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

信息来源:林业和草原科普公众号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1)

鱼和人一样,骨架支撑着肌肉,由心脏向身体的各部分供血。人所有的五大感官在鱼身上也存在,只不过为适应水环境生活,各感官构造与人有根本性差别。鱼的运动通常由尾柄推动。鱼也有鼻孔,但可不是用来呼吸的,通常只起嗅觉作用。鱼皮表面大多有鳞片,可以减少摩擦,还可以保护柔软肌体免遭伤害,避免寄生虫的侵袭。不同类型的鱼,食性不同,在水中生活栖息的深浅程度不同,鱼嘴的位置和形状不一样。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鱼。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2)

鱼鳍形态各异,它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鱼鳍有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之分,分别生长在鱼的胸、背、腹、臀、尾等部分。鳍生长的部位不同,功能也不同,但都与运动有关。胸鳍功能是运动、平衡、掌握方向;背鳍和臀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尾鳍功能是平衡、推进、转向;腹鳍功能是协助背鳍、臀鳍维持身体平衡,并有辅助鱼体升降和转向的功能。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3)

鱼的眼睛大多与人类一样,两只眼睛对称地生长在头的两侧,但其双眼无法正视前方,不能精确测定距离。但鱼能清楚地识别颜色。鱼眼无眼睑,所以它们常由周围的水来润滑。也有一些鱼的眼睛是生长在一侧,看起来很怪异。这类鱼身体扁平,可以隐藏在水底猎食。这是鱼的一种生存策略。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4)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5)

鱼嘴在头部的位置不同,取食方式也不同。这是鱼类的生存选择。口上位的鱼摄取上方的食物;口下位的鱼摄取下方的食物;口前位(嘴位于吻部顶端)的鱼摄取中层水中的食物。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6)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7)

鱼尾的形状变化很大。尾鰭的形状对游泳有影响,尾鳍的颜色有助于辨别种类和提供伪装。

水生动物和鱼的关系 林草科普动物(8)

鱼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器官。鱼鳃可以在水中获得氧气,就像人类的肺。鳔可自动膨胀、收缩,使鱼保持浮力,潜水艇就是仿造鱼鳔制造的。有些鱼还可以用鳔发出或放大声音。鱼的侧线系统,有人又把它叫做腥线。其实它是鱼的神经系统,通过侧线上一排鳞上的小孔和外界接触,可用回声定位来感觉其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可在黑暗中觅食等。

文献来源:李新政,张世义,2005. 水族馆生物.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