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云南之行(云南之行三)

今天是旅游的第三天,行程安排如下:早上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花语牧场—大理古城—天空之镜,晚上住在丽江。

早上六点半,等我们来到餐厅,大部分人已经用完早餐,手拉箱子,背着背包,整装待发。

早餐很简单,凭早餐票一人领一个鸡蛋,有小馒头,榨菜,还有两盆完全呈现白色的素材,一个像是萝卜丝,一个是莲花白,还可以排队领一碗米粉。

记得出发前韩领队就对我们说,我们基本属于低价团,住宿,可能不尽如人意,吃的基本属于维持生命餐,所以不要抱太高的希望。

好在我们有思想准备,平时也不挑食,饭菜虽然无色无味,也觉得不错,能对付填饱肚子就行。

今天导游是个小个子的四十来岁的短发女人,一身运动装显得干练,说话也很铿锵有力。她一上来就自我介绍,说她是彝族,娘家在过去属于贵族黑彝,有权有势那种。她的彝族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我记住了她叫阿D。

大巴车行驶在滇缅公路上,阿D问我们知道滇缅公路吗?知道腾冲吗?知道飞虎队吗?大多数游客很茫然,但这些历史我大抵知道一些,只是年代久远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阿D上过大学,知识比较渊博,通过她的讲述,我们知道了这条滇缅公路在抗战时期的重大意义。滇缅公路在抗战时期为了给前线运送物资,由三十多个县,二十多万人组成了修路大军。

当时的青壮年都已经奔赴前线,而这二十多万修路大军的主力军是妇女,儿童,老人。他们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筑路全靠人推肩扛,可以说几乎全靠双手筑起了这条公路。

滇缅公路筑路过程中,有三千多人丧生,全段大小桥梁370多座,几乎每座桥下都埋有中国人的事故。曾被工程专家预言需要三年才能完成滇缅公路仅用九个月时间全线通车,成为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滇缅公路是一条血肉筑成运输线和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用不屈意志筑成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阿D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全车静悄悄的,没有人打岔,没有人打瞌睡,更没有人窃窃私语。大家静静地感受着车轮下道路的震撼,静静地流着泪,都被云南人民不做亡国奴,誓死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不屈的精神所打动。

漫长而短暂的三个小时里,阿D又给我们看了云南贫困山区孩子的视频,还有一部反应山区孩子滑索道上学的电影。

看完后我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甚至都开始计划领养资助一个山区的贫困学生。

阿D是一个很不错的导游,她懂得怎么抓住游客的心。在后来的讲述中她给我们穿插的更多的是云南的翡翠,云南的雪花银,云南的其他特产。

我们来的时候已经被家人告诫过,来云南旅游,逃不过购物这一关。如果有能力就买一些,没有能力就可以不买。新疆来的游客普遍面情软,禁不住导游和工作人员的劝说,拉不下面子,或多或少会购买一些有用无用的商品,交一些面子税。

以前经常在抖音上,快手上看到云南的导游骂游客引发的一些事件,让人对去云南旅游心有余悸。

现在云南的旅游市场经过整顿后,各方面都走向了正规,导游的素质比以前提高很多。如果遇到游客不愿意购物,导游不会骂你,但是他们会打悲情牌,设立一个爱国,资助贫困山区孩子的人设,全程劝说下来让你不得不买。

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不知不就过去了。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理古镇。

第二次云南之行(云南之行三)(1)

(美丽的大理古镇)

大理古镇是一个可以和江南古镇媲美的小镇。她的建筑相当独特,绿瓦白墙石板路,城楼的顶部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飞檐串角,楼面以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成风富多彩的力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颇有欣赏保留价值。

漫步在大理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遥远的远古年代,心中有一种历史的沉淀,一种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笃定,能让人能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慢慢回味。

在古镇,我们品尝了各种小吃,购买了一些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用品,心满意足的乘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洱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