:“毛主席是很伟大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仰仗毛主席!”叶剑英话音刚落,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那天,叶剑英深情地对大家说:

“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不过还在南洋做生意呀!在家里教书呀!一想到毛主席一生,我就伤心……现在有人批评毛主席,不能说他一无是处。我们还是要仰仗毛主席,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央开会,还要在法租界、英租界开呢。没有毛主席,长征过不去,到陕北也站不住。后来,打日本,打蒋介石,没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叶剑英作诗望远 叶剑英作诗望远(16)

图|毛泽东

可以说,叶剑英的一生都在坚定不移地捍卫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始终把对他的信仰放在心里,这份坚定十年如一日。

当否定毛主席的声音出现时,叶剑英对毛主席的信仰一如最初。他能够正确看待问题,不随波逐流,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尽自己的力量,努力维护着毛主席的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