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评价褒贬不一(为什么我欣赏不来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评价褒贬不一(为什么我欣赏不来挪威的森林)(1)

用三观和道德作为衡量文学的标准是最狭隘愚蠢的做法,以好坏和善恶来评判人类行为也显得过于幼稚浅薄了。

我来毁一下所谓正常人的三观吧,《洛丽塔》和《情人》都描写的是未成年女孩儿和男人的禁忌之爱,前者是与继父,后者有为了钱财的成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里小和尚与六十岁的老女人发生关系,被解释成了虚实之间。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里九十岁的老头子去嫖十三岁的女孩子,并产生了爱情。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里出轨的男女最终以交合的姿势服药自杀。加缪的《局外人》里男主对自己母亲去世、被审判和是否选择结婚等一系列事都不存在情感波动。三岛的《假面自白》讲男同和内心倾向s的人的青春期心理,《午后曳航》是十四岁男孩钻法律空子杀死了海员继父。太宰的《人间失格》中干过的坏事不计其数,嗜酒、滥用麻醉药、自杀。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和《春琴抄》中都有性虐恋的倾向……

但是这些影响它们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吗?它们真正要表达的思想你一个都没看见,只看见了让你不适的三观,恕我直言,你的思想被驯化得很乖巧,这是很可悲的事。

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来举例子吧,那些“正常”人类,只从书里看到了人与人,言论和言论,性与性。但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就发现D.H.劳伦斯其实在与人类社会的空虚、冷漠和麻木对抗,他渴望真正地活着。在性的欢愉都类似于鸡尾酒和吗啡带来的快感的世界里,人们活在不断扩散的灰白绝望中。我们身处深海,将巨大的压力当做正常情况并顺从地疏解,他却从水中露出头呼吸。他写的不是性,而是——生命的热情。

它成为禁书,正是这个正常运转的世界与其表达的思想形成的一股真实讽刺。

你看,变态到都成为禁书了,那他们为什么要写?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包装好的真善美,人类不仅仅是外表粉饰得漂亮端庄的一副皮囊。只会歌颂的作家,没有存在的意义。

文学作品的社会不一定海晏河清四海升平,文学作品的主角也不需要是智慧的、强大的、美的……社会或许衰颓破败,人类更可能是冷漠的、反社会的、甚至不具有灵魂的。他不安、迷惘、神经质,他有着无数个人类内心共有的阴影。

而我们要看的是表层的对话内容和肢体交流下暗藏的博弈,要留意和体察那些微不可闻的声音和气息。要感受、要思索、要走得更深,迈入一个庞大而绝妙的精神架构的世界。这里的每一粒尘埃都会在水面荡起微波,而涟漪散开后,水下,有更重要的东西正在苏醒。题主读文学作品不在意这些,眼里只有情节的话,看故事会更适合吧。

我快对「三观」这个词过敏了,多数人口中的三观正不是高级褒扬,而是粗暴的“三观与我一致”,那请问,你是谁?凭什么?你的三观不过是周遭环境影响和特定教育下的产物,相比这个世界来说,好像海里的一粒沙。

脱离开三观看事物,才能更接近本质。我们需要的,是心灵的激荡和不断推翻灵魂再重组。而不是像你那样,皱着眉尖着嗓子喊:“他三观不正!”唉,你喜不喜欢这位主人公,实在是不太重要的事情。

你还认为文学只是描写在陆地上望月亮的美吗?它真正的意义是给你看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你需要的是去见识,去思考,而不是批判。文学如果只描写你认为正常范畴的美,不如去看新闻联播。

挪威的森林评价褒贬不一(为什么我欣赏不来挪威的森林)(2)

1.不是描写黑暗的作品表达的就是黑暗,重点在其精神内核。没看到精神内核,只会对着骨架喷,还真是应了那句“被误解是写作者的宿命”。把文学作品与猎奇等同,类比暗网,说看多了心理也变态的……笑了,既然看不到它们表达的内涵,有的名著语言还晦涩了些,就不要强迫自己为了逼格硬忍耐着读完,再披着个不用负责任的网络马甲抱着键盘大放厥词了。

2.文艺不是矫情装逼,我认可对文艺的解释大概就是下面这一种。不是别人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是你越缺什么越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你的生活非黑即白,才觉得别人闪烁的彩色假里假气。其实人家不仅表面的彩色是真实的,里子还是万花筒呢。

3.说我语言偏激的,我是该对题主讲抱歉,可能确实是因为疑惑所以弱弱地提问,我这样的讽刺样子实在不好看。因为我身边也有过攻击我喜欢的作家(加缪)是“有病”的人,并且这类人数量绝不少。相比优越感,我更多的是气愤。这种情况让人很诧异,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如此自信地批评讽刺。我一开始是把题主当成了这类人,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当然我还不知道题主到底属于哪一类,评论区倒是出现了不少黑体字这类人。以至于我见到有人说名著就会靠着猎奇内容吸精圈钱的言论时,笑着回复了一句哈哈哈。

用恶臭的语言蹦跶着证明自己才是高的那个人,殊不知那股臭味早就让你没了参赛资格。

4.接受能力弱的,不建议读日本文学。有评论劝我多读中国文学,那就谈谈中国文学。喜欢正一点的三观,并且可读性强的,我推荐王小波(小说也略黄,不知道算不算过火。但是有趣、有力量、有光芒。),汪曾祺(柔韧、蓬勃、有诗意,富有中国人的智慧。),刘亮程(幻想,通透,饱经岁月而又满腔天真。),余华(通过黑暗故事写闪光的人性,我称他的文风为「悲烈的流氓气」。)单拎出来书籍《红楼梦》《楚辞》《浮生六记》《边城》《围城》都是我心中可以一读再读的经典。

4.关于所谓的“鄙视链”和“优越感”,对大部分人而言,这些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避免的存在。但是,私以为优越感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自己努力使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得来的。比如,你上很好的大学,是大学很好,并不是你。你看很有名气的著作,是书很好,不是你。你买了很多奢侈品,是产品很好,不是你。上述例子的前者都不该成为“优越感”的来源。除非,你使自己变得很好,你变成了才华、智慧、美丽、高贵本身,这才是值得“优越”一下的事儿。优越感出现在普通人身上太正常了,怎么批判它都是如影随形,再照照你自身,也笼着它的阴影呢。若有了如此多优点还时刻对弱者保持谦卑,那就是圣人了。

5.《挪》是很久前读的了,之后村上的书也读了很多,说不上特别喜欢哪一本书,更喜欢的是短篇和它们背后隐隐形成的村上他本身的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