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田黄的价值(一寸田黄一两金)

清代田黄的价值(一寸田黄一两金)(1)

清雍正 御制田黄蝉钮「兢兢业业」椭圆玺

宝玺作椭圆形,形制规范。周身光素、顶部浅浮雕刻蝉钮,写实传神、细致入微,刻琢工艺精妙绝伦。而宝玺的材质尤值一提,为石中之帝田黄石。呈橘皮黄色,萝卜纹细密,质润姿温、明泽而不涩,当可称田黄之极品。康熙、雍正及乾隆早期,圣上所用宝玺,以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居多,其原因是康熙时期是寿山石开采和雕刻的鼎盛时期,原料储备十分充足。直至乾隆中期平定回部后,和田玉才得以大量进入。

雍正宝玺「兢兢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说:为人君当兢兢然戒慎,业业然危惧。言当戒慎,一日二日之间而有万种几微之事,皆须亲自知之,不得自为逸豫也。雍正帝时自谓: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又言:圣祖仁皇帝所以乾健日新,为万世立极也。朕兢兢业业永怀绍庭陟降之义尔。他颇引以为自豪者惟此耳。故「兢兢业业」四字实乃为雍正帝自励自勉之心声。

清代田黄的价值(一寸田黄一两金)(2)

清嘉庆 御制田黄薄意雕山水「含韵斋」玺

玺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玺印,特别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玺印,对于认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变迁和朝代更迭,明代以前各朝代的皇帝玺印实物存世者寥寥,很难获知其确切的历史面貌。只有清代皇帝的御用玺印还有较多的遗存,为我们系统了解、认识和研究皇帝玺印提供了条件。其中皇帝的爵位姓名年号玺和宫殿玺由于归属明确而颇受关注。这一方田黄「含韵斋」玺就是嘉庆皇帝的一方宫殿玺。

此玺田黄质地,方形,随形雕薄意江帆图。印面2厘米见方,通高6厘米,重52.8克。印文为阳文「含韵斋」三字。无论是印钮的雕刻还是印文的刻法都精细熟练,显示出雕琢者的高超技艺。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嘉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质地、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嘉庆帝宝玺的真品。根据《嘉庆宝薮》,此玺为三方组玺中的一方,与之相配的另外两方玺分别为「善利万物」玺和「斟酌百家」玺,表明该组玺是为放置在圆明园含韵斋中而专门制作的。

此玺的所有者嘉庆皇帝名颙琰,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在他统治的二十五年中,既秉承了康乾盛世之遗绪,又处于清王朝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似乎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状。在清代,嘉庆皇帝是拥有宝玺数量比较多的一位皇帝,如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一样,他的宝玺也同样体现出巅峰与没落交错的特点。嘉庆皇帝继位时已经三十六岁,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庆继位后并不能干纲独断,当了太上皇帝的乾隆仍掌握着最高决策权。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嘉庆帝很难摆脱乾隆时期形成的某些定式。乾隆时期的一切似乎都以其惯性在嘉庆朝向前滚动,这种惯性在嘉庆的宝玺中也有相当明显的体现,一个例子是组玺的刻制。乾隆时制作了相当数量的由一方引首章和两方压脚章组成的三方一组的组玺,这种组玺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引首为宫殿玺,两方压脚为诗文警句玺,用以说明殿名玺中殿名的含义及来历,可以称之为宫殿组玺;一是引首和压脚都是成语玺,在内容上可以相互注解,可以称之为成语组玺。嘉庆帝亦步乾隆之后尘,刻制了不下七十组这样的组玺。而此方「含韵斋」所在的组玺就属于前一种情况。

如果说上述在宝玺制作方面嘉庆帝对乾隆的刻意模仿反映出嘉庆帝与乾隆帝之间的延续和继承关系的话,那么,对此方宝玺内容的解读似乎更能折射出嘉庆帝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前面已经讲过,「含韵斋」玺是嘉庆帝诸多三方一组宫殿组玺中的一方,而这种宫殿组玺中的三方印文在内容上又关联甚密,两方压脚章表明了印主对宫殿名称的理解和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组玺,要理解组玺中的任何一方,都必须将三方组玺放在一起进行解读。同样,要很好地理解此方「含韵斋」玺,就要将它和与它同组的另外两玺「善利万物」玺和「斟酌百家」玺放在一起,并与其所有者嘉庆帝的历史情境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按含韵斋位于圆明园西峰秀色景区内,是该景区的正殿。西峰秀色位于圆明园福海的西北岸,是圆明园比较早的建筑群落。始建于雍正六年(1728年),为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西峰秀色正殿为五间三卷大殿,外檐悬挂雍正御书「含韵斋」,是清帝在西峰秀色的寝宫。含韵斋四周修有回廊,回廊四周种植有大量玉兰,是圆明园欣赏玉兰花最佳的地方。乾隆皇帝在乾隆九年(1744年)御制「西峰秀色」诗序曰:「轩楹洞达,面临翠巘,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后宇为含韵斋,周植玉兰十余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 乾隆皇帝曾以「玉兰」为题十多次诗咏含韵斋,其中庭前的六株玉兰,更是被其「向以竹溪六逸」喻之。在乾隆看来,含韵斋的得名正是由于其庭院内的玉兰而来,「含韵以何名,庭前玉兰峙。其数乃倍三,拟之六君子。君子故多韵,而斋对于是。」 想必嘉庆皇帝在圆明园期间,也是会到这里休憩和赏花。在他的御制诗中,有一首作于嘉庆十八年(1813)春天的《含韵斋前玉兰未放,诗以催之》的诗作,云:「廿四番风卉圃覃,玉兰花信待徐探。芳枝轻拂迎飔细,嫩甲微舒映日含。上苑柳桃争灿烂,天家雨露久深涵。如酥一夕应全放,佳丽韶华月近三。」 来到时花还未开,于是写诗催促其尽快绽放,可以看出当时嘉庆皇帝赏花迫切的心情。有迹象表明嘉庆皇帝对含韵斋殿名的诠释有了新的变化,这从与「含韵斋」玺相配的两方组玺的内容可以得到证明。其中「善利万物」出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讲的是至善之人性若流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停留在众人所不喜之地,故最接近于道。其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正可作为「含」的注释。而「斟酌百家」则应该是在此研习古代经典,得先贤思想之韵的写照。此时期的含韵斋成为嘉庆皇帝沈心自省,问学古人的场所。实际上,乾隆时期含韵斋就已经作为书斋使用,「书斋额含韵,圣藻烛文甍」 ,说明这种功能转变的确存在。而正是这种转变,才使嘉庆皇帝在诠释「含韵斋」含义时出现新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窥见嘉庆皇帝刻制「含韵斋」组玺的动因。

关于此方「含韵斋」玺,还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田黄材质。此玺材质在《嘉庆宝薮》中明确标注为「田黄」,其色如蒸栗,晶莹剔透,温润绵密,光射之下均匀纯净,筋络明显,极为通灵可爱,确是典型的寿山田黄冻石,与宝薮的记录一致。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田之下,是寿山石中极珍贵的品种,素有石帝之美誉。此玺是为数不多的清代皇帝宝薮明确标注出质地为田黄的皇帝宝玺之一。

二是印钮的浅浮雕技法。此玺下半部分材质规整,上半部分随形雕山石树木,江中帆影,是典型的清代皇帝玺印浅浮雕作品。在雕刻技法上采用平地阴线浅浮雕技法,使整体景物布局繁简有致,远近的层次感极为分明。山石嶒崚,老树独立,江帆远影,景色疏朗有致,虽着刀不多,却意境全出,耐人寻味,体现出高超的经营布局和雕刻技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清代田黄的价值(一寸田黄一两金)(3)

清乾隆 田黄“皇六子书画印”方章

难得的永瑢田黄用印

田黄作为上等琢石印材,到底起用于何时众说纷纭,有人说起于明代中晚期,也有人说是清代的康熙以后,笔者所知有限,无以言说。近代陈伯亮曾着《说田黄》一书,上有“曾旧藏怡贤亲王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句,怡贤亲王为康熙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一生享年四十有五,卒于1730年也就是雍正八年,若以此为例,那么至少在康熙晚年或者是雍正年间,田黄已被视为上等印石是可以肯定的了。到了乾隆年间,田黄以其稀贵所获尊崇尽人皆知,而乾隆作为皇帝对田黄的喜好更是空前绝后,他的许多宝玺都是用田黄刻的,比如“信天主人”、“三希堂”、“乾隆御宝”、田黄三链章等等。民间有没有用田黄刻章?有,但是极少见。一方面因为皇帝的推崇,一方面因为价格的昂贵,田黄虽然不像当年朝廷对官窑瓷器所用钴料那样严格控制,却也如同“官料”一般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琢石印材,通常文人篆刻家是得不到也用不起田黄的。

“皇六子书画印”为清代遗物。此章田黄质地上佳,其色介于黄金黄和鸡油黄之间,通体仿佛凝脂,包浆温润,萝卜纹清晰且富有层次。长方形(3.8*2.9*3.6厘米,103克),棱角分明,显然大料取材。双行竖刻,篆书“皇六子书画印”,布局从容,结字充和,刀法利索,一目了然乃心手双畅之作。“皇六子”何人?永瑢。但也有人问为什么是永瑢有清一朝子嗣旺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等,且康熙有皇六子,雍正有皇六子,道光也有皇六子,为什么偏偏是乾隆的皇六子永瑢,这虽然如同无疑而问,倒也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其实要满足这方印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印章主人是排行第六的皇子,第二,除了排行第六,还必须是能书善画的皇子,康、雍、乾、道诸朝,子嗣虽旺,但同时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却只有乾隆第六子永瑢,所以印章主人是永瑢是可以确定的。

还有一个情况很有趣,也可以为永瑢这位皇六子作证。纵观整个清朝,除了清末那几代,代代都是皇子济济,但据笔者孤陋寡闻所知,没有一朝的皇子们在留下的笔墨中自称自己为“皇某子”的,唯独乾隆的皇子们在诗文酬答中这样自称,不仅他们这样自称,他们的公子也一样自称自己是“皇某孙”,笔者就在相关诗文书札中读到过这样的手稿,这个现象很有趣。

永瑢温文尔雅,博学兼优,办事干练,颇得父皇乾隆赏识。乾隆二十四(1759)年,17岁的永瑢奉旨过继为父皇的叔父、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后,封贝勒,三十四年管理内务府事务,三十七年封质郡王,三十八年充四库全书馆总裁,四十四年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充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时永瑢31岁,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管理的是父皇的重大文化工程,虽然有纪昀任总编纂,但纪昀的工作是把关纂与编,而纂编队伍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其中多为硕学大吏,管理协调这个团队绝非易事,可见父皇乾隆对他的赏识和启重。《四库全书》编讫竣工,纪昀由虚职的内阁学士调任握有实权的兵部侍郎,直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永瑢则在数年后晋封质亲王。可惜命不假年,晋为亲王仅仅半年,他就因病去世,年仅48岁,得知消息时,乾隆在圆明园,极度悲伤。

于书画一道,永瑢与其弟永瑆一样,既得父皇遗传,也凭勤奋努力,只是过世太早,且屡被父皇委以重任,忙于事务,故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永瑢做事认真,仅以书画上钤印举例,他绝不马虎,若钤双印,白上朱下,从不颠倒,间隔位置,不偏不倚。此田黄“皇六子书画印”是永瑢哪一时段用印,无以确说,笔者曾在一帧永瑢山水扇页上见到另一方同一内容的钤印,那帧山水疏朗隽永,笔墨老练,颇有文人画气息,应该是其晚年所作,以此相推,这方印也应该为其晚年所用。永瑢传世书画作品少,传世用印更为鲜见,传世田黄印章则绝无仅有,质地之好,篆刻之美,称之为质庄亲王(永瑢去世后谥“庄”)的雅用爱物是不为过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