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

通常认为,中国汉字起源于距今5000至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从汉字被创立的那一天起,基于人类对美的认知和追求,中国书法就在一片混沌之中产生了。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完善、发展、传承,从来不曾中断,一直延续至今。这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强劲生命力!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1)

甲骨文

那么中国书法艺术究竟是怎样代代传承的?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期从东汉开始,此时隶书大行其道,草书也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出现草隶、章草及今草,并涌现出蔡邕、师宜官、张芝等等一大批最早的书法艺术家。对于中国书法如何传承这个课题来说,意义最为重大的是,西汉末的杨雄最早提出书法理论之说,他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句话最早论述了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即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艺术可以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法理论史的源头。杨雄之后逐步涌现出来许许多多伟大的书法理论家,如崔瑗完成《草书势》、卫夫人完成《笔阵图》、张怀瓘完成《书断》、孙过庭完成《书谱》等等等等。书法理论的广泛形成,为绝大多数学习书法的人提供了非常快捷、准确的学习方法,成为后世千年来学习书法的圭臬。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2)

卫夫人著书《笔阵图》

今人学习书法的默认途径

我们今天学习书法的人很少人深入研读古人书法理论著作,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学习书法的途径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先拜师后临帖”,通常认为,拜师可以少走弯路,快速登堂入室,掌握书法诀窍,而临帖则更被认为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学习书法不临帖是很多人觉得难以想象的事情。书法圈有里有两句有可以概括拜师及临帖的重要性,一句话是,“自学书法等于自杀”,另一句话是“不临帖的书法是野路子、江湖书法”,甚至有人断言:“一切不临帖的书法创作都是在耍流氓!”。

真的是这样吗?我这篇文章就是想借助研究怀素的成名之路,来验证这两个论断是不是金规铁律!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3)

怀素的书法学习之路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下面这段文字是今人对怀素的标准介绍材料,我复制粘贴给大家: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怀素十岁那年,因为向往自由、随性的人生,一心向佛,父母阻止无效,遂送进“书堂寺”皈依佛门。此时的怀素尚不知书法为何物,大概只是天资聪颖,字写得比较好罢了。到了书堂寺,据说寺庙有一位释惠融和尚精通欧楷,几可乱真,怀素最初的启蒙老师想必就是这位释惠融和尚。但释惠融并不懂草书,书堂寺又很清贫,怀素学习草书的主要方法后世流传很广,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只不过是临摹寺庙里的几块碑文、大钟上的几十个篆字,但怀素学习极度刻苦,极度痴迷,自制一块木盘在上面写字,竟然都把木板写穿了,写烂的毛笔头堆积如山。实在没有办法,怀素竟然自己种植万株芭蕉林,摘取芭蕉叶子练习草书。这个故事流传最广,现在我们看到的以这个题材创作的国画作品都有好几十种之多。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4)

怀素芭蕉林苦练草书

怀素自学书法少年成名

一个十岁的孩子,跟着一个懂得欧体楷书书法的老和尚,然后临摹几篇篆体钟文、几块碑文(就算有拓片应该都还不是草书),仅凭超强度的刻苦临池就能够练成绝世草书书法?

不管你信不信,怀素做到了!十几岁的怀素就已经名重潇湘,远近闻名。经常有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来书堂寺专程拜访年轻的怀素以求墨宝。有位叫做朱逵的人,远道而来拜访怀素,看到怀素草书以后很激动,并写诗赞许,其中有两句:“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可见当时怀素的草书造诣已经非常高了。

乾元二年(759年),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拜访唐代大诗人李白,想必在当时怀素给李白创作了书法作品,李白显然是被怀素的草书给震撼了,爱其书才,两人又性情相近,虽年龄差辈,激情之下,李白竟然为怀素写下著名的《草书歌行》。

草书歌行(唐代: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这首诗盛赞20岁的怀素草书功夫甚至已经超过了王羲之和张芝、张旭这几座高山,当时李白已经59岁,应该不至于信口雌黄,胡乱评价。我们有理由相信,怀素的草书书法艺术,此时的的确确已经登堂入室。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5)

李白作《草书歌行》赞颂怀素

怀素远游求学,拜师深造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开始求师访友,交流书法。后边的故事,史料记载较为详细,大意是本来想拜张旭的弟子邬彤,几经周折,最后有机会和颜真卿相见恨晚,言谈甚欢。这恐怕是怀素的实际意义上的老师了,但颜真卿与怀素在一起言传身教的时间极为短暂,那时候又没有互联网可以隔空视频教授书法艺术,而且颜真卿以楷书、行书冠绝天下,草书并非所长。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公元772年,礼部侍郎张谓欣赏怀素的草书和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引共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怀素上人草书歌》以赞之",此时颜真卿在洛阳与怀素刚刚相遇,竟然愿意为张谓的歌集作序,可见一开始颜真卿就已经高度认可怀素的草书造诣。

因此,在京城逗留那几年,怀素除了看到一些前辈比如王羲之、张旭等人的书法墨宝,让怀素能有机会悟出一些不同的、上乘的书法真谛,从而继续得到深造之外,怀素并没有什么拜师学书法的过程,要知道此时的怀素已经是35岁左右的人了,五年之后,怀素就提笔写成旷世狂草奇作《自叙帖》,从而一举奠定了怀素作为“草圣”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至尊地位。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6)

颜真卿与怀素有过一段师生情缘

我的结论

怀素的书法造诣有多高?在中国书法史上,乃至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没有第二位书法家会被多达数十位诗人写诗赞颂,这一方面不容辩驳地说明怀素的书法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登峰造极,盖世无双!另一方面也说明,怀素是一个极为善于交际,善于推广书法、推销自己的人才,要是放到今天,怀素是中国书法协会主席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7)

怀素草书《自叙帖》局部

我写了这么多,就为了通过怀素的成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拜师临帖并非学习书法的金科玉律!学习书法能够拜师临帖当然非常非常好,但也不要把拜师临帖神话了。现如今古人经典法帖随处可见,书写工具样样都有,我们不需要种植芭蕉,自制木盘,只要你有学习书法的一颗恒心、痴心,刻苦自学,笔耕不辍,临池不止,书法艺术的大门也一样会为你打开!

用怀素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从草圣怀素的成名之路)(8)

怀素书法真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