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高一物理说课稿)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说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正确认识:历史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牛顿第一定律;4.惯性。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使他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物理规律的研究的物理学史,学会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初中的牛顿第一定律有了初步了解,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并通过三位物理学家对力与运动的认识,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课件演示,来验证其推理的正确性。再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概念;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归纳总结和演示实验验证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及前面所学的运动学、力学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三位物理学家对力与运动的认识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通过前面学习了运动学,力学的基础知识,知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通常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况。究竟力与运动有着怎样的关系? 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一个静止的物体,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推它拉它提它;这样就把力与运动联系起来,究竟力与运动有怎样的关系?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00-102页。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2.他们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代表人物

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看法

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小结,并介绍代表人物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利用课件来演示实验(图6-5),讲解伽利略的观点。但是伽利略并没有明确指出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总结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是: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定律:(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是惯性。讲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师举例说明来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高一物理说课稿)(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