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

国庆假期,

不少朋友又有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担忧。

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1)

小编:

让我康康,

是谁总把减肥挂在嘴边,

却又总是减不下去?

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2)

等等,先别急着自责!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一项

有关人口密度与肥胖的研究,

胖,可能真的不是你的错,

而和你住在哪里有关!

确切地说,

是和你所住社区的人口密度有关!

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3)

今年7月,一份题为《致密化发展与公共健康:人口密度与肥胖之间的U型关系》(Densific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 A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obesity)的研究发表于《Transactions in Planning and Urban Research》期刊,作者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与崇明生态研究院的三位学者:孙斌栋、尹春、姚夏劼。

先说研究结果:

人口密度与BMI(身体质量指数)之间存在U型关系:

在低人口密度情境下,

它与BMI呈负相关;

在高人口密度情境下,

它与BMI呈正相关。

有点看不明白?

没关系!

第一教育采访了该研究的参与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孙斌栋教授与尹春博士,请二位学者为我们解读研究结果。

我国肥胖人口居世界第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肥胖就是其中之一。”孙斌栋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6岁以下和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目前,中国肥胖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肥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形体美观,也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肥胖不仅增加了人们罹患慢性病、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尹春说。

肥胖严重危害着公共健康,也给医疗保障带来了沉重负担。防控肥胖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之一。

肥胖,不仅与个人习惯有关

孙斌栋介绍,国外的有关研究显示,肥胖不仅仅与个人习惯有关,还和所住社区的人口密度有关:

在以北美为代表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高人口密度往往伴随着混合的土地利用、连通的街道网络和更邻近的设施,它们能促进居民积极出行、提高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肥胖风险并提高健康水平。

“在国外的很多地方,人口密度比较少,人们通常是开车出行,体力消耗比较少,容易造成肥胖。”孙斌栋解释说。

也因此,在以北美国家为代表的低人口密度地区中,致密化——增加人口的密度,被当作改善城市公共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一主张甚至影响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导则。

然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尤其是像上海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样的措施仍然可行吗?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学者开展了研究。

人口密度与肥胖有何关联?

这项研究提出,城市人口密度与肥胖之间可能存在U型关系,并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例,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研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的城市样本进行了分析(包括1984名受访者的3423个观测值)。

在控制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其他建成环境因素后,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BMI之间存在U型关系。

当人口密度低于8万人/km²时,人口密度与BMI呈现负向关联;

当人口密度高于8万人/km²时,提高人口密度对BMI的抑制效应趋于边际,甚至可能与BMI呈现正向关联(当人口密度高于19万人/km²时)。

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4)

图1 人口密度与BMI之间的U型关系

注:图a,人口密度对BMI的平均边际效用,阴影部分代表90%置信区间;图b,人口密度和预测BMI的U型关系曲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也就是说,

对于改善居民肥胖问题而言,

并不是人口越密就越好!

为了验证人口密度阈值的有效性,三位学者进一步梳理了中国情境下社区人口密度作为自变量,肥胖及其相关健康行为(如积极出行、体力活动等)作为因变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现有文献中,人口密度与居民肥胖之间存在两个潜在阈值,即2.5万人/km²和8万人/km²。

可以认为,在低密度的城市情境下(即人口密度低于2.5万人/km²),人口密度的提高会降低肥胖风险。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提高人口密度会增加街道连通性、缩短出行距离,鼓励居民采取步行、骑行等积极的出行方式,同时提高公园广场、体育设施的可达性,增加居民体力活动的可能;

另一方面,高人口密度会提高蔬果店、超市等健康食品商店的可达性,增加居民健康饮食行为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在高密度的城市情境下(即人口密度高于8万人/km²),增加人口密度对居民肥胖的降低效应趋于边际,甚至可能因集聚不经济导致肥胖风险的增加。

研究列举了一些潜在原因:

第一,在高密度社区,人口密度提高对积极出行方式的促进效应趋于边际,因而对减少肥胖风险的效果有限;

第二,高密度社区周边往往伴有“食品沼泽”问题(即食品环境单一,且以诸如奶茶店、快餐店、火锅店等销售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餐饮店为主),增加了居民不健康饮食和肥胖的可能性;

第三,身处高密度社区的居民,生活压力加剧,睡眠质量下降,导致肥胖和亚健康风险增加;

第四,高密度社区往往伴随着空气、噪音污染,这也会提高肥胖风险。

此外,当人口密度处于2.5~8万人/km²之间时,既有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肥胖风险呈正相关,也有研究发现两者呈负相关。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背景有关。

选择住所时,记得考虑这项因素

孙斌栋表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北美学者的一贯主张——

源于发达国家的“致密化”规划导则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城市规划师应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城市规划师应结合不同密度情境的社区,采取不同的规划策略。

对于我们普通个人而言,这项研究又有什么启示呢?孙斌栋建议,大家在选择住所时,不仅要考虑地段、房价等因素,社区的人口密度也应纳入考量。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从得知社区人口密度的数据。怎么办?孙斌栋建议,要考虑住所周边是否有足够的休闲活动空间和运动健身设施。

“很多人健身坚持不下去,办了健身卡没用几次就不去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活动空间和健身场所离家不够近,前往不够方便,学术语言称之为‘可达性差’。”

可别小看每天动动胳膊、伸伸腿的一小会儿时间!

“每天比别人少活动10分钟、20分钟,一天两天没事,但要是10年、20年甚至30年累积下来,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就很明显了。”孙斌栋提醒道。

肥胖和人有关系吗?可能真不是你的错(5)

小编说:

原来,

胖可能真不是咱的错,

还和住哪儿有关~

不过,

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国庆长假,可别光顾着吃哦~

一起动起来,

为了健康,冲鸭!

图片除标注外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