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与科举制度(有趣的科举故事)

我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他的考试成绩是“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实际上,照常理来说,第七名并不能称为亚元。清末探花商衍鎏曾说过:“新科举人……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也就是说,“亚元”该是称呼第二名的,才合情合理。

那么,为什么范进明明考了一个第七名的成绩,也会被称作“亚元”呢?

范进与科举制度(有趣的科举故事)(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曾对第五单元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亚元”,是这样注释的:“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但这种说法实质上并不准确,是一条课文误注。

“亚元”指称第二,也与我们的语言使用习惯相合,“亚”通常有仅次一等的意思。范进的乡试第七名被称“亚元”,虽不符合常理,却也有一些可能的情理,这与当时的科举文化相关。

范进与科举制度(有趣的科举故事)(2)

首先,在科举时代整个社会对科举是非常热衷和推崇的,若能登第则会摇身一变,像范进一样,成为“老爷”和“贵人”,使所有人刮目相看。因为社会地位骤然提升,引来巴结和讨好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有人认为,报子称范进为“第七名亚元”,实质上是对第一名以下的新科举人的一种恭维,是一种奉承的说法。

范进与科举制度(有趣的科举故事)(3)

其次,在科举发榜之前,有一种惯例叫做“倒填五魁”。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好似今天在填写班级排名时,从第六名开始填,直至结束。由于夺得前五名的不易,大家将其当作最后的压轴进行填写。在清代的小说《儿女英雄传》中也提到过这一点,“第六名算是个填榜的头名”。所以,范进中在第七名,按照科举“倒填五魁”的习俗来看,也就是填榜的第二名,称其为“亚元”似乎也就合乎情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