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1)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2)

目前队员们在峰顶状态正常,正进行相关测量作业。

这8名攻顶队员是: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他们今晨2时许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冲顶。

大本营与前方确认登顶的情况。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3)

珠峰大本营发布登顶成功的现场。人民日报记者袁泉、谷业凯摄

珠穆朗玛峰,坐落于世界屋脊之上,矗立在群山之巅,“世界最高峰”是它独享的殊荣,它是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神圣坐标。每年都会有登山勇士因心向往之攀登珠峰。

但不同于普通登山者的是,此次登顶珠峰的中国人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测量珠峰高程。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4)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在向珠峰峰顶挺进。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艰辛登山路

今年是中国人登顶珠峰60周年,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通往珠峰峰顶的路本就险象环生,加之高原气候恶劣,本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的过程颇具波折:

继5月8日登山队因攀登路线上有流雪危险,登山队撤回前进营地后,5月21日,由于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等原因,修路队未能按计划打通至顶峰的攀登路线,原定5月22日登顶测量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组撤回珠峰前进营地休整待命。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5)

5月26日,冲顶队员从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5月24日,登山队再次出发,25日,登山队行进至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时风力变大。大风迫使队员们无法正常攀登,只能趴在路线上慢慢前进。终于抵达海拔7790米的C2营地之后,队员们在大风中花了一个小时也没能把帐篷搭起来,只能抱着石头趴下躲避大风。

攀登之路凶险万分,我们为什么还要登顶珠峰?或许,电影《攀登者》中的这几句台词正是答案:

“我们国家自己的山,我们中国人要自己登上去。”

“我们为什么要登山,就是为了登上去让全世界看见我们,看见中国;我们要测量准确的高度,中国的高度。”

为什么要重测珠峰?

“重测珠峰高程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发生了变化。第二,珠峰测量技术也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表示。

党亚民解释,珠峰高度的变化分为两种。长期看来,这座山脉仍然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30年升高13厘米多。如果珠峰高程的测量精度在10厘米左右,那么20~30年,就需要重新测量珠峰高度了。”

党亚民还指出,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不只测出珠峰的最新高度,同时还在珠峰地区观测了大量的用于海拔高程“基准传递”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成果还可用于青藏地区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对珠峰的影响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风速和冰川监测等数据,将为珠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大地测量学家陈俊勇曾颇为形象地描述测量珠峰的理由,“父母要定期给自己不断成长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应当的。人类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中国人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土。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6)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在向珠峰峰顶进发。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为什么凌晨登顶?

至于此次为什么会选择凌晨登山,党亚民表示,这和珠峰的气候条件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下午以后,峰顶上风特别大,特别危险,中午11点之前就必须下撤。这一次还要有时间在峰顶进行测量工作,所以凌晨一两点就要出发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凌晨雪不粘脚,登山运动员穿的爬山的靴子有四斤多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其实也是蛮危险的。凌晨时候的雪是不粘的,所以它反而更好一些。

60年前,我们说

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60年后,我们说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新高度!

什么叫山高人为峰(山高人为峰)(7)

来源:红星新闻、人民日报记者谷业凯、袁泉、中国新闻网(cns2012)、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私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