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常年出没于机场酒店、富人明星人手一辆的丰田面包车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且特别喜欢开"面包车"的人,很多时候,坐在巨大的车厢的前端,总有一种"世界我有"的错觉。正巧家里一直有七座车的需求,随着一次次的家用车更替,我也长时间开过不少国内市场的MPV车型。也许正因如此,我都觉得自己更像是个"面包车博主"。 在塞纳离开后,我们选择了一辆定位和定价都更低的混动车作为接替,而在2021年初,我有亲戚买了国内另一款同为日规的"主流"混动MPV,并且开着她带家人进行了一次长途出游。借着这次机会,我就从一个资深MPV用户的角度详细地体验一下丰田 Vellfire 威尔法。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

「溢价王」 正如本文的标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丰田 Alphard / Vellfire (埃尔法/威尔法)这对兄弟在当下市场中,除了同集团的大哥 LM,至今还没有第二位定位近似的正面竞争对手。自从2010年正式引入中国市场就开始了十余年的加价销售局面。其独特的细分市场定位、部分方面足够突出的产品力以及强大的产品形象都造就了其在汽车市场中远超产品售价本身的产品地位,不仅仅在"MPV"这个细分类别中如此,就算放眼整个车市也是几乎没有之一。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2)

这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话题,但是对于这辆车却是一个不可被忽略的关键点。市面上关于丰田威尔法/埃尔法兄弟的评价整体看来是两极分化的。很多人认为:你这就是一个在日本低配卖二三十万人民币的车,实际上隔音也不好滤震也不行,拿到国内就卖上百万来欺骗消费者;而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可能认为:我花了仅仅不到100万就拥有了在商务场合或者满足"面子需求"时的产品形象与某些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汽车比起也并不跌份的机会,这难道不是一件花小钱办大事的省钱买卖么?甚至还有一部分实际车主曾经跟我分享过这样的观点(彼时雷萨LM还没有亮相):这应该是我见过坐在后排最舒服的车了,才卖100万实在是太便宜了,恨不得她加价再高点,别人买不起才好。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3)

无论各位看客持有哪种观点,我们都得承认且接受当下丰田的豪华MPV产品线在市场中的火爆局面。进口量远远喂不饱市场终端需求,也就自然导致了终端成交价居高不下的"稳定"行情。而我自己也一定程度上理解很多"老板"车主的诉求,我认为:和埃尔法/威尔法同样的价位虽然可以买一辆豪华品牌D级车,但是比D级轿车更贵更高级的轿车比比皆是;可若想找比威尔法/埃尔法更加高级的MPV,那可就仅LM一款了。虽然有点无奈,但现实确如此状。

「驾驶体验」 作为一辆万众瞩目的"保姆车",多数人对这辆车的关注点都停留在了超越价位的产品形象和二排乘坐感受。我相信有不少朋友亲眼见过、亲自摸过甚至乘坐过丰田的埃尔法/威尔法,但是亲自体验过驾驶感受的应该是少数。大家耳熟能详的部分少叙,先来看看鲜为人知的驾驶体验。 先说说饱受争议的动力总成。2019年上海车展时,丰田中国正式引入了埃尔法的姊妹车型—— Vellfire 威尔法,并全系配以了2.5升的混合动力系统,同时也将 Alphard 埃尔法的V6引擎替换为了这套动力总成。先概括一下这套混合动力总成在威尔法上的表现:"70以内很好开,高速不是不能开"。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4)

这个话听起来是激进了些,但确实有不少人看到这个100马力出头(可能是受制于颗粒捕捉器)的引擎数据就拿出键盘开始说这车加速超不过自行车、比不了电瓶车等等,但实际开起来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分享的。 · 第一,得益于混合动力的特性,威尔法的动力响应是有保证的,全域都没有像8AT版塞纳那种踩下油门思考人生的愚蠢过程,无论什么速度下都能一脚唤出所有的动力; · 第二,动力性差,但是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差,比起霸道2700还是有体感明显的动力性差距;

· 第三,我国的高速公路整体限速都在100-120kph这个范围,实际上保持高速巡航的动力需求本身并不高,同时考虑到这个车型的定位和用途,动力满足高速需求没什么问题。

动力总成本身说完了,再来说说其他驾驶性标定相关的方面。首先,动力输出随油门踏板踩踏的线性程度是极好的,踩多少就能来多少,而且每一脚都很及时;其次,制动力释放还不错,但刹车踏板踩着感受不好,主要是刹车踏板特别硬,可以说是我开过刹车脚感最硬的一辆车,一点都不像很多人传统认知的"丰田刹车软绵绵"。不过好在整个制动过程随着动能回收和机械制动的切换也算是比较的自然,没有特别明显的衔接或段落感,作为一辆丰田混动车来说(尤其这还是上一代的THS-2总成),制动衔接的表现反倒还令我有一些惊喜。

威尔法的动态驾驶感受也是让我比较满意的。转向回正圈数有点多,这方面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大车感",但是转向随速和角度的增益都比较合适,拐弯调头后也都有大小适中的回正阻尼,既不抽盘,也不生涩;同时这套转向的回正力变化范围很大,低速很轻,就算是家里娇弱的女主人驾驶也不会感觉到什么压力,这点必须得表扬一下。

很多人看到如此"庞大"的车身,肯定就已经暗中给这辆车的"操控"判死刑了。虽然没必要让她进行极限驾驶,但是其实这辆车在平时无论市区还是高速驾驶时的动态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给人信心的,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首先,转向输入后整车有比较积极的跟随,既不会出现车身不和转向同频,也不会感到车身前后脱节;第二,整车变道或者盘桥时的姿态非常稳健,没有什么明显的侧倾;底盘在大幅偏向舒适和柔韧的基础上也非常干脆,遇到大小颠簸以及减速带都没有不易抑制的余震,这点也能非常取悦坐在驾驶位的我。作为一辆这么大尺寸的MPV,我觉得能有上述的驾驶感受已经实属不易,如果是选择了一台这样的车型自己开着带家人出行,驾驶性绝不会成为劝退因素。

「风格设计」 与之前的文章不同,以前我喜欢用"外观内饰"作为这一章节的小标题,但是对于如威尔法/埃尔法这种定位和溢价的产品来说,"外观内饰"多少显得轻浮。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5)

风格设计这块丰田埃尔法/威尔法的拿手好戏,咱们甭管自己的审美能不能接受,但这个造型已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管她出现在哪里都能让人明确感知到这辆车的存在,这就是风格设计对产品"形象"的表达。

抛开各种附加价值的影响,我来说说我自己对于这辆车设计的理解。整体这辆车的造型比较符合日规MPV的设计思路——以尽量小的长宽缩减尺寸,再用较大的车高营造"大车感",听起来有点像"面包车",而这种"空间占天"的MPV设计理念也是我一直比较推崇的。相比于北美各路肥大的,这种灵巧的尺寸无疑是更便于城市驾驶尤其是交汇穿梭的灵活性。

虽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威尔法是一辆"大车",但实际上这辆威尔法的车身尺寸仅为:4975*1850*1945(作为参考,混动的尺寸为:4950*1842*1711,丰田亚洲龙的尺寸是:4975*1850*1450),实际上威尔法的尺寸和亚洲龙的长宽数据完全一致,和一直被众人嫌弃"不够大"的也相差无几,其实威尔法在车身尺寸灵活性看来,也就是主流合资B级车的尺寸,算不上是一辆"大车",也许是比较夸张的车高给人带来了"这个车比较大"的视觉冲击感。

补充一些对于丰田威尔法/埃尔法车系外观的主观评价:目前在售的车款中,我认为威尔法的造型整体要更加好看,尤其是黑色款的威尔法,配上原厂熏黑尾灯罩,风格气场直戳我内心深处。相比之下,白色车型和埃尔法的外观我觉得就稍逊一筹,不过整体都比改款前的"瓷砖脸"要亲民的多。

「乘坐感受」 这部分是整辆车的重中之重,也是丰田埃尔法/威尔法除了形象之外最为突出的产品力吸引点。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6)

咱们首先就来说第二排,这辆尊贵版威尔法搭载的完全版Ottoman座椅在舒适、包裹、功能、调度等等几乎所有维度都做到了我所体验过的水平。配合MPV车型较为宽大的车内可用空间,后推座椅并放躺靠背,乘客在第二排落座后的轻松与舒适程度目前我认为依旧是汽车行业内的水准,也仅是在四座版雷萨LM"一人之下"。

同样在舒适度登峰造极的还有前排座椅,主副驾的的椅型、柔软度和贴合感也特别棒,副驾驶座椅还拥有可抬起的腿托。我相信无论是坐在左边的驾驶位还是副驾位,乘员都可以对座椅本身带来的乘坐品质赞不绝口。

相比于前面两排,第三排是相对来说表现略差的位置,好在整体的柔软度和承托都算不错,但是坐垫的厚度和调度功能还有宽敞程度等等都比起前两排有了非常本质的差距。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最大准载人数是7,但是这个需要横跨两半座椅的"第三排中间位",实在是只能应急乘坐。

仔细想了想,Ottoman座椅本身的舒适感受还是难于言表,我还是希望各位能够有机会亲自坐一坐尊贵版的丰田埃尔法/威尔法,验证一下这种一次体验就会爱上的座椅乘坐感受。

说完了座椅本身,再来说说底盘提供的舒适感,这方面也是可以得到好评的。虽然我必须得承认,和这种的滤震品质还有比较显著的差距,但威尔法的滤震柔韧感、高档感等方面还是能达到MPV阵营中的领先地位的。

我们来讲讲隔音,我认为这辆车在110kph之内的隔音水平都可以说是特别好,120kph巡航时会有一些容易分辨的风噪,同时在高速上如果需要变奏驾驶或者超车的大动力请求时,引擎高转运转的噪音也会非常明确地传入车内,这算是这辆车隔音不足的唯二方面。

「空间灵活性」 虽然在产品形象和乘坐感受的表现一枝独秀,但是作为一台中等尺寸的日规MPV,威尔法的空间灵活性不能令我满意。在我看来,如果作为一辆经常6-7人乘坐的带娃车,丰田埃尔法/威尔法的空间布局和使用便利性是远不及尺寸相近的,下面我们仔细分析。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7)

首先也许是受制于车内布局,前排没有保留MPV常见的通道,主副驾驶位之间是一个高高的中控台一直联通到二排前方的中央扶手箱,最可恨的是:在这个中控台上,能够被利用的储物空间非常可怜,也就中央扶手箱比较宽大还能堆放些杂物,很多随身物品都只能简单地堆放在杯架中。除此之外,前排的副驾驶手套箱内有一个占地不小的光驱,导致手套箱剩余储物容积也很小。

我们将目光转到第二排,由于本身日规车车体并不宽,车厢内部的横向空间就显得尤为珍贵。而尊贵版搭载的高级Ottoman座椅本身宽度不小,所以两张座椅就塞满了整个宽度。这就让这辆车完全失去了从车内的第二排走向第三排的能力,第三排成员的上下车也仅能通过第二排前推的方式让出通路完成上下车。

其实整车的纵向乘坐也并不铺张,不过第三排的座椅前后位置可以滑动,在后备箱行李装在不多的时候可以偷出一些乘坐的纵向空间。

威尔法的第三排收折方式并不同于多数日规MPV可以将第三排下沉到地板下的设计,她是推倒后向侧窗翻折,并用挂绳挂在D柱上。这个设计带来的优势就是刚才所说的"第三排前后滑动",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体看来是更多的。首先,挂起来后的第三排座椅会与第二排座椅靠背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干涉,所以第三排挂起来之后就无法获得第二排最的舒适乘坐体验;其次,第三排展开情况下,如果要保证乘坐,就势必得牺牲一些尾部的装载空间,二者依旧不可兼得,行李多的时候确实容易感到捉襟见肘。

综合看来,丰田埃尔法/威尔法作为二排乘坐需求为主的车型时,不必考虑排成员的上下便利性,上面说的灵活性缺点也就不再恼人,因此对于多数目标用户来说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存在。但是毕竟还有很多人选择这款车型是为了家用,在经常出现三排同时乘坐的长途出行工况下,威尔法的乘坐舒适性虽然好,但便利性确实是不如一些其它的MPV产品。

「配置与功能性」 作为一款指导价87万元,落地超过100万元的车乘用车,配置理应不必担心,但威尔法的配置分布还是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她明显将配置分布地更加偏重于二排乘客,第二排可享受的包括天窗、独立空调、独立电视、座椅通风、座椅加热、两组记忆、小桌板、氛围灯等等。前排却没有电动调节的方向盘(甚至LM上依旧如此),也没有可完全打开的天窗(这点也许和车内结构布置有关)。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8)

在迎来2020年的年型款后,威尔法的配置整体都比较好用了,同时2020款有了新的大尺寸(好像是10英寸)中控屏幕,且内置了百度 CarLife 功能。虽然不能直接实现 Apple CarPlay,但是利用 CarLife 协议转接 CarPlay 的门槛并不高,二百块钱的盒子就可以实现,勉强也算作是个提升吧。

继续说娱乐系统,这辆车前排搭载的车机系统还是非常的丰田,节目也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个样子,不过我自己对这个倒不排斥,整体反应灵敏,操作也流畅,屏幕的亮度、可视角度都不错。加上可以支持USB走iPod协议读取iPhone的音频,而且还能如上段所说实现一些手机互联,我觉得勉强无功无过吧。

下面再说后排电视,连接方式主要是蓝牙音频/HDMI/Miracast无线投屏。而我从拿到这个车,一直在用一台小米手机通过Miracast协议无线投屏来使用威尔法后排电视,音视频效果都不错,我觉得这算是当下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遗憾是无法支持苹果设备的AirPlay投屏。

既然有两块娱乐区,这辆威尔法也是可选择全车音响协同/分区工作的,也就是说可以设置为第一排的娱乐系统/导航声音和后排电视的声音独立发声,做到司机乘客互不干扰,这点不错,同时,整车的音箱效果也令人满意。

这辆威尔法也搭载了比较全套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丰田TSS ),内置能够实现LTA车道对中行驶。虽然我自己对能实现主动刹车的自适应巡航在驾驶中的使用仍旧持保留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辆车上的驾驶辅助功能还算比较智能,高速上跟车的节奏也算勉强符合预期。因为后备箱会与第三排乘坐产生冲突,所以不免经常出现行李摞放很高导致影响后窗观察的情况,威尔法搭载了一套清晰度非常好的流媒体后视镜,难能可贵的是观察角度和畸变也不太影响主观认知,我觉得算是对后方观察的一种补偿吧。

说一个的批评点:全!车!只!有!一!个!USB!接口!!!而且这个的USB接口还是用来前排车机和手机进行互联的。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9)

前排还提供了两个12V的点烟器接口,扩展充电口的能力倒是没问题,但是这个车从第一排座椅往后,就再也没有充电接口了,无论USB还是12V电源,一个都没有。

我专门在某宝搜了一下,果然有大量在座椅前端照地氛围灯和前排中央扶手箱后端改装USB充电口的,我打算也推荐车主们都去稍微改动一下,毕竟后面一个能充电的机会都没有是万万不行的。

「总结」 虽然我今年年龄并不大,但是我对汽车的喜好一直对各种各样的面包车、MPV等情有独钟,开着这种家伙行驶在路上,令人开心的不是"人车合一"的激情,而是"世界我有"的成就感。

一人之下扉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0)

我相信大家没少看过许多网上的所谓车评人或者平行进口车商拿北美市场的一些其他竞品和埃尔法/威尔法作比较。我很负责任地说,埃尔法/威尔法的目标用户在选购MPV的时候其实基本就是冲这车去的,考虑到都是具体加价多少钱,而车型对比的过程是几乎不存在的

回首开着这辆威尔法带家人出行的短短一个星期,基本都满意于她提供给全车乘员的舒适旅途,也偶尔嫌弃她并不灵活的车内空间布局,满足于标定出色的驾驶质感,也会在接连超车的过程中跺脚着急。这就是这辆威尔法,一辆充分表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MPV,我很难给她一个明确的评价,毕竟真正消费她的用户都不会是纯理性选择,我也认为她不需要一个明确的评价,因为无论是想买的二排乘坐感受,还是想买个质感高级的MPV,可供选择的也只有她。

我更愿意的是借这次机会,从一个资深MPV用户的角度带大家感受一下这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大面包开着究竟怎么样。至于我这个面包车爱好者嘛……我认为开着她穿梭于城市楼宇、出没在公路小径并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同样地,生活中的纷纷扰扰,都能在身体贴合于座椅、电滑门吸合的那一瞬间消失殆尽,这也许是我在其他场景下很难享受到的乐趣。

希望大家也都可以努力工作,换上更好的车,迎接属于自己的闲适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