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

说起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你会想到什么?指南针,火药,还是造纸印刷术?

都是也都不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只是推动了文明,却并未创造文明。唯有汉字,这一经千载而不衰,历万世而弥新的传承,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奠基者。

书法,作为它的载体,作为它的传播媒介,也随着它的迁徙演变不断进化完善,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而就在这一片盛景之中,有一人居高怒放,傲视群雄,他就是我国书法大家,有着“中华第一楷”之称的张瑞龄老先生。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1)

书法家张瑞龄

01 书香传家:父亲的教导和秀才爷爷的启发

1936年,张瑞龄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家著名染料行的经理,颇有家资,因此自张瑞龄出生起就过着少爷一般的生活。

不过不同于一般只知道享受贪财的商人,张瑞龄的父亲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拼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每每闲暇之时,他就会读书临字,研习经史,身上不仅没有商人的“铜臭味”,相反还带着一股书卷气。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父亲如此的熏陶感染下,张瑞龄也对书本字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据说在张瑞龄6岁那年就已经开始启蒙读书,描红习字更是每日必备。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2)

有一次,他去小伙伴的家中玩耍,恰好看到小伙伴的爷爷正在写字,出于好奇,就跑过去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张瑞龄立刻就被那隽秀又不失苍劲的字迹所吸引。

经过和小伙伴的打听他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80多岁的老人是一名秀才,他写的字体,正是读书人最常用到的楷书。

自此以后,张瑞龄便将习字的重心全部放到了楷书之上,决心一定要和那个秀才爷爷一样,写出隽永正气,又风骨傲立的楷书。

看着儿子对书法如此痴迷,经常一练就是一个下午,张瑞龄的父亲也十分欣慰,不仅在言语上鼓励支持,还经常托朋友故旧去淘弄名人著作,大家字帖,只为让儿子的见识眼界更加开阔。

就这样,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在秀才爷爷的启发引领下,小小的张瑞龄走上了楷书的学习道路,并且这一走,就是70余载。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3)

02 热爱与毅力:从小小税务工作人员到一代书法大家

1951年,唐山市税务局招工,年仅15岁的张瑞龄也报名参加了。

对于这个眉眼带着稚气,个头也没窜够的少年,无论是竞争者还是招聘者都没有放在眼里,他们只觉得,一个小孩能有什么本事,大概就是和父母赌气才偷偷跑出来的。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孩,却有着一手极工整漂亮的毛笔字,任何谁看了,都忍不住要赞上几句。

也许在电脑打印机随处可见的现代,这算不得什么,可在那个物质贫乏,连税务局开票都要毛笔手写的年代,张瑞龄绝对是一个抢手的存在。

所以没有什么悬念的,他被税务局录用了,他工作后手写的那些发票,也成了办税人员家中的收藏品。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4)

纵然那时候的张瑞龄已经小有名气,不过依旧只把书法,把楷书当作是一门爱好,因为在他看来,他离专业人士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个青葱稚嫩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而他的楷书,也渐渐由隽永秀气变得骨感立体,更富力量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进步他的变化,领导们一直看在眼里,觉得这样一个书法苗子放在税务局实在是屈才了,只有待在宣传部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才能。

于是在张瑞龄20岁这一年,他由税务局调去了宣传部,工作重心也转移到文字书法上来。

按理说在这样青春躁动的年纪,每天都对着笔墨纸砚,对着写不完的宣传海报总会感到枯燥厌烦,产生逃离之感。

可张瑞龄却好像截然相反,每次看到毛笔,看到满桌的宣纸,他只觉得安心,觉得清净又享受。

正应了那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那泼墨留白的方寸之地已然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5)

当然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张瑞龄的书法世界也不是一直清净无扰。

曾经有一段日子,他工作变故,衣食无着,每天都要在水泥机械厂里扛袋子,做重活,几乎要被生活压垮。

可饶是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心爱的书法,没有毛笔宣纸就用清水手指代替,不能灯下观摩便在被窝里默念运笔走势。

总之,只要他想,就没有做不到的。

正是凭借着这股毅力和坚持,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他的书法水平非但没有退步,反而更加精进,挥毫落笔之间也多了一分内敛沉淀。

一个偶然的机会,上级领导看到了张瑞龄的毛笔字,顿时便被惊艳,觉得他在水泥厂当工人太浪费了,这样的人才理应获得一个更好的平台。

于是,张瑞龄再次凭借自己漂亮的毛笔字脱颖而出,进入工会搞起了宣传。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6)

兜兜转转,几起几落,此刻的张瑞龄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对于人生,对于书法,也有了不一样的心境。

如果说以前的他追求的是表面的美感力量,现在的他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和表达,因为无论做人还是写字,只有遵从本心,顺应本性才能达到一个统一的境界,才能让作品更富灵性。

本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张瑞龄自成一派的“张氏”楷体逐渐成型:字大如斗,也能灵秀隽逸;字小如蝇,亦可刚劲大方。

尤其是他被大家称作“折钗股”的书法线条,刚中带柔,柔中有刚,韵感丰富,奇妙无穷。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瑞龄成了远近闻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作品也成了众人竞相追捧的不世墨宝。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7)

03 功成名就:百万作品与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最大规模的书法展览,当时名声显赫的张瑞龄被从工作地唐山抽调至北京,为展览进行前言和说明文的书写。

这项在别人看来又难又艰巨的任务,张瑞龄仅用两天时间就出色完成,并且得到了内部人士和与会者的一致赞赏。

如果当时大家去现场,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张瑞龄站在镜头前,旁边是一条长达数十甚至百人的长龙,大家排在这里不为别的,只为和大书法家张瑞龄合一张影。

“要说是追星的话,我也是最早的星了。”满脸皱纹的张瑞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忍不住对记者笑言。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8)

其实,张瑞龄说得没有错,他确实是那个年代最红的星,因为他的书法已经不仅仅是被个人珍藏,还被政府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

众所周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右面,左面,分别刻有三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而碑的背面,除了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小楷字体碑文外,还有1997年张瑞龄书写的“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保卫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因此,在张瑞龄的书法生涯中,还有“三代领导人,一代书法家”的美谈,这样也正契合了他曾经说过的那句: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要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9)

一位如此爱国,书法造诣又如此之高的大家,他的墨宝也定然价值不菲。

据媒体报道,在上海的一家拍卖所里,由张瑞龄所写的一幅《金刚经》经文曾被拍出过593万的高价,这在当代艺术作品,尤其是作者健在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十分难见。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张瑞龄老先生的作品经济价值这么高,那他一定是位富翁了。

其实,大家的这些猜想都是错的,虽然卖作品可以获得高收入,但是张瑞龄却从来不这么做。他从6岁踏上书法之路,到如今86岁被世人追捧,本心从未改变:书法是他的追求,是他的热爱,却从不是获利工具,如果他的作品与利益挂钩,那么还不如不写。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10)

为何会将张瑞龄称作“中华第一楷”,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楷书上的造诣和付出,更是因为他身处名利场,却从未动摇改变的心 。

不止如此,就连那些曾经拍出的高价收入,也没有进张瑞龄的腰包,而是全部捐给了慈善组织,捐给了需要温暖关爱的人。

张瑞龄的作品不仅在教我们如何写好“方正”的字,更在告诉我们如何做好“方正”的人。而我们也只有做好了“方正”的人,才能写好“方正”的字。

这就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张瑞龄楷书书法欣赏(中华第一楷张瑞龄)(11)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守住本心,守住纯粹的自我,远比扬名立万,身处高位要更难。但是为了那份炽烈的梦想,为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也要像张瑞龄一样,永远清醒地处事,永远努力地前行!

最后,也希望那些天天对着手机电脑刷视频玩游戏的朋友们,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练一练字,写一写书法,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生哲理都蕴含其中。

参考资料

[1]张瑞龄.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 2014-04-02

[2]张瑞龄.书法人生之路越走越精彩 中华儿女报刊社 2014-02-13 09:17

[3]被称为“中华第一楷书”的张瑞龄:一幅字593万,曾与主席并列 鹿茸图书馆 2021-04-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