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1)

  单双不挡,捧逗俱佳的赵佩茹被马志明誉为“亘古一人”,如此高度评价绝非是少马的溢美之词。赵佩茹先生相声表演所达到的艺术高度,的确是后辈子弟望尘莫及的。由怹亲手栽培的众多弟子在同辈相声艺人中也都堪称翘楚。今天要聊的这两位都是赵佩茹门下弟子中名扬四海的大蔓儿,两位都有一段代表作名叫《两面人》。看到这儿,老听户们应该都猜到了,正是李伯祥和高英培两位老先生。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2)

  作为赵家门里最高光的两位高足,李伯祥和高英培身上都有极具符号化的艺术风格,各自表演特点鲜明而迥异。李伯祥先生活路宽,贯口独树一帜,而高英培舞台感染力强,火爆热情,包袱爆脆。两位老先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风格,为何偏偏对《两面人》这块新活情有独钟呢?众位且听细细道来......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3)

  《两面人》出自相声作家王鸣录先生笔下。他善于创作讽刺型相声,除了《 两面人》他还给李伯祥、高英培创作过不少响蔓的代表作, 比如给李伯祥先生写过《聊天》,让“李大白话蛋”的外号家喻户晓。为高英培创作的《教训》《不正之风》更是将高先生一举推向全国舞台。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4)

  也正因如此,两位赵家门师兄弟对这个作品尤为重视。王鸣录先生创作《两面人》时融入了多处类似传统相声贯口的表演技法,而这恰恰是李伯祥先生最为擅长的。故而,当王鸣录写完这段相声后,最先想到拿给李伯祥来演。李杜这对火档也不负众望,珠联璧合的默契搭档让这块活一演即火。此后,师弟高英培也将这段创编佳作以自己的使活路数再次搬上舞台,其演出效果依旧火爆。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5)

  客观来说,李伯祥、高英培两位老先生都把《两面人》演成了代表作。不过有这么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包袱使响了,观众逗笑了,但响过、笑过之后仔细分析二位的表演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瑕疵。我们不妨通过举例对比来分析两位名家的表演。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6)

  起初王鸣录创作《两面人》的册子是以古典文学著作《镜花缘》作为瓢把入活,让段子充满文学气息。李杜演绎的版本严格遵循创作者的意图,通过“我最近出国考察去了..... ”的小贯口作为垫话儿,再由“君子国、淑士国、黑齿国、白民国、两面国、大人国、小人国、丈夫国,另外到过女儿国”的小贯口引出《镜花缘》的瓢把,前后衔接顺畅自然,入活不着痕迹。反观高范的版本,将原册子里《镜花缘》的内容全部删减,换成了“我给您提个问题......我问您什么叫人?”进而直接过渡到两面人。这样的使法看似简洁,实则生硬。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7)

  正活部分两对搭档的表演则各有千秋。李伯祥先生进入正活后,充分发挥了其炉火纯青的贯口技艺,将“两面人”见风使舵口若悬河的形象刻画的原形毕露。不过李先生在诠释两面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时,“捧”的部分不如“摔”时出彩,“两面人”惯用的花言巧语以及口蜜腹剑的本性展现的不够充分。而高英培的表演则更注重“两面人”两面三刀的特性,将“两面人”时而阿谀谄媚,时而翻脸不认人的内心活动通过表演完全外露,将势利小人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佩茹徒弟相声大全(他们同是相声大师赵佩茹门下高足)(8)

  无论是李杜还是高范,两对搭档在处理《两面人》时都略有缺憾,但终归瑕不掩瑜。这块活放在当下让青年相声演员再使,恐怕也很难超越前辈们的艺术水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