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十问十答(居家心脏康复做好七个管理)

来源:【生命时报】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叶祥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意识障碍康复病区主治医师 曾雅琴

心脏康复指心脏病人在用药、手术治疗后,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使自己尽量恢复到发病前的工作、生活能力,回归正常生活。不过,受交通、时间、身体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患者很难坚持到医院进行心脏康复,只能选择居家康复。《中国循环杂志》近日发表的《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建议,患者在家做好运动、营养、睡眠、心理、体重、戒烟、药物依从七个方面的管理,就可以很好地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控制血糖和血脂。

心脏康复十问十答(居家心脏康复做好七个管理)(1)

运动管理。居家心脏康复早期(5~6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遵医嘱从低水平训练做起,使体力逐步恢复到患病前状态。康复项目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园艺或在临近区域内购物等,运动时间为每次≥30分钟,每周3~7次,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110~130次/分钟,稍微感觉有点疲劳即可,注意循序渐进。心脏康复后期,可做些有氧运动,如步行、爬山、游泳、跑步、骑自行车、跳绳等,但要避免竞技性运动。每次运动都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三部分,同时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后,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两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运动时,注意周围环境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天气寒冷、炎热时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强度,穿着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袜。做上坡运动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另外,要根据个人能力,定期调整运动方案,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改变时,也要调整运动方案。运动前应进行体检,运动中若出现无力、气短、关节痛、背痛,或胸、臂、颈、下颌有酸痛感、紧缩感、胀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营养管理。居家心脏康复患者至少每3个月请医生评估一次营养状态,适时调整营养干预方案。每天的饮食要包括:至少1个鸡蛋、150毫升乳制品、30~50克豆类、瘦肉、75~100克鱼类、500克蔬菜(深绿色和十字花科蔬菜各一半)、200~250克水果、300~400克五谷杂粮和薯类,适量搭配两三种坚果,盐摄入量少于6克,油20~30克。

睡眠管理。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血管病患者,可通过减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酒戒烟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佩戴睡眠呼吸机。长期失眠者可通过心理治疗或助眠药物改善睡眠,调整生活习惯也有助提高睡眠质量,比如睡前1~2小时将室内灯光调暗,不要看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节目,不要将手机带入卧室,白天多运动等。

心理管理。居家心脏康复患者可利用互联网、短信、电话等,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学习压力管理,调整节奏,提高自我效能,并定期接受随访。

体重管理。心血管病患者应将体重指数和腰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居家心脏康复期间,每天都要监测体重,日常饮食要注意种类丰富,饮食有节、有规律,少吃高脂、高盐、高糖食物,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超重和腹型肥胖者,建议每次就诊时测量体重,以便医生给出持续的减肥策略。

戒烟管理。心血管病患者自己签订一份戒烟承诺书,并获得家属的支持与鼓励。通过多喝水、嚼口香糖、参加团体戒烟活动、适当运动、用有意义的事转移注意力、去“禁烟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等方法帮助戒烟,必要时可使用戒烟药。

药物依从性管理。居家心脏康复期间,要按时、按量服药,严禁自行减量或停药,若血压、心率等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