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

即便你对瓷器并不懂,但来到位于江西的中国瓷都景德镇你一定会被这里深厚的瓷文化所吸引。在深受熏陶的同时,你会好奇于瓷器究竟有何奥秘,为何能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在景德镇的古窑,我亲眼见证了泥土在充满智慧的工匠手中变成精美器具的过程。传承千年之久的瓷器制作工艺和烧窑技巧,如今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

拜见窑神童宾

从走进古窑园区大门开始,到处都能看到与陶瓷有关的元素,坯体碎片装饰在围墙上、废弃的窑砖、碎瓷片被当成了甬道的铺路石。这里是一个以瓷文化为主旋律的瓷器世界——青花和彩釉是两个主要的大类,与青砖绿树的园区搭配毫不突兀。

窑神童宾是景德镇制瓷的灵魂人物,他的雕像就矗立在刚进古窑的明显位置。据传,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某个窑口里的把桩师傅。当年万历皇帝要求烧青花大龙缸,以当时的烧造水平,烧造这种大器型非常困难。督陶官以窑工性命作为威胁,童宾为了抗议朝廷,在一次烧窑过程中跳入窑炉当中,次日开窑,龙缸奇迹般完成。万历皇帝封童宾为“风火仙师”,现在景德镇的里村,还有条童宾路,童姓家族的后人依旧居住在村中。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2)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3)

景德镇古窑,并非只把精美的成品瓷束之高阁让人远远观看,走进传统手工制瓷作坊,近距离地了解制瓷的全过程才是这里令人着迷的地方。

72道工序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件瓷器要经过72道工艺才能完成,而古窑的每一位师傅一生只专注于做一道工序,技艺都是如火纯青。一位老师傅正在进行制作瓷器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游客们好奇地围观。在转动的轮盘上,他用手将泥拉制成标准的圆形,就像变戏法一样,控制厚薄,然后开始旋削。不久,一个碗坯便腾空出世。整个过程,从头至尾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4)

这位老师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拉坯技艺传承人——王炎生。年过八旬的王老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他从10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拉坯。对于拉坯,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当然也有着一套自己的制作原则—— 一气呵成、薄而坚固,因为他要让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活起来。这似乎是一种思想洁癖,但仔细咀嚼后却让人钦佩。他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追求,更是一种纯粹的,方方面面、尽善尽美。这似乎也是景德镇众多传承人的缩影。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5)

王师傅工作的这个“车间”,就是传统手工制瓷作坊,在拉坯工序之后,还有利坯、印坯、挖足、施釉、画坯等制瓷工序,一位位老师傅也都在忙活着各道制瓷工序。

1360摄氏度与青花瓷

走出作坊,架子上是速烧过的坯体,旁边的一位师傅说道:“这个可以碰了,低温烧制过的坯基本上摸着没有问题了。”他口中的低温是600-800摄氏度,而高温则是指1360摄氏度以上,这组数字让我始料未及。景德镇最著名的青花瓷,一定要在1360摄氏度以上烧造。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6)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7)

在景德镇烧瓷的人如果只烧中低温的瓷器,会被别人瞧不起。虽然低温烧瓷可以节约成本,但是烧瓷就跟烧铁一样,温度越高瓷质密度越紧实,釉面也就越结实,瓷器就更耐磨耐用。当然,烧制温度也因瓷器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很多人会对这个1360摄氏度的标准产生好奇。要知道,现在很多窑厂都用电窑、气窑,温控时间都很好操作,跟烤面包似的,非常方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来的老技术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8)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9)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0)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1)

窑炉里的故事会

带着这个疑问,就要深入有着300年历史的镇窑内部。这个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景德镇窑,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柴烧瓷窑。窑炉从头至尾有18米长,最高5.4米,窑尾有根16米高的烟囱,烧窑时会把前部的火抽到窑尾去,温度控制就要看窑顶了。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2)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3)

窑壁上有碗口大小的孔,叫看火孔。控温的把桩师傅会通过外面楼梯走到窑顶上,通过一个传统的办法来监测温度——往火孔里吐一口吐沫,通过吐沫在火焰中的瞬间变化来判断窑温,这是一种现在仍在沿用的唾液测温法。看来传统工艺有着机械无法代替的人文元素!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4)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5)

据古窑的师傅介绍,在瓷器悠久的烧制过程中,把窑温控制在1360摄氏度并非一蹴而就,这个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摸索过程。在宋代的时候,窑温是不到不了1360摄氏度的,最高只能烧到1200摄氏度左右。经过匠人们的反复尝试,在窑炉造型上做了改良,使窑炉具有蓄温能力,到了元代时才将炉温提升到1360摄氏度。于是,举世闻名的元青花横空出世。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6)

在古窑游览,可以感受到瓷都景德镇烧瓷人的专业,精细的手艺和对瓷文化的执着。带着对工匠师傅和瓷器的敬畏之心,与古窑里的师傅们聊聊,你的景德镇之行会收获更多。

景德镇官窑瓷器制作过程(七十二道工序泥土变瓷器)(17)

#带你游江西# #江西风景独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