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

曾经有本书告诉我们: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认知觉醒》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书告诉我: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懒惰,也不是因为知识少,而是可能因为太刻苦了。

多少人是因为这个理由去看这本书?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1)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2)

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暴跳如雷、情绪失控?

为什么我们总说要减肥,却越来越胖?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运动,却一直躺在沙发上刷着短视频?

为什么我们知道沉迷娱乐不好,却依旧挪不动手和眼睛、无法自拔?

......

因为人有三重大脑:理智脑(主管认知)、情绪脑(主管情绪)、本能脑(主管本能)。

从远古时期开始,由于生存等压力一直把情绪和本能压制着,从而使人类的天性一代又一代地演变成目光短浅和即时满足,导致理智总是被情绪和本能对抗时,总是先败下阵来,甚至有时候还未启动,身体已经被本能和情绪架走了。

经常听见的一句话“嘴上说不要,但身体是最诚实”,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从而,导致我们经常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认清默认的身体模式,明白为什么我们常常控制不了自己,不是因为我们自制力薄弱,也不是因为我们愿望不强烈,而是因为人的天性太过强大。

我们要做的是知道原因,然后放平心态,审视自我。

最后接纳原本就不完美的自己,而非抱怨和沮丧。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3)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原因无非就两种:想要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见效果。

越焦虑,越努力,越迷茫。

明明知道胖不是一天吃成的,却想要一天就饿瘦。

明明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却总是想读一本书就能变得学识渊博。

明明知道考研考证,却每天被各种琐事围绕。

明明知道要做副业努力挣钱,送了一天外卖又回家继续躺着。

焦虑是人的天性,趋利避害也是天性,对未知的恐惧和走不出舒适区也是天性。

当我们被神秘事物镇住的时候,是不敢不听话的。

同样,当我们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时候,我们也是乖乖听话的,不敢奋起反抗。

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习惯性地逃避,而不敢直面它。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认真仔细地分析环境和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在仅限的范围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当然,不要只是一味地想,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去行动。

告诉自己:焦虑没有用,切实的行动才能破局和重生。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4)

我们会发现当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耐心会一点一点消失,再到最后完全失控,就像一头没有思考的野生动物,靠着本能怒吼。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力不从心?

是因为困难太棘手?

是因为找不到突破口?

是因为没有人引导?

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

当我们看待事物模糊不清,看不全面,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的时候,理智就开始被情绪和本能一点一点击败了。

如果当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地一点一滴地抽丝剥茧,就会发现原来困难或许是一个数字错了,又或许只是一个字的差别。

真正的困难总是比想象的要小很多。

耐心不是毅力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5)

刚开始只是想找一根绳子,最后却牵出一只大象。

我们总是这样,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走了。

这里忙一下,那里做一下,忙得团团转,最后却忘记了原本自己只是想去找一根系袋子的绳子。

很多时候,我们忙得就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并没有清晰的目标。

当目标模糊时,行动力也是大打折扣的,说白了就是瞎忙。

力气费了,却收效甚微。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找个A4纸列出来,按照重要和紧急排序,分配时间,让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列目标和分配时间,不是为了严格去遵守,而是做到心中有数,克制自己。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认知觉醒没有成功)(6)

呆在舒适区,人容易躺平。

呆在困难区,人容易放弃。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一次又一次行走在舒适区边缘。

让一次又一次小的正向反馈,慢慢变成大的正向反馈。

人为什么会坚持,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小的正向反馈,让他看见想要的效果。

每天进步一小步,就是成长的一大步。

运动时,对于很久没有运动的人来说,一下子运动一小时两小时进入困难区,第二天就躺床上起不来了,最后就直接放弃。

读书时,我们总会发现学霸总是很轻松,反观那些刻苦学习的人看似勤奋无比,效率却越来越低,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学习的快乐,而是痛苦。

长时间的学习也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会一节课45分钟,休息十分钟甚至半小时。

成长是一个持续行动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的内容,而不用总想着一口吃成大胖子,把难度拉长至自己无法承受的范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