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葛玄 下邳侯葛玄是彼诸葛玄吗

葛玄 荆州 博望 诸葛 建安 陶宏景

一:葛玄行实

葛玄(164~244),字孝先,句容人。其先瑯玡人。少时曾从真人左慈习医道丹术,博览经史,酷爱《老子》、《庄子》之学,性安闲淡泊,喜抚琴。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葛洪《抱扑子》语)

东汉光和二年(179年)15岁时学有所成,名振江左。不羡官禄荣位,徜徉林麓,用23年的时间遨游名山大川,泽被传道。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38岁到江西淦阳阁皂山,据地方志载“见其“形阁皂色,土良水清”,灵芝百草,信手可得,喜为真仙之宅,乃定居修道。升炼九转金丹,广收门徒,采制草药丹丸,设摊施诊,普渡众生,医治疫病,造福于民,积42年,开清江医药活动先河,樟树药界尊为鼻祖。人们感其恩泽,建宫塑像供祀。”

葛玄在阁皂山炼丹行医,潜心修道,同时,删集《灵宝经诰》,撰成《祭炼》、《灵符秘篆》及灵宝派音乐《步虚经》,宣扬道义,成为灵宝派创始人。於赤乌七年(224年)于清江卧云庵白日飞升。后世道徒尊为“葛仙翁”、“太极仙翁”。句容县城西南有故宅青云观,又称葛仙庵七十年代因城市扩建而拆毁,今城镇联盟三村89号门口有葛玄炼丹井。

葛玄著有《周易杂占》十卷,《老子次序》一卷,《孤刚子万金诀》一卷,《龟诀》二卷,《葛仙翁肘后救卒方》六卷,《广陵吴普杂方》《神仙服食经》十卷,《葛氏杂方》九卷等大都遗失。

葛公”与葛玄(天台人叫他葛仙翁)有关,人称太极葛仙翁。本琅琊人,其先由南阳博望迁丹阳句容。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年八十乃诞玄。素奉道法。玄亦多灵应,年十三,好慕道德,纯粹忠信。举孝廉不就,弃荣辞禄,志尚山水。入天台山学道,精思遐彻,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其实方士左慈离开曹操后,入吴修炼,见葛玄天资聪颖,遂收为弟子,传以道术。

据《三国志》说:葛玄精于胎息,酷暑时潜入深潭能一日不出水面,且擅长符咒诸法,能隐形变化,有分身术,白虎七变等术,世人尊称他为“太极左仙公”。师左慈,传授葛玄《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左师视其慧根灵聪,把《灵宝经箓》传给葛玄。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弟子郑隐得其法术。

此后吴主孙权主事,葛玄以高道身份为权所欣慕,尤重其炼丹之术,然玄意证人游走于名山大川。足迹便及大半个中国,其事迹常见于各地的方志从书,如湖北鄂州葛店,沔阳葛氏,河南长葛葛仙池,襄城葛仙寺,方城七峰山炼真宫等均与之相关。

二:葛玄碑记

一):三代小谱:

葛玄的祖父葛矩,为安平(今江西安福县)太守、黄门侍郎。

葛玄的从祖葛弥,曾为豫章等五郡太守,后隐居括苍山。

葛玄的父亲葛焉(84一171),字德儒,“素奉道法,曾为儒州主簿、山阴(今绍兴)令、散骑常侍、大鸿胪、大尚书。

二):陶宏景《葛公碑》节选

仙公姓葛,讳玄,字孝先,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也。本属琅邪,后汉骠骑僮侯庐让国于弟,来居此土。七代祖艾,即骠骑之弟,袭封僮侯。祖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弥,豫章等五郡太守。父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代载英哲,族冠吴史。公幼负奇操,超绝伦党,神挺标峻,精辉卓逸,坟典不学而知,道术才闻已了,非复轨仪所范,思识所该,特以域之情理之外,置之言象之表而已。吴初,左元放自洛而来,授公白虎七变、炉火九丹,于是五通具足,化遁无方。孙权虽爱尝仙异,而内怀猜害,翻、琰之徒,皆被挫斥,敬惮仙公,动相咨禀。公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竹,尤多去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特还京邑,视人如戏,诡谲倜傥,纵倒山河,虽投凫履坠,叱羊石起,蔑以加焉。于时有人,漂海随风,眇渀无垠,忽值神岛,见人授书一函,题曰寄葛公,令归吴达之。由是举代翕然,号为仙公。故抱朴著书,亦云余从祖仙公,乃抱朴三代从祖也。俗中经传所谈,云己被太极铨授,居左仙公之位。如《真诰》并《葛氏旧谱》,则事有未符,恐教迹参差,适时立说,犹如执戟侍陛,岂谓三摘灵桃,徒见接神役鬼,安知止在散职,一以权道推之,无所复论其异同矣。仙公赤乌七年太岁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升仙,长往不返,恒与郭声子等相随久,当授任玄都,祗秩天爵,佐命四辅,理察人祗,瞻望旧乡,能无累累之叹,顾盼后学,庶垂汲引之慈,敢藉邦族末班,仰述真仙遗则云尔。

东晋《神仙传》记载,“葛玄和左慈学道,左慈授其《九丹金液玄经》等练气保型之术,行持三年后得道,于赤乌七年(244)在葛仙山坐化升天,时年81岁,道教称其第28代神仙”。

看完了葛洪传,一个问题縈绕脑中,是什么呢?就是葛玄和诸葛玄本为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试分析一二

一>:行实中言葛德儒80岁生葛玄,〈西南赵高峰80岁而生一娃,此后还能手提百余斤大刀)80岁生子,虽为小摡率事件,但行实中所记亦不是空穴来风。按中医说法,这是可以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诗句流传。况且以葛玄生平之生年164年来说,岁数不大辈份不小,比诸葛亮大不到20岁。然己是饱读诗书的闻名志士了。

二>:葛玄从父及左元放学,卜噬道医祝皆通,社会实践实习于黎民大众,恰黄巾之乱波及泰山郡,泰山郡丞夫人身染重疫,诸葛珪知从弟葛玄师名道左元放,便请葛玄抵泰山,为泰山郡民疗病,留置身边的同时,利用闲余启发童蒙,教授从子弟业已的基础知识。

三>:韦昭《吴书》的诸葛瑾传记载:“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吴书》的作者韦昭与诸葛瑾以及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是同国、同时代人,又同殿为臣,他记述的诸葛姓氏的来历,应该比其他说法更可信。

后主刘禅语“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亦说明诸葛之姓爲葛姓所系,近代有学者认为,大宗为嗣,小宗为诸,由此诸葛为葛姓之小宗。https://m.toutiao.com/is/drhgc9r/?=“盖葛同音同源”“诸葛与葛姓系出一脉” - 今日头条

东汉末年诸葛玄 下邳侯葛玄是彼诸葛玄吗(1)

抱朴子.自叙

四〉: 《姓氏考略》上的记载的是:“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古代汉朝时的葛庐,他帮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为下邳僮县侯,但他将封邑让给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为吴中葛姓始祖。 此记载与葛洪《抱朴子.自叙 外篇》是一致的。【下附自叙文可详参】相传葛庐本姓诸葛,到句容而止,叹曰:“独身在此,何诸之有?”遂复改为单姓“葛”。其后裔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

这一支葛氏原郡望(今山东诸城),为诸葛氏,因葛扑劣军功而宅家南阳博望里,僮侯南渡定居句容后,拿掉了“诸”字,恢复为早先的“葛”姓。

《别传》云:高祖庐,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让国与弟文,托遂南游江左逍遥丘壑,适丹阳句容,见其山水秀丽风俗淳厚,因居焉。

《诸葛瞻传》称当时“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

刘知几《史通·曲笔》载“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

《金陵志》云:《列仙传》曰:本姓诸葛,远祖征江汉次丹阳之句容,因止而叹日:独身在此何诸之有?葛姓始此。”

张伤《句容志》云:青元观,梁天监七年建,在县西南三百余步,吴葛仙公宅也。炼丹井在焉。其先琅琊人,后汉骠骑将军僮侯庐让国於弟艾,来居此土。

小结:

■ 综上所述,葛将军南渡置家句容而去诸存葛,后世袭爵封衣食无忧,明经家学的底蕴加之“子弟躬耕,典籍自娱”使句容南葛代有人出,葛德儒80岁又得贵子玄,玄集家族荣宠于一身,袭下邳侯爵侯,同属徐州治下的泰山郡丞诸葛珪与葛玄的交流便因地利之因多便许多。由是,在泰山郡遭黄巾离乱创伤疫疬满布的情势之下,葛玄利用自身的医药知识为从兄一家做疫病的预防和保健。

《汉书》中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

近代学者认为,这一记录反映了匈奴用病死的动物,向汉军传播传染病的情况。看似毫不相关的一段话却揭示了彼时温疫流布的传染源,也是直接导致诸葛亮双亲染疫相继去世的直接原因。而葛玄的医朮并没有挽回从兄的性命,惭愧之余便肩负起从子女的义务。于是便有了“署豫章太守”“往依荆州”等《瑾传》《亮传》诸章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