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图/新华社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二十大报告为何又加上“着力”二字?“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什么?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了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京智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二十大报告又加上了“着力”一词,您认为其中蕴含什么深意?

朱光耀: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全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令人振奋的伟大奋斗目标。

实现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我们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证中国的发展强劲可持续,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贡献。在发展的含义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实际上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程看,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年至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到44%左右。

但随着总体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较好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客观上有所缩小。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当下,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约5%-6%,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约为2%。这是客观现实,任何国家在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都会被有所压缩,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现在是1%左右。因此,在我国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关键历史时期,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解决“两端”问题

新京智库:那如何“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不是您此前提出的解决“两端”(即基础研究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乏力问题?

朱光耀:是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还是在“两端”,即基础科研的投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客观上,我国的“两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有差距就是有进步的空间,也是我们未来的着力点。

新京智库: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放在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后,“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前,这三者是什么关系,有着什么样的相互影响关系?

朱光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者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有机联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我国的新发展格局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跨地区竞争。

同时,国内大市场要与国际大市场紧密结合,整体布局。国内大循环绝对不是排斥国际经济合作,要坚定不移地为推进经济全球化作出中国贡献。

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层面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对外开放,使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融合,冲破逆全球化潮流、“小院高墙”封锁,深刻认识发展本身是为安全创造条件,安全又为发展提供保障。

就这个角度而言,二十大报告对国内、国际经济的融合发展也作出重要的政策要求和指引。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实习生 付佳

编辑 柯锐

校对 翟永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