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

冶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宫所在的冶山地区设冶炼作坊铸造兵器,其山被称为“冶山”,又叫“冶城”。

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灭吴的次年,越王勾践命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一带高地即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取越国国号之名,称之为越城,又名范蠡城。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1)

南京中华门

金陵,《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南京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2)

石头城,又被称为鬼脸城。

建邺,晋灭吴后,晋武帝司马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邺是指邺城,河南古地名,系司马氏发迹地,以建邺为名,表明司马家族不忘故土之意。

建康,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登基,为避讳司马邺之名,改建邺为建康。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3)

南京六朝石刻

蒋州,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建康城被荡平,另于石头城筑新城,因当时的紫金山被称为蒋山,故而称蒋州城。

归化,“归化”是因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归降唐朝而得名,取“被感化而归顺”之意。杜伏威原为隋末的江淮起义军领袖,后来唐朝秦王李世民招降了杜伏威。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将杜伏威所居的丹杨(今南京地区)改为“归化”。杜伏威后因部将反唐受牵连于624年被毒死在长安,第二年归化被改为金陵。唐太宗即位后,杜伏威得以平反,贞观七年(633年)又将金陵复名归化。

升州,杜威部将辅公祏遂起兵反抗。唐朝大军平定江南后,置升州(升州此为贬义,升是小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意为弹丸之地)。

白下,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叛乱,荆州刺史陶侃率兵6万来解救京师。陶侃组织大军讨论作战方案,不少将领都说在查浦(石头城南)筑垒为好,只有部将李根说:“查浦地下,又在水南,惟白石峻极险固,可容数千人,贼来攻不克,灭贼之冲也。”陶侃采纳了他的意见,“一宿而垒成,贼大惊。”苏峻带1万多步骑兵四面围攻,久久不能攻克。苏峻于白石陂被官军李阳所杀,苏峻之乱被平定。唐武德九年(626年),改金陵为白下县,移治于白下城,所以白下就成为金陵的别称。

上元,“上元”来源于年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改江宁县为上元县,据史料记载:上元元年,刘展陷润州,二年废江宁县,置上元县,隶润州。

集庆,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元文宗登基后,诏令改建康路为集庆路。集庆寓意“汇集喜庆”。图帖睦尔先封怀王,一重喜庆;后由怀王成为皇帝是二重喜庆。而图帖睦尔的封地正是建康,南京也就成了元文宗的龙兴之地,因而元文宗要改其名为“集庆”。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4)

南京朝天宫古建筑群

应天,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带兵分三路攻破集庆路,并改名应天府,意为上应天意。

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应天成为全国的首都,又称之为南京。明英宗正统年间,撤销应天府,正式将此命名为南京。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5)

南京明孝陵神道

江宁,清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江宁”有濒临长江且秩序安宁之意。江宁这个名称最早来自西晋,南朝时顾野王《舆地志》曰:“故江宁县城在县南七十里。晋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南门临浦水,至今呼江宁。”此后,江宁亦成为南京的别称之一。

天京,公元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因为是天国的首都,所以称之为“天京”。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南京的名称就一直沿用至今了。

南京历史名称大全集 南京的所有历史名称及其历史由来(6)

南京总统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