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董卓的三个史实故事(三国之董卓之死)

董卓政治生涯的成功与失败,归根结底他更像是一个军人政客而不是军事政治家,所以面对第二汉王朝已经混乱不堪的社会现状,他拿不出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还不愿意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这样的人不失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简而言之,董卓在长安的政绩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失败”。

首先他残忍地杀死了年仅十五岁的刘辩,同时殉难的还有他的母亲,也就是何进的妹妹。

董卓的这一行为等同于向世人宣布自己想要做皇帝,其政治破坏力可以想象。

紧接着,董卓又杀死了袁绍、袁术在中央的亲戚一百余人,其中就包括有帝国首相袁隗。

得罪了精英阶层。

史书有记载这个位于长安的独裁者对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统治,他规定了一系列异常严格的法律,人们稍有不慎便会被没收财产或者剥夺生命。

更可怕的是,这种对人身财产的肆意侵犯习惯已经从董卓身上扩散,权力的腐败已经不只是董卓一人的权利了。

除此之外,入主长安后的董卓开始不断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

三国时期董卓的三个史实故事(三国之董卓之死)(1)

他一边不断提高自己的官职和爵位,一边在长安西边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巨型城堡并将搜刮而来的财富与美女一一放置其中,这其中就有包括皇帝本人的财产和妃子。

既然别人无法被相信,那重用自己的亲属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最后,可能是为了应付军队开销,董卓在长安大规模铸造钱币并投放到市场,结果直接引发了一场可怕的通货膨胀。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了我们政治刺杀的不对称价值。

如果你不能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一样以武力推翻一个(或一群)独裁者,那么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的方法就是反抗者们最可行的选择。

第一个尝试刺杀董卓的人是一位力大无穷的高级军官,他利用了董卓对自己的信任而以短兵器对其进行了近距离格杀——这是古代最常见的刺杀方法,凯撒和秦始皇都曾面对过这种境地

(秦始皇一生遭遇过近、中、远三种射程范围方式的刺杀,其中一个还是由一个瞎子发起的,但他都幸免于难,所以他也算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为成功的躲避刺杀者了)。

而尽管侥幸逃过了一劫,但董卓不得不考虑自己年事已高且身体已经发福的现状,于是他决定让吕布成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因为这个人通常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个人武艺最为高强的一个。

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决定直接将董卓送进了火葬场。

董卓集团内部的派系歧视是一直存在的,而当这种心理上的隔阂转变为利益上的矛盾时,分裂就将不可避免。

矛盾的焦点出自吕布与董卓对于一个女人的分配上:吕布看上了董卓的一个小妾,但却不敢开口向其索要(这种行为通常是很无礼的)。

小说家们很罗曼蒂克地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名叫貂蝉的美女,但历史上我们并不知道此人的姓名与来历。

三国时期董卓的三个史实故事(三国之董卓之死)(2)

除此外,吕布还因为一些别的事情而与董卓发生过激烈争执,以至于董卓气愤地将手头的短戟掷向他。

但随后董卓仍然对吕布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只不过此时的吕布心里已经不那么效忠于董卓,甚至已经开始仇恨于他了。

这时王允出场了。

三国时期董卓的三个史实故事(三国之董卓之死)(3)

自董卓执政以来,王允很神奇地从一位脾气暴躁的政治实干家变成了一个安静的政府公务员,凡是董卓说的话他都认真学习,凡是董卓下达的指示他都严格遵守,即便是在废黜、杀死皇帝和迁都这两件外人看来王允一定会反对的事情上,他的态度仍然是坚决支持董卓,到最后情况甚至变成了董卓断后留守洛阳、王允替他打点长安的日常事务——王允成为了董卓政权中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我们现在无法确定王允与董卓合作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后来成为了隐藏在中央并反对董卓的几个核心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王允具备非常高的阴谋水平,在发现董卓与吕布之间的矛盾之后,他很聪明地介入了其中并怂恿吕布杀死董卓,找回一个男人的尊严。

三国时期董卓的三个史实故事(三国之董卓之死)(4)

小说家们甚至将貂蝉设计成为王允用来实现离间董卓和吕布关系的养女,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得到任何史料支持。

相反,王允对吕布的说服并没有那么复杂。

当吕布因为自己是董卓养子的身份而犹豫不决时,王允仅仅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心意:“你姓吕,董卓姓董,当人家将那把戟掷向你时可有顾虑什么父子之情?”

公元192年4月23日,一代大独裁者董卓的生命就此走到了尽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