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1)

上图为7日,中消协召开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调查体验情况通报会,会上陈列出所有涉嫌假访冒的商品。(图片来源:北京《法制晚报》)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2)

蜜芽与拼多多“jdf美妆”店铺销售的资生堂洗颜专科洗面奶涉嫌仿冒。(图片来源:北京《法制晚报》)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3)

网易考拉海购平台“自营直邮仓”销售的雅诗兰黛ANR眼部精华霜涉嫌仿冒。(图片来源:北京《法制晚报》)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4)

“欧尚奢侈品箱包专营店”销售的coach波士顿女包涉嫌仿冒。(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新浪微博)

【侨报综合讯】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7日发布“双11”网购商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调查体验报告,结果显示,三成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聚美优品、网易考拉海购、蜜芽网等电商均被发现涉嫌销售假货。

聚美优品、网易考拉等海淘商品涉假,部分为自营

9个海淘包5个涉嫌仿冒

北京时间7日上午,中消协召开了2017年“双11”网络购物调查体验情况通报会。其中,“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较多,聚美优品、网易考拉海购、蜜芽网、拼多多、贝贝网、国美在线、京东、淘宝的相关店铺均被发现涉嫌销售假货,部分售假还出自该电商自营店铺。

综合中新社、《北京晚报》报道,中消协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组织开展“双11”网购商品价格、质量、服务调查体验活动。本次调查体验活动对16家网络购物平台,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食品特产、化妆洗护、家居家纺、母婴用品、箱包配饰、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类,进行了调查体验。调查体验主要涉及价格追踪记录、七日无理由退货操作、“海淘”商品真假鉴定、非“海淘”商品质量测试。

本次调查体验实际购买了“海淘”商品93个样品,涉及37个品牌。体验人员联系品牌商标权益人或授权人,协商出具商品鉴定结论。截至目前,仅有19个品牌商标的权益人或授权人对53个样品出具了鉴定结论,其中37个样品为正品,16个样品涉嫌仿冒。母婴用品、电器样品均为正品。

化妆品涉及资生堂、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等7个品牌19个样品,鉴定发现,11个样品为正品,8个涉嫌仿冒。聚美优品“极速免税店”销售的雅诗兰黛特润修护肌透精华露、拼多多“jdf美妆”店铺销售的资生堂洗颜专科洗面奶与该平台“雅纯美妆”店铺销售的雅诗兰黛ANR眼霜、“卡莱雅护肤世家”店铺销售的资生堂安耐晒防晒霜、网易考拉海购平台“自营直邮仓”销售的雅诗兰黛ANR眼部精华霜,均涉嫌仿冒。

鞋类涉及Adidas、沙驰、爱步、斯凯奇4个品牌10个样品,经鉴定,7个为正品,3个涉嫌仿冒。包括:贝贝网阿迪达斯/Adidas品牌入驻商销售的Adidas三叶草史密斯鞋、“海昆运动专营店”销售的Adidas贝壳鞋、拼多多“蔡小姐的鞋”店铺销售的Adidas椰子鞋。

箱包类别涉及coach、Michael Kors两个品牌9个样品,鉴定结论4个为正品,5个涉嫌仿冒。分别是:当当网“奢淘全球购专营店”销售的coach购物袋、“欧尚奢侈品箱包专营店”销售的coach波士顿女包、“佰旺海外专营店”销售的Michael Kors玳瑁包、拼多多“ishop轻奢一号”店铺销售的coach贝壳包、“月月小姐美国代购”店铺销售的coach波士顿女包。

另据北京《经济日报》8日报道,调查结果一经公布,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反响。网易考拉海购和聚美优品的官方微博平台先后进行了回应,网易考拉海购表示“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下架存在问题的商品,正在积极配合中消协进行进一步调查。”聚美优品也表示“正在进行紧急内部自查”。同时,两家电商平台均称跨境化妆品的海外销售版本与中国国内专柜版本可能“存在差异”。

“海淘”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难

非海淘商品质量问题突出

此次调查中,体验人员还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的“海淘”样本是否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情况进行了查验。

综合北京《法制晚报》、《北京晚报》报道,统计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体验的100个“海淘”样本中,62个样本明确在显示页面或采购页面标识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不仅如此,即使标注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由于退货所产生的运费与税费较高,消费者选择退货往往得不偿失。

“海淘”商品问题多多,然而非“海淘”商品也并不如消费者想象中的完美。体验人员将101个非“海淘”样品送到具有相关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对其质量进行测试,并查验样品标识和说明。质量测试和标识、说明查验结果显示,101个样品中,19个样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中,网购服装类产品质量成为“重灾区”,涉及的知名品牌有拼多多“舒朵服饰专营店”销售的标称“俞兆林”牌打底裤甲醛含量超标;网易考拉海购平台“大朴家居专营店”销售的标称“大朴”牌床上用品、当当网“韩都衣舍旗舰店”销售的标称“韩都衣舍”牌牛仔裤起毛起球指标未达标;“名品服饰专营店”销售的标称“花花公子”牌羽绒服,羽绒种类为陆禽毛,而其商品宣称为90%白鸭绒。

另外,部分网售食品也不够“安全”,如“我买网”自营的标称“西域美农”牌烘焙腰果,“唯品会”自营的标称“贡天下”牌玫瑰鲜花饼,钠检测值超标。拼多多“福裕隆酒类专营店”销售的标称“贵州茅台镇”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超标,被人体吸收后会对人体带来潜在危害。

从调查体验结果来看,非预售商品多数情况下“双11”并不是最优惠。调查显示,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5)

2017年11月10日晚,广州一电商企业办公室灯火通明,员工们在电脑前解答消费者的购物疑问。(图片来源:中新社)

专家揭秘海淘中的三种假货“猫腻”

海淘业务量增长快、监管跟不上是假货猖獗的重要原因

中消协公布了《2017年双11网络购物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调查体验报告》,发现多家海淘电商平台涉嫌售假。相关专家8日表示,海淘业务量增长快、监管跟不上是假货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中国消费者报》8日报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说,在跨境电商领域,跨境商品的假货问题存在3种现象:

一是假物流卖假货。很多跨境网购买到的假货问题出在中国。部分商品未经正规渠道生产,在没有获得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黑工厂、小作坊生产,之后贴上伪造的商标,并在网上标榜正品出售,而后通过虚假物流的方式,显示从外国发货。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漏洞,以及跨境物流业务的立法及行业规范不够。

二是真物流卖假货。真物流卖假货又分为两种情况,即外国的假货流入中国和中国的假货发往外国后再流入中国。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跨境进口电商业务量日益增大,监管跟不上增量,以及消费者对于外国商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不够。

三是假物流卖“真货”。即常说的走私。跨境进口领域的走私一般是指在进出口过程中,不缴或少缴应该缴纳的关税等进口税金。而走私问题涉及多部门的监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海淘商品不同于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其货品来源比较广,一般涉及多个国家、产地、渠道,货源的复杂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再加上传统海淘模式要经过海外购物网站、转运公司、仓库、快递公司等多个环节,环节的复杂也会使风险加大。这就对于电商平台的渠道和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陆媒曾曝出快递代收点虚构海外发货信息

2017年,网上曾流传的一段视频曝光了顺丰速运、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百世汇通、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多家快递公司的代收点,帮助福建莆田的假冒运动鞋厂商提供异地上线服务,虚构海外发货信息的内幕。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报道,视频显示,莆田一些厂商在当地生产仿冒耐克、阿迪达斯和纽百伦等知名品牌的运动鞋,而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代收点则为其提供“异地上线服务”,并搭设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助厂商虚构海外发货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点。

在莆田安福电商城马路的一侧,一排排蓝色塑料棚容纳了数十个快递摊位。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和EMS在这里都设有摊点。当被询问“是否可以异地上线”时,多数摊主表示“不做异地上线”,但部分摊点的灯箱上依然标着“异地上线”的字样,并声称上海、香港等多个城市均可上线。一位摊主说,“最近风声紧,都不敢说能异地上线,你货拿来我给你走,上海上线一件25元(人民币,下同),香港上线一件35元。”

这位摊主称,从莆田本地发货的快件,可人为将物流信息操作为从香港发货。当莆田这边揽件后,会与香港地区的业务员沟通,由香港地区的业务员在系统中输入揽件信息。为了保证快件流转信息逼真,“国际上线”需要两张快递单,而境外部分用的是假单。为了欺骗消费者,除提供异地上线服务外,一些快递代收点甚至建立了一个假的快递信息查询平台。

关于海淘造假事件的分析(53个海淘样品16个涉嫌仿冒)(6)

2017年11月12日,广州南沙保税仓内,员工正在分拣货物。据广州海关统计,“双十一”全天,广州海关共审核(验放)255.4万票跨境电商货物电子清单。(图片来源:中新社)

观察

“假货危机”对电商平台影响巨大

电商售假并非孤例。诸如,2015年媒体曝光的“蜜芽宝贝疑似售假”“京东屡遭售假质疑”“淘宝售假”等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痛消费者脆弱的神经。

新华社报道,售卖假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出现信任滑坡,影响的不是一两家网店,而是整个电商行业。

2014年7月,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祥鹏恒业”被媒体披露涉嫌造假,事后查证假货风波只限于第三方手表业务。当时聚美优品“壮士断腕”,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

“诚信是个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授权书就相信第三方。”陈欧说,砍掉第三方,丧失了很多用户流量,但是如果是非良性利润部门,就必须砍掉。

假货是诚信问题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很多消费者网购时遭遇的劣货退货、霸王条款、先涨后降等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尽管多次就不诚信问题约谈电商企业,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屡屡出现。还有一些电商平台虚构网络交易额现象严重,一些卖家还通过“空买空卖”刷高交易数量提高信用。

对于频频出现的“假货危机”,电商也在努力摆脱这个阴影。香港凤凰网报道,淘宝的主管方阿里巴巴今年1月10日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其中2017年,24万个淘宝疑似售假店铺被关闭、97%的“问题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

除在线上采取关店铺、删链接的措施,遏制销售前假货流入流通市场外,对线下发现的制假售假源头,电商平台与执法部门配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特战队已与中国23个省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2017年,作为电商平台,阿里发起中国第一例针对售假卖家的民事诉讼,将出售假冒品牌猫粮的商家诉至法院,并获得胜诉获赔12万元。目前该案入选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编辑:胡雨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