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谁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PK读书未必动笔墨)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重要的读书经验。阅读时圈圈画画,写写感受,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可以标出知识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写作经验。有人喜欢边读边写,读到精妙之处,或摘记优美的片断,或质疑点评,甚至把书丢在一边,洋洋洒洒地写起了长篇大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谁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PK读书未必动笔墨)(1)

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既是对原著的解读,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名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无疑为我们指导阅读提供了典范。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谁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PK读书未必动笔墨)(2)

得益于此经验,很多学校为学生设置了读书笔记或者阅读卡,方便学生在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语句,记录读书的感想。学生自己购买的图书毕竟有限,借阅来的图书不可随意批注,因此利用读书笔记或读书卡记录阅读足迹,摘记优美的语句,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我曾就此做过调研。学生经常翻看读书笔记,借助读书笔记能够较为详细地叙述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有的学生还能够写出了颇有深度的读后感。

建设书香校园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共识,读书的指导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某校全面铺开的教学实验提出“读书不必动笔墨”,着实让一线教师不解。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有的教师不再关注学生批注习惯的养成,有的学校一声令下把读书笔记也取消了。有教师振振有词地说,某某专家讲了,批注、做笔记浪费学生读书时间。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谁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PK读书未必动笔墨)(3)

其实,教师反感读书笔记的原因:一是对于读书笔记的检查要求过于细致,每学期要求写多少页,要求各种类型的内容有多少项,书写要工整,等等。二是读书笔记承担了太多的功能,安全检查来了,要求读书笔记上面要有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章;环保检查来了,要求找出与环保有关的阅读内容,让教师不胜其烦。三是要求教师全批全改,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有了“读书不必动笔墨”观点的指导,取消读书笔记很容易得到教师“拥护”。

还有教师认为,写读书笔记未必读书,学生可以通过抄写别人的读书笔记完成。这种观点否定了批注对于促进读书的作用。如果学生真的不愿读书,不写读书笔记就能够让其认真读书吗?没有任务的读书,看似轻松,往往流于肤浅,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读抄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巩固积累。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慢工程,求之于急,求之于多,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读书需要指导,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那种让学生随意读,大量读的指导是粗放管理,不利于激发读书兴趣,无法习得读书的方法,很难形成持久的读书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谁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PK读书未必动笔墨)(4)

从“不动笔墨不读书”到“读书不必动笔墨”,说明了教学管理中非此即彼的做法还比较普遍。新的教学经验出现,往往一拥而上,拿来就用;一旦遇到问题,或者听到批评声,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弯,来个彻底否定。“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传统经验中有哪些有益的成分,“读书不必动笔墨”又反映了读书推广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我们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就不会在不断地“刨坑”中浪费时间,更不会在“刮风”之中消失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