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在世上的地位(乾隆爷居然也是外貌协会的)

在微信里搜索xxdlhbj1039,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公众号,您除了能看故事还能听到徐德亮亲自讲述的故事哦!

话说在清代乾隆朝,刘墉初次进朝时,乾隆皇帝见他其貌不扬,甚是不悦。但是作为一朝天子,又不想落个以貌取人的名声,便出了个上联要刘墉对:

“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这个上联叫析字联,第一句中的前三字组合成一个“思”字,后一句又将思字反复运用了三次,是一绝妙上联。

乾隆爷在世上的地位(乾隆爷居然也是外貌协会的)(1)

可是乾隆爷没想到,这刘墉还真是才思敏捷,都没打磕巴立即就对出了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

您看这个下联是不是更妙,除了工整对仗,且隐含了自己是“寸身”的一介书生,能得到皇帝重用,感谢之情表白得体。其实啊,在清代,有关乾隆和刘墉的奇闻故事还有很多呢!

看起来也没那么丑的刘墉

很多人了解刘墉还是从那部著名的《宰相刘罗锅》中,在这部电视剧中,刘墉被塑造成了一个不畏皇权的人,和乾隆皇帝的关系也如朋友一般,但是戏说总归是戏说,我们都知道古代皇权是很权威的,那么,刘墉与乾隆皇帝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他们有什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

刘墉和乾隆的关系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乾隆爷在世上的地位(乾隆爷居然也是外貌协会的)(2)

刘墉和乾隆的故事

刘墉智答乾隆:

清朝乾隆在位时,有个大臣名叫刘墉,极有才华。有一天,乾隆皇帝清闲无事。想要难一难聪明的刘墉。于是,乾隆问刘墉:“京城九门,每天出去多少人,进来多少人?”刘墉举起两个指头,说:“俩人儿!”乾隆问:“怎么只两个人?”刘墉纠正说:“万岁,我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一是男人,一是女人。”

乾隆心想,我再难一难你,于是又问道:“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又扳起指头,像是在估算着似的,然后说:“回禀万岁,全大清国,一年生1人,死 12人!”乾隆说:“照此下去,国家不是就无人了吗?”刘墉解释说:“不会的。我的算法是按照人的生年属相算的。比方说,今年是马年,无论生一千、一万、十万、百万,都是属一个马,所以说一年生1个。而一年当中,12属相的人都有死的,所以说每年死12个人。”

乾隆皇帝一听,不禁暗自钦佩刘墉的才华。

乾隆爷在世上的地位(乾隆爷居然也是外貌协会的)(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