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合格后怎么拿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最后还需要体检)

相信很多教资笔试面试都通过的宝子都已经收到教资体检认定的通知了,一定极其迷茫,我都笔试面试考完了不是应该发证了嘛?怎么还要认定??会不会查到我有什么病不给我教资了?

教资合格后怎么拿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最后还需要体检)(1)

不用担心!!作为目前已经通过两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并且经历过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的老学长,今天带来关于教师资格认定最全面的注意事项,一定一定要认真阅读!!)

教资合格后怎么拿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最后还需要体检)(2)

一,认定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同省份地区要求细节不同,但是大体上都是这些,可以提前和所在地区教育局联系确认所需材料)

①身份证。一定不要忘记带,这也是基本上所有考试认定都需要的证件,提前几天准备好放在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弄丢!

②学历证书:因为教师资格证认定需要证明你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所以认定一般都是在大四的下半学期(我认定是在5月14日),一般教育局都会规定一个时间段,只要在这个时间段内上交所需材料即可。(很多同学认定时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可以让辅导员开一个预毕业证明)

③普通话证书:这个是必须要有的,没有是不能参加认定的,一般语文教师要求二级甲等(87分以上),其他学科教师要求二级乙等(82分以上),不同地区有微小差别,但是基本都差不多。一般线上验证后可不必提交,但是有的地区教育局要求提交纸质报告。

④县级以上人民医院体检合格报告。体检主要是检查你是不是适合教师这个行业,体检标准不同地区的要求是不同的,以下列举黑龙江省的体检合格标准,其他地区的标准可以自行查询或者私信后台我来帮你查询。(体检有关细节在第二部分)。

教资合格后怎么拿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最后还需要体检)(3)

黑龙江省教师体检合格标准

注意:

患有第一大类疾病的,教师资格认定不合格。

患有第二大类疾病的,相对应的教师资格认定不合格,比如某教师患有色盲,但申请的是数学学科的教资,就是合格的。

患有第三大类疾病的,无论任何学科教资均应合格。

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都明白啦,所以相对来说体检项目是特别宽松的,大家不必担心!

⑤一寸照片。一定要记得多准备几张一寸照片,体检的时候和认定资格的时候都需要用到,所以一定要记得准备。

⑥个人承诺书。

⑦在户籍所在地申请认定的,应当提交本人户口本或集体户口证明原件。在居住地申请认定的,应当提交有效的居住证原件。以就读学校所在地申请认定的,应当提交注册信息完整的学生证原件。

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者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前者是你通过笔试和面试之后,在官网就可以查询到证书。后者是师范生免试才会有的。

准备好以上材料之后,就可以去当地县教育局(初中)或者市教育局(高中)进行认定,小学和幼儿园根据当地通知进行认定,一定要注意当地发布的认定公告!

二,体检相关事项。

体检项目不同地区各不相同,有的医院体检比较宽松,甚至很多项目都不测了,而有的医院则测的非常严谨,但是我们只要按照要求一项一项测,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啦。(这里注意,虽然测的项目很全,但是只要不是上面说的不合格的情况,就没有任何问题)

①五官: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色觉检查、眼底(矫正视力不足0.8需查),颜色线(无法分辨色觉图上的图案者需查),听力(5m),嗅觉(能分辨液体,例如醋,水,部分医院不测。),五官是否端正,是否有明显疤痕。

②内科:包括心脏、脉搏、血压、B超,胸透等。(必测)

③血液:包括血糖、肝功三项等。(这个环节需要抽血,而且基本所有医院都会测,不用害怕,护士姐姐很快的)。

④其他:尿检、男科、妇科等。(这些项目绝大部分医院都是不测的,直接就给过了,也有极少的医院测,如果不能接受这种,可以提前和认定的同学打听一下避开这个医院。)

检查顺序:一般都是自己去医院检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即可,所以没有固定的顺序,一般都是自己想去哪科就先去,然后一点点走完所有诊室,但也有的地方会要求统一,也会有带队负责人领着,不用担心走丢。

注意事项:一定要穿宽松的衣服,这样血压,心脏,B超,胸透这类项目才会好测一点,尽量不要带金属的衣物和配饰,保持好心情,不要熬夜,不然会影响一些指标,一定要空腹(前一天晚上9点左右就不要吃东西了,水也不要喝,会影响血糖),也不要紧张,自己都合格就不需要紧张啦,防止影响血压和心脏指标。近视的同学记得配个眼镜,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不然裸眼视力没法测,不用担心这一项,都会合格的。

今天的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相关信息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需要以后台私信我,我会免费进行解答滴!(求求点个关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