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与慈禧的恩怨情仇 慈禧晚年心腹庆亲王奕劻葬送大清

庆亲王奕劻在波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堪称是“权势熏天”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在晚清政坛的惊涛骇浪中始终如鱼得水只因备受慈禧太后宠爱。哪怕奕劻的贪腐人尽皆知,并引发清末反腐败的台谏风潮,他也始终在权力的中心屹立不倒。

恭亲王奕訢与慈禧的恩怨情仇 慈禧晚年心腹庆亲王奕劻葬送大清(1)

“中国最有权势的总理,因腐败而受到了弹劾!”1907年5月8日,《泰晤士报》的这条电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报道说庆亲王奕劻受到弹劾,被指控收受黑龙江署理巡抚段芝贵的巨额贿赂;同时被弹劾的,还有庆亲王之子、担任商部尚书的载振,及直隶总督袁世凯、奉天巡抚唐绍仪。报道也说,岑春煊出任邮传部尚书,并开始安置自己的人马。《纽约时报》在转发该文时,用了大字标题《庆亲王被弹劾》。

载振出差路过天津时看中了名歌姬杨翠喜,候补道段芝贵随即用重金为美人赎身,献给载振不久,段芝贵便被破格提拔,一跃成了黑龙江巡抚。御史赵启霖得知后即弹劾奕劻贪污受贿、其子载振纳妓,成为轰动一时的官场花案。赵启霖指出,段芝贵为夤缘奕劻父子,献十万寿金于奕劻,并将天津名妓杨翠喜献于载振,段芝贵因为献贿获得黑龙江巡抚一职。此案一出,舆论哗然。

廷派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鼎查办,结果“查无实据”,赵启霖因所奏失实被革职查办。载振自知不容于众论,引咎辞职。这激发了舆论及御史们公愤,最后,赵被复职,段芝贵被免职。然而风暴中心的奕劻毫发无伤。

三年后,另一御史江春霖又向奕劻发难,弹章的题目就是《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列出奕劻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等诸多罪状,火药味很浓,震动朝野。然而江春霖因“污蔑亲贵”去职,舆论再次掀起高潮,御史们群起效仿“不让江氏一人独为君子,访查中外大臣劣迹,联名入奏,以尽职责”,逼得奕劻只好请假躲避。

但也仅仅如此,事态平息后,奕劻圣眷不衰,不仅得到了“铁帽子”,而且其妻妾中还封了6位“福晋”,超出了清制规定的亲王只能封5位福晋的限额。

坊间传言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捉刀,因此受慈禧重用,恩眷不衰。然而他真正得到提拔是在1852年,奕劻因其年轻时办事认真而从一众纨绔弟子的宗室里脱颖而出。他从袭爵最末的辅国将军到贝子,3年间,跨越了5级,这种光速提拔与当时尚未妃子的慈禧太后无关。

慈禧与恭亲王奕䜣的博弈与争斗中,奕劻被卷入其中,差点被驱逐出政坛。但他也学会了最重要的一课——“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所谓“皆在圣意”,就是奕劻善于揣摩“圣意”,这“圣意”自然是慈禧太后的。

不论是戊戌变法还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奕劻行事都不曾违背太后心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成为晚清政坛的不倒翁,更是确保了仕途上的一路升迁,乃至公然敛财却在慈禧太后的庇护下安然无恙。

如果早几十年,如此行事或许并无大碍,然而此时是晚清。这个时代不仅是帝国列强加速瓜分世界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剧烈变革的时期,是近代中国由专制转为民主政体的过渡阶段。晚清重臣李鸿章直至过世都在为飘摇的大清做最后的努力,而奕劻一心向太后,对晚清局势没有任何益处。

庚子事件后,慈禧太后深受打击主动进行变法,这或许是满清最后的一线希望。然而权力中枢里的奕劻虽热心新政,但无大开大合的变革之志,如在官制改革之时,就因为袁世凯反对削减地方督抚权力,便立刻妥协,宣布只进行中央官制改革,并且还规定“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官制改革于是形同虚设。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奕劻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一个掌朝,一个掌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军政,大半北洋。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这无疑是为清朝的灭亡备好了掘墓人。

由于与袁世凯的亲密关系,武昌起义后,在奕劻的推举下,摄政王载沣再次启用袁世凯。袁世凯也任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这之后,就是袁世凯用武力威逼宣统退位了,这其中,奕劻起了重要作用。清帝退位后,奕劻迁居天津,用多年贪腐的巨款,在满清遗老的仇恨中,度过了优裕闲适的6年时光,于1918年病死寓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