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深化“德育育人”新内涵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三全四维”育人体系,搭建“五大工程”育人平台。以三教改革、现代学徒制和“1 X”证书为抓手,携手世界一流和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校企共育“三层次、多规格”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依托“鲁班工坊”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视野、技艺高超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需要。

职教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

  构建“3个1”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为目标,建立“三全四维”育人体系。打造“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体系”的“3个1”模式,从制度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实施等多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一个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进行理论研究、制度制定、活动开展、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实践育人等。

  一个平台:“三全四维”育人体系平台。借助“互联网 ”实施信息化管理,共享优质资源,开展相关活动。

  一个体系: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这一中心,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中,形成“思想政治 知识体系”的“一中心三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先后出台《落实思政十条的九项举措》《“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等制度,设置专项资金支持,明确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细、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院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60门、在建34门,实现所有专业100%覆盖。2门课程获评全国轻工行指委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课程和教师团队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

  应用“互联网 ”,建设“三全四维”育人管理平台,已建成优质教学资源超1.5万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中获奖作品达到50余个,平台资源访问量达到145.86万人次,利用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发布活动信息,展示活动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管理,助力学生德育培养。

  将优秀课程思政设计及典型案例集结,即将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发行。指导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南开学校、河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等20余所学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山西省2020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培训项目课程体系(中高职)》国培班培训体系建立并参与培训。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培训中心邀请,学院副院长李云梅教授为70余名重庆市高职院校教师就“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做主题报告,引领示范作用凸显。

  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素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紧紧围绕“五育并举”教育目标,通过抓重点、克难点、出亮点、补短板、提质量、求创新,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深入贯彻立德树人这条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五育并举为突破点,以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一站式”学生社区为抓手,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上下功夫,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考评实施方案》,将思政类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开展“百年奋进守初心 五育并举铸匠才”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并与井冈山市红井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扎实开展国防教育,树立学生强军志向,学院国旗护卫队队员参加“爱党报国铸军魂 立德树人展风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市学校国旗护卫队展演活动。随时做好应征服役准备,实现学校征兵工作创新发展。开展教授团主题宣讲、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深化“四史”“三爱教育”,开展13场讲座。

  结合系列素质教育主题班会,实现五育并举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实施学院《素质教育主题班会指导意见》,将“三爱”“ 四史”、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并举,融入到班会中,体现素质教育主题班会的良好思政育人效果。

  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基础,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开展素质拓展、团建、阳光体育月等活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切实提升学生审美及人文素养。成立大学生合唱团、组织开展吉他课程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系列活动。

  依托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课程思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非遗技艺的综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构建劳动实践育人体系,成立学院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师生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举办诚信教育活动月,组织超级校园知识竞赛、励志演讲比赛、义务献血及“云平台”授课服务等多项资助育人活动。

  作为海教园劳动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联合申报津南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南开学校共建劳动教育普职融合实践基地,为海教园中小学生开设了“走进绿色能源”“神奇的3D打印”“卡通动漫手办”“中国画”等8门课程。与天津市咸水沽第四中学签署美育教育实践基地协议,落实“双减”任务,减轻中小学素质拓展课程师资负担,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做出贡献。

  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积极探索适合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新路径,深化学生社区育人成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携手一流企业,校企共育“三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

  1.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三层递进人才培养体系

  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借助“三级贯通”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岗位技能人才、岗位群复合型人才、工程实践创新人才”的校企共育“三层次、多规格”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岗位技能人才”通过引入“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岗位群复合型人才”依托现代学徒制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创新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

  2.实施项目化管理,“选融培建训”五维度推动落地实施

  为保障三层递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施及规范运行,学院将1 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及工程创新班进行项目化管理,制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制度文件》《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创新班制度文件》等,明确管理机构与职责,统筹项目实施与管理,细化监督与考核办法等内容,保障项目规范、高效运行。

  成立“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项工作组”,按照管理办法明确并规范相关工作流程,从“选、融、培、建、训”五个维度入手,深入推动1 X证书试点工作落地实施。相关作法凝练的案例,被评为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评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案例”。

  截至目前,已在22个专业中实施1 X证书试点工作,获批考点11个,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证书。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以行业企业技术发展为引领,聚焦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与浙江瑞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光伏电站运维“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培训工作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参与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的《智能网联电梯维护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制定工作。以上证书均通过教育部评审,确定为第四批1 X证书试点。在14个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工学交替,双元育人;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开设工程创新班,进行精密模具行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总计38人。

  3.产教协同开展三教改革,岗课赛证融通助力人才培养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开展资源建设与人才培养。聘请行业领军人物与技能大师参与教学,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课程模块”的路径融入“1 X”证书标准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与课程体系动态关联,落实人才培养与资质认定标准相融通,学习评价方式与技能鉴定方法相融通,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相融通;对接行业、企业技术前沿,主持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参与8个国家资源库的建设,建设院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职教云校内SPOC平台建设校内在线开放课程1000余门,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中获奖36人次。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效应对疫情影响。校企教师团队共同进行项目开发与技术攻关,编写新形态教材,3本教材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成功申报天津市先进制造与新能源技术专业群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国家级培育项目。获得轻工联合会教学成果奖1项。

  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项,行业大赛1项,学生在市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00人次,3名教师被聘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集训队教练组长,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持续引领“三教”改革,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95%。

  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获批国家级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3个专业的天津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立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成《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开展院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已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5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的三等奖2项,天津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35人次。

  4.深化学分制改革,服务多元生源个性化学习

  建立校级学分银行,制定管理制度,对接多元化生源,因材施教。利用工作现场、社会实践、二课堂、培训、线上教学等搭建多元学习路径,实施课证融通,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支持“百万扩招”,形成育训结合的育人机制,学院共有两届百万扩招学生608人在学,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通。

  5.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助力鲁班工坊建设

  作为牵头院校,开发光伏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四个国际化专业标准,并参与开发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三个国际化专业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外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标准,配合印度、埃及“鲁班工坊”建设,出版双语教材3本,建设相关资源,支持埃及、印度鲁班工坊使用。(通讯员: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冯琬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