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

就在昨天,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再次引爆朋友圈,“肉松蛋糕”“肉松汉堡”简直是化身棉袄,里面能洗出棉絮!那我们吃肉松岂不是“重温经典,追忆长征”?商家真的能猖狂至此吗?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1)

能洗掉色?非法添加?

视频中肉松洗过之后变得浑浊泛黄,里面的“棉花”也开始掉色,所以是用了上色的“棉花”替代肉松?

我们先看看国标中肉松可允许添加的成分:

根据2009年6月发布的GB/T 23968-2009肉松国标显示,肉松在制作过程中允许加入的辅料包括:食用盐、白砂糖、酱油、味精、植物油、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的其他辅料及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2)

且不说其他辅料、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单看酱油,就是一个“有点颜色”的主,毕竟有生抽老抽,还没有“无色抽”吧。在普通发酵的过程中,酱油中的色素成分主要有:

1、氨基糖,酱油原料中的淀粉经曲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在发酵时葡萄糖可生成氨基糖,呈棕红色

2、黑色素:一般是由大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的。

3、焦糖,是葡萄糖在高温下 脱水生成的,它是一种无定形的胶体物质,溶于水呈棕红色。酱油中这三种色素的前体物质都是来自原料中的大豆和淀粉,所以也算是无毒无害。你要还说有颜色就不好,下次吃焦糖布丁记得洗洗焦糖色。

另外,国标还对肉松颜色也制定了标准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3)

至于洗下来的颜色,真的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洗不出来颜色,只能说明没加酱油

洗出棉絮?黑心经营?

那么问题来了,絮状物究竟是什么鬼?和棉花是一家的不?

让我们重回国标。

国标中对于肉松的定义是:以畜禽瘦肉为主要原料,经修整、切块、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搓松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的熟肉制品。

什么纤维?肌肉纤维;什么状态?絮状。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4)

肌肉纤维里是含有蛋白质的,如果拿肉松的絮状物干燥后灼烧,一定有烧焦毛发的味道。棉花灼烧则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平常知道能这样识别羊毛和纯棉,没想到也能用来识别肉松吧,哈哈哈。

(内个,别告诉我你觉得肉松里掺了羊毛)

国标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您要还不满意,要不上交国家?

至于棉花,则是一种植物纤维,而且还不可溶。最主要的是,你压根就嚼不烂。有人会说有的肉松也有嚼不烂的丝状物呢。来回忆一下,有没有吃过嚼不烂的牛肉干(没有吃过牛肉干的禁言)。这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有脱水处理,水分去除太多了而已。至于絮状肉丝……谁的食肉人生没被肉丝塞过牙?

真肉松?假肉松?

其实争议主要在于肉粉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968-2009将肉松分为两种,一种为肉松,一种为油酥肉松。

肉松定义上面已经提到,油酥肉松是指以畜禽瘦肉为主要原料,经修正、切块、煮纸、撇油、压松、调味、收汤、炒松再加入植物油脂炒制成颗粒状短纤维状的熟肉制品。所以吃惯了油酥肉松的人可能习惯了短纤维的口感,殊不知絮状肉松也是真爱。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5)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281-2007则将肉松分为三种,肉松、油酥肉松和肉粉松。

纳尼?肉粉松?假肉松?

肉粉松的定义是用禽、畜瘦肉为主要原料,经煮制、切丁、撇油、压松、配料、收汤、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适量豆粉炒制的絮状或颗粒状的肉制品。

真正意义上的肉松其实没有真假之分,所以这个所谓的“假肉松”,也就比油酥肉松多加了点豆粉而已。淡定淡定。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6)

不过,“禽、畜肉为主要原料”这条,下游生产厂商能不能做到,昧叔就不能保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可以吃啊!无毒无害啊!(就是肉少点)

其实严格来说,商家原料,用的究竟是“肉松”,还是“肉粉松”,其实应该注明。不过有的商家打着“肉粉松”的擦边球,挂着“肉松”的旗号罢了。

那么回归主题,如果商家真的想节约成本,大可把“肉松”换成“肉粉松”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7)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8)

同样是一斤,这肉粉松可是比棉花要便宜的多,多拍还有减免。商家何必用棉花这种,又不安全、又容易识别、又不是食物、又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东西,关键是,这假货比真货还赔本儿,他四不四洒?

综上,肉松里面加棉花纯属谣言。至于视频中备受困扰的大叔大妈,大约是吃多了油酥肉松,突然来了点“絮状”肉松就瞎琢磨了。所谓,吃了这么多种“肉松”,开始过不好“吃货人生”。

肉松造假有棉花(假肉松真棉花)(9)

肉松里面有絮状物,只能说明它真的有肉。您要有心“打假”,要不去调查一下哪里的老婆饼里有老婆?哪里的棉花糖里有棉花?哪里的狮子头里有狮子?哪里的佛跳墙里有佛?哪里的鸳鸯锅里有鸳鸯……哈哈哈不闹了,昧叔吃肉松去了。

(编辑:魏冠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