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1)

CFIC导读:

在百强县中,江苏占23席,数量最多。而在百强县的前十名中,江苏占据6席,且独揽前四名。昆山又不出意料地夺得榜首,至今,它已连续14年卫冕。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2)

江苏昆山

10月8日,被称为民间版的全国百强县榜单——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一如往年,经济大省江苏仍然在2018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占据约1/4的席位,成为“最大赢家”。

澎湃新闻从榜单编制机构发布在《人民日报》上的榜单看到,在“百强县”的前十名中,江苏省占据6席,且独揽前四名。江苏昆山市又不出意料地夺得榜首,至今,它已连续14年卫冕。

该榜单是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等机构构建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系统工程,已经连续14年发布。

除了对全国各县(区)的综合实力进行排榜外,上述机构还针对全国各县的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单个维度指数进行排名,其成果每年形成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发表在媒体等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榜单发布后,进入榜单的各县(区)的官方发布平台纷纷撰文加以介绍,有的还冠之以“喜讯”。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3)

江苏占据“百强县”1/4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综合实力前100强县市中,江苏占到23席,数量最多。其次是山东和浙江,各占15席和14席。

按区域来看,长三角表现最为亮眼,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在综合实力前100强县市中总共43席。而作为京津翼城市群重要腹地的河北省,则仅有4个县市区入选。

其中,江苏省昆山市连续14年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第一名。中部、东北和西部的“领头羊”仍然保持不变,分别为湖南省长沙县、辽宁省海城市和内蒙古的准格尔旗。

单从江苏来看,“百强县”前四名依次被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包揽,太仓和宜兴分别居综合实力百强榜的第7名和第9名。也就是说,“百强县”前十名中,江苏就占据其六。

过去两年(2016年、2017年),也是这6个县市跻身前十。可以看到,这6个县市都分布在苏州、无锡两大经济发达的苏南城市。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榜单的“综合实力指数”包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融合、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五个方面。

江苏各县(市)如果按照GDP总量进行排名的话,前六名依次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宜兴、太仓。全国百强县综合实力榜单的前十名排名次序,与上述“GDP排行榜”大致吻合,并无“黑马”出现。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GDP排名在江苏位于“第二梯队”的泰州下辖的三个县市——泰兴市、靖江市、兴化市(分别列全省第11位、第13位、第16位),则集体未能入围此次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

发展较为均衡、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美誉的东台市,虽然全域无一家化工企业,且经济总量位于盐城市第一、江苏省第18位,此次却既没能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也没入选绿色发展百强榜。

此外,相较于2016与2017年的20个,今年入围百强县的江苏下辖县(市)多了3位新面孔。它们分别是:常州的溧阳、宿迁的沭阳和连云港的东海。这也是常州、宿迁、连云港下辖的县市第一次出现在百强县榜单上。

至此,江苏13个设区市中,仅剩下泰州、淮安未有下辖县市入选“百强县”榜单。(南京下辖13区,故不计入在内)。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4)

安徽正发力,12县市入选“投资潜力百强榜”

除了综合实力排名外,《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还针对全国各县的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单个维度指数进行排名。

澎湃新闻注意到,“绿色发展指数”是今年的创新,因生态资源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绿色生态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重视的问题。

榜单从市(县)万元GDP耗能、新能源使用比重、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森林覆盖率等多个指标衡量。

最终得出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中,入围县市最多的江苏、浙江和山东各占22席、17席和16席。前五名仍被江苏包揽,依次是昆山、张家港、太仓、江阴、扬中。

至于每年都有的“投资潜力指数”,它包含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五个指标。

在投资潜力前100强县市中,东部占45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占33席、15席和7席。江苏、山东和安徽各有14个、10个和12个县市入选。昆山仍是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中部的安徽在“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占据12席。“这表明随着安徽逐步融入长三角,其县域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

此外,在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东部地区占69席,中部占21席,西部和东北各占6席和4席,入围城市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山东和浙江,各有24个、16个和14个县市入围。

作者:陈珂

本文来源:富贵门、澎湃新闻“长三角政商”栏目

总量堪比西部一省!中国第一经济强县崛起的最大秘密

30年前,昆山在苏州6县中屡排老末,被称作“小六子”。是什么因素让昆山在短短30年间蜕变,不断连续攀升多个台阶,持续实现“逆袭”之路的呢?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5)

江苏昆山

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榜单之首的江苏昆山,如今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县域经济中的“模范生”、“领头羊”。其经济总量高达3500亿,相当于西部宁夏一个省份的GDP,与福建厦门、贵州贵阳、河南洛阳等知名城市总量相当。其人均GDP达21万多元,已超过张家港、常熟等苏州其他强县。

然而,鲜为外界所知的是,早在30年前,昆山还是一个血吸虫猖狂的农业县,甚至在苏州6县中屡屡排名老末,被称作“小六子”。虽坐拥临近上海、苏州的地缘优势,当时昆山人却有着安于现状的想法。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昆山在短短三十年间迅速蜕变,不断连续攀升多个台阶,持续实现“逆袭”之路的呢?

7月20日,江苏昆山召开“纪念人民日报‘昆山之路’三评发表30周年座谈会”。

澎湃新闻记者从座谈会现场发现,与会各界嘉宾的发言,从一些侧面构成了回答上述谜题的“拼图”。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6)

座谈会现场

昆山的“蜕变”之路

时间回溯到30年前,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则题为《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篇通讯,并配发《“昆山之路”三评》评论员文章。

全国百强县江苏上榜多少个(从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7)

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

通讯作者之一新华社记者赵明告诉澎湃新闻,当年是因为听说昆山自费建了一个未列入国家计划的开发区,随之产生兴趣前往昆山采访,结果被昆山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打动,才有了报道和评论的形成。

这也是“昆山之路”首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赵明和人民日报记者陈健合写的这篇报道,主要是讲述的昆山自办开发区的故事。

1984年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国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作为农业县,自然不在此列。但苦于昆山“穷”到叮当响现状的昆山领导层,硬是在外界不解的目光中,出乎意料地在昆山自辟一块地,拉起了自费建设开发区的大旗。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此后,昆山人在一片蛙声阵阵的农田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开发区建设,拆迁、修路、建厂,一个个项目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

“当时我们做归做,不宣传。当时也考虑到可能会‘出事’。”时任昆山县长、后任昆山市委书记、如今已年过八旬的吴克铨在座谈会上回忆说,事后,很多人问他,当年为什么“敢做”?他的回答是,当时中央说“发展是硬道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些朴素的理念成为他信念的支撑。

干事创业的激情来自于哪里?“穷啊!当时老百姓穷,自己穷,兄弟姐妹们也穷。穷则思变。”时任昆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宣炳龙自称是昆山开发区的“施工队长”,他如此直言当时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开发区所有的建设都是自掏腰包。“富规划,穷开发。”这是当时开发区对外喊出的口号。

其背景是,那时候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均有国家成亿投资。但蹉跎多年的昆山人,要不来这钱,也不愿等下去。在没有国家投资扶助的情况下,昆山县政府通过自筹、贷款、征收土地开发费等途径,筹集了1200多万元。建设过程中不摆阔气,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用钱精打细算,边开发边建设。道路、桥梁、下水道等自己干,其他设施都从无偿拨款建设改为有偿借款建设。

最终,昆山的首创精神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认可,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个开发区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评比中位列第四,世界500强有20多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不仅如此,它也成为拉动昆山经济腾飞的最重要的“龙头”。

“昆山之路”,到底是什么?

座谈会上,多位发言人说道,一言以蔽之,到底“昆山之路”是什么?

不久前深入昆山采访的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凌军辉说,他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来,全国各地到昆山学习、取经的很多,但能够“复制”昆山成功经验的则很少。一些外地干部来昆山学习,看得情绪激动,谈得头头是道,一旦回去后,却往往一动不动。

究其原因,他认为昆山的成功经验不是浩浩几十年的奋斗光阴,不是一个又一个建设发展的成果,“‘昆山之路’不是一条路,而是昆山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精神。”

他举例,当年宣炳龙为了拿下全国第一家出口加工区,两年多时间跑了84次北京去汇报;为了拿下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副市长宋德强一年跑了30趟国家相关部委去沟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解决工业从无到有的矛盾,90年代初我们解决从小到大的矛盾,发展大企业,2006年是我们由大走向强的阶段,打造自己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宣炳龙总结道,昆山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昆山经济的每一次突飞猛进都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

而如今,昆山面临的新时代命题是:怎么使高质量发展在昆山落地?

“还是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想敢闯敢干。”宣炳龙说,“当然'变'就有风险,我们以前做的事风险也大,但改革就是革命,哪能没有牺牲。”

人民日报江苏分社社长贺广华说,当前,就昆山而言,发展水平越高,所面临的挑战越大。昆山已“领跑”基本现代化新征,接下来,昆山如何自我加压,持续释放改革活力?如何兼容并蓄,屹立对外开放高地?如何主动对接国家大战略,提升竞争新优势?乃至如何以开放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坐标、定目标?……这些都是需要下大力气谋划的大事。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昆山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如果从宝贵的‘昆山之路’精神源泉中汲取力量,那么就会拥有足够的勇气。”贺广华说,“‘昆山之路’最可宝贵的经验在于:不是坐等机遇,而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从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不断走向辉煌。”

座谈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讲话时说,“我们要向老领导老前辈对标学习,拿出当年自费开发昆山开发区的精神和魄力,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县域特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昆山科创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重温走过的路,梳理‘昆山之路’经验,从‘唯实、扬长、奋斗’,到‘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再到‘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这些都是‘昆山之路’丰富精神内涵,我们要倍加珍惜,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把握趋势、抢抓机遇,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杜小刚说。

作者:陈珂

本文来源: 富贵门、澎湃新闻“长三角政商”栏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