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崩塌(信息的阴影)

信息既然是可以被探索、反馈、认知和传承的,相应的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屏蔽、阻断、误导和虚假,这便构成了信息“阴影”,无论其出发点、呈现方式如何,其本质都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称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非政权出于统治的需要,宗教出于信仰的需要,军事组织出于胜利的需要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信息的崩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信息的崩塌(信息的阴影)

信息的崩塌

信息既然是可以被探索、反馈、认知和传承的,相应的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屏蔽、阻断、误导和虚假,这便构成了信息“阴影”,无论其出发点、呈现方式如何,其本质都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称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非政权出于统治的需要,宗教出于信仰的需要,军事组织出于胜利的需要等等。

对信息的认知需要必要充分条件。

所谓必要条件是必须得有足够的视角来观察,从而得到相对全面的反馈。例如一只蚂蚁不可能探知整个摩天大楼的信息,也不太可能认知到宇宙中星体的信息;又如人类对地球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认知,便是从天圆地方、地心说到提出地球概念、日心说的确立甚至更大维度的银河系、星座、星团的认知,都是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形成的。

所谓充分条件则是观察形成信息认知的过程需要充足的样本,这个从很多中国成语可见一斑,比如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等等。

而所谓必要、充分条件也是随着信息的丰富以及人类认知的提升也在变化提升着,及至现代信息大爆炸时代之后,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空前的容易。就拿教育举例,最初的教育是贵族的特权,随后出现了教育的平民化,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知识、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及至现在的数字化时代,就算没有进入大学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到各种其想要学习到的知识。

但正如光暗伴生,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带给我们便利好处的同时,过量而且零散化的信息也成为了不可消化的碎片,使得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从原始的探索、反馈、确认的流程转变为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过程。例如,一个完全不会厨艺的人,在今天可以有上万种不同美食的不同做法呈现,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效的方法成为重中之重。

不同的人不同的认知程度,对信息的接收与吸收也完全不同。所以出现了各种大V,各种意见领袖,占据了发声的权利,出现了头部主播能够拿到绝大部分流量等现象,甚至出现各种公知、各种不怀好意的节奏进而对我们接收信息进行他们所需要的扭曲与引导,不得不说,这对我们所标榜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绝对透明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孤岛效应以及有意的引导与扭曲加上信息的大量易得,使得本来的信息不对称从原始的错配到如今的“乱配”,同样产生了更为隐蔽和难以察觉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独立思考成为稀缺能力,很多时候特别需要也特别提倡多读书原因所在。

商业的进行和发展也是如此。

商业或者说贸易活动的发端便是互通有无,发展到后来商业成为供需信息的匹配活动,甚至是创造供需然后匹配的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发展。而互通有无,本就是对信息认知的差异导致需求和供给能力错配而进行弥平的一种行为,在原始的信息时代,点对点的信息对称构成了商业道德,一诺千金,诚信立商,成为商业活动的道德标杆。

从某种角度来看,大商或者品牌,本身就是用自己所释放的信息来囊括其背后所代表的真实、曲折的商业信息,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信息的屏蔽与再加工,只不过这个过程以商业道德的形式予以规范,对整个商业乃至社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既然如此,商业欺诈也会如影随形,同样是用自己所释放的信息来代替其背后真实的信息,甚至很多时候表现的比诚信的人更为诚信,进而达到欺诈的目的,从庞氏骗局到洗脑传销,无一不是用其所宣传释放的信息来代替其背后的真实信息,达到引人入彀和欺诈的目的。对真实、曲折信息的释放与替代,有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感觉,主要靠的是价值观的约束。

西方经济学有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据此为基础衍生了一系列古典经济学理论。但在实际社会中,经济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类的想象力赋予了人类很多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实质是对已经存在的认知以及尚不存在的信息的某种渴求与认知,它是驱动人类进步最初的原动力,同样也是造成信息错配最大的原罪。

信息本身并无倾向,它只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知的反馈元素,如何接收并处理信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

那么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对称性又怎样影响到微观的商业行为呢?咱们下一期接着探讨。

最后,也祝大家劳动节假期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