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地不扫何以扫天下(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屋地不扫何以扫天下(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众多的人往往对小事不屑一顾,我是干大事业的人,怎么可能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往往众多的人眼高手低,小事做不好,大事又不会做,还美其名曰:我是干大事业的人。

一、从小事做起

海纳百川形成辽阔的大海,正是一滴一滴的小水滴汇集形成小溪,然后由众多的小溪形成河流,众多的河流汇集入大海,可见没有一滴一滴的小水珠何谈汪洋大海。一个人想做大事,成为大人物,然而这些大人物天生就是大人物吗?事实上他们恰恰由小事做起的。诚如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们众多人都看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如果我们把一座大山移走,绝对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们每天拉走几车石子是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我们天天做这样的小事,时间长了,这座大山是不是被转移走了?把大山转移走了我们是不是做了件大事?可见我们天天做的是小事,然后把这些小事汇集起来,不正是大事吗?没有小事,何来大事?

我的姑父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高官,他经常谈起刚从学校毕业进入车间工作的事情。他毕业时,那时大学生是少之又少,可谓天之骄子,姑父没去办公室,直接一头扎进了车间。进入车间就是学习,学习车间的工艺流程,就是一个实习的小技术员,然而姑父为了更好的弄清的工艺流程,经常加班。

当他对这个车间的工艺流程熟悉掌握了,去另一个车间继续熟悉工艺流程,直到把最后一个车间工艺流程全熟悉、掌握后,才离开车间,此时已在车间工作了二年。正是由于他对整个车间的了解,技术水平过硬,让他在以后工作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二、时间变了,人的工作岗位也应变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有大的变化,但自从进入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进入5G时代,变化进一步加剧。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竞争更加激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当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我应该从最简的做起,就从前台说起。当我们成为一个前台,首先从最基本的做起,接听电话,进行考勤,外出记录、打印复印等等。时间长了,我们熟悉、掌握工作内容与工作技巧,我们总会有想法的,总不能一辈子当一个前台吧。

如果我们是一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就会申请升职加薪,如升职到办公室主任、人事主管等职务。如果公司通过我们的申请,那我们就要更加努力报答公司,不断提高自己白技术水平以及素质修养。如果公司不同意,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应该考虑离开。

这时我们不应一直拘泥于小事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迈开步,走得快一些。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

三、职务不同,自然工作内容就不同

每一个工作内容应随职务变化而变化。让一个国家主要领导人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可能吗?合适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部分关注太多,那部成关注就少了。

诸葛亮是三国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把诸葛亮过度夸张了。三国之中,蜀国最弱,这给诸葛亮有直接的关系。根据主席、朱老总评价:诸葛亮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气量狭小。周瑜是个心怀广阔的人,后得暴病而卒,可不是诸葛亮气死的。

诸葛亮大权在握,重要部门全是自己人,另外怕别人分权,事无大小,都是自己处理。就是连鸡毛蒜皮之事也是自己处理,正是由于他这种做法,导致没有把队伍培养起来,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情况。蜀国之亡,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100年后,中国历史又出现了一个权力狂人,怕丞相权力太大,把丞相废除了,他自己兼职丞相,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同志精力旺盛,工作勤奋,把大大小小的事全都干了。可是到了他儿子朱棣称帝后,精力虽然好,但事情太多了,于是就成立内阁,由内阁替皇帝处理一部分事务,这个内阁就相当于丞相。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新时代应赋予新的意义。我们应该以联系、发展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当我们刚踏入社会,从小事做起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我们职务能力的提高,我们就不应再做小事,而是做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大事,要与时俱尽,着眼于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