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为何吓退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战场上,敌对双方为取得胜利靠的往往不止是兵力的多少,更是计谋和策略。既斗智又斗勇,通过揣摩对方将帅的心理活动来制定应对策略,空城计便是再好不过的例子。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诸葛亮是怎样赢司马懿的呢?仅仅靠他一个人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诸葛亮空城计为何吓退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1)

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取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题曰“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这一回的“戏眼”,就是诸葛亮的编导的“空城计”

说的是,魏国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进攻蜀国,击溃诸葛亮派去驻守的马谡夺取街亭,又乘胜连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老弱残兵,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导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计”,以玄虚威慑,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生性多疑的司马懿怀疑城内设有伏兵,于是引兵退去。

诸葛亮空城计为何吓退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2)

此役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惊退司马懿,显示了他过人的胆略和才能。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这幕印象颇深,诸葛亮用他的勇气与智谋,保住了城内的所有人。也是因为这一空城计,司马懿不战而败,惹人笑话。

但仅凭诸葛亮一人就能如此顺利的把聪慧的司马懿骗倒吗?当然是不足够的。这少不了助攻的帮助——那就是他的两个书童。诸葛亮在城头抚琴时,身旁的两位书童则为他扇风,非常淡定从容,脸上没有一丝紧张的表现,三人给人呈现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

诸葛亮空城计为何吓退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3)

如果只有诸葛亮,司马懿或许不会上当轻易撤兵,因他知道诸葛亮聪慧过人且识人心,他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可是书童却不一样,他们身份卑微,且学识有限,遇见两军相对的场面难免会慌乱,可是连他们也一派从容,这才给司马懿造成了错觉,让他更加警惕。同时诸葛亮还让士兵装扮成百姓站在城头。

因司马懿久经沙场,对士兵身上的戾气一目了然,轻易就辨认出了站在城头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士兵,这不禁会让他猜测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从而更加的戒备而不敢轻易入城。

因在他眼里,诸葛亮行事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因此诸葛亮也料定司马懿万万不会想到如此谨小慎微的诸葛会冒如此大的风险来诈骗他,所以可以说空城计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一次心理战的胜利。他反常态而行之,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还成功让他最后撤了兵,真是妙哉。

诸葛亮空城计为何吓退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4)

简单总结就是: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空城计退敌-----反败为胜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参考文献:

《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