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讲益阳话(人情南北外水)

↑点击上方“益阳日报”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外地人讲益阳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外地人讲益阳话(人情南北外水)

外地人讲益阳话

↑点击上方“益阳日报”关注

东西·南北·北货·南货

“东西”,也叫“家伙”。古时叫物事,相当于现在“事物”一词中的“物”。

一说,“买东西”一词起源于东汉,当时有东西两京,到东京买货物说成“买东”,到西京购货物叫“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益阳人现在还将“买东西”说成“买东买西”。

另一说,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街头遇上好友盛温和提一竹篮行走。便问:“贤弟手提竹篮何用?”盛答:“装东西”,朱问:“不能装南北吗?”盛答:“不可,东方属木,西方属金,竹篮子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竹篮子何装?”后世据此说,买货物称“买东西”。

“东西”与“家伙”几乎全国通用,可以互换。《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以报他救命之恩。”这两个词都可以任意指物,但用于指人是有贬义。如说“他那个东西(家伙)”,就是对人的严重不敬。

益阳人有一词“人情南北”,读如“人钱南北”。怎么“人情”会是“南北”呢?原来中国传统尚北,房屋坐北朝南,朝廷坐北朝南,政治、文化也是坐北朝南,民间酒席及议事场合的主位也在北。北为尊,南为卑,是中国最本质的人情。人与人交往的上下尊卑,多从南、北体现出来,故有“人情南北”的概念。既然是北尊南卑,又何以不说“人情北南”,而要说“人情南北”呢?应是由“东西南北”成语的语序习惯决定的。

“百货”一词现在少用了,过去的百货商店如今都被超市取代了。“百货”一词益阳人读来如“北货”。其实,“百”是多的意思,就是各种货物。《礼记·礼运》就有:“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焉。”

不过,历史上真有“北货”“南货”的概念。北方所产为“北货”,南方所产为“南货”。但在实际生活中,益阳人往往将“北货”与“百货”混成了一个概念,指除吃的以外的各种货物,而“南货”则是指可以吃的货物,因为食品多由南方出产。过去的南货店一般就是指食品店。计划经济时卖肉的店子叫食品店,那是狭义化了的概念。

过去,农村的蔬菜都是自己出产,办喜事时只上街买荤菜、干菜。在店子里买的海带、墨鱼、粉丝等也叫铺菜。铺指铺子、小店。

计较·检点

“计较”的本义是计算、比较。是一个很古老的词。《颜氏家训·治家》:“计较缁铢,责多还少。”计算、比较得过于精明就难免显出其为人处世上的小气来,于是有成语“斤斤计较”。

“计较”在益阳读如“检脚”。如说“我不检脚他”。还当名词用,“她这个人检脚好大”,“检脚”指脾气。不过,平时说“检脚”可以,写成字还应是“计较”。

“计较”在益阳还有一个同义词“检点”。

“检点”,本义是查看、清点。唐·方干《赠山阴崔明府》诗有:“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引申为言行谨慎。如说某人行为不检点,那他的状态就是放纵。检点也引申指脾气,如说“他这个人的检点好大,不好打交道”。

不论“计较”还是“检点”,当“脾气”用,都是方言用法。

副业·外水

《山乡巨变》:“有的人家只留老人家守屋、带人,正劳力出门赚外水去了。”此处的“赚外水”也叫“找副业”“找窍门”“敦脚鱼”,与北方的“走穴”“赚外快”义近。

中国传统是“耕读兴家”,通过种田(地)、读书来维持家庭、家族的兴旺。耕与读是主业,而经商乃至于学艺等,都是副业。旧时读书成本较高,不是一般家庭供得起的,因此“耕”就成了普通人家唯一的主业,也不论是为自己耕还是为别人耕。洞庭湖区有句俗语:“锹几敦得稳,作田还是本”。

《山乡巨变》:(盛佑亭)“……三根竹子抵不得一个零工子的钱。”

零工,写为临工,应也不错。零工强调的是不成整的工作,临工强调的是临时性工作,角度不同而已。零工也是副业的一种。

《山乡巨变》:“作了一点田,也当牛贩子,手里有几个活钱。”这里所说的活钱,就是当牛贩子这种副业带来的收入。如果只务农,收获每年都在一定的时间,就难得有活钱。且在水乡,钱也叫“钱水”,钱之来与去如流动的水,故说临时赚得的收入为“外水”。其他地方说的“外快”,是正业以外的不定时的收入,来得快且要快快收起,因为它可能是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

“脚鱼”就是甲鱼,用叉子扎谓“敦”。脚鱼好吃但名声不好,且不能保证一定弄得到,以喻“外快”甚是合适。

比“外水”更进一步的是横财,指意外之财。“外水”毕竟自己付出了劳动,而“横财”可能是不劳而获。有句俗语:“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走穴”一词最早出现在相声行业。演员表演的地方叫“穴眼”,每一个艺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穴眼,而在不同穴眼中走动,就称之为“走穴”。“走穴”的演出能给演员带来许多讲不清的收入。上世纪80年代起,文艺界走穴成风,“走穴”一词进入词典:指“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

对于搞副业,益阳人也叫“找副业”“找窍门”“赚眨眼钱”。“找窍门”强调赚外水、赚外快需要一定的智慧。“赚眨眼钱”强调的是来钱快。

发脚,本义是出发、起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讨出一本历日,拣了十一月十五日宜畋猎的日子……卯时俱到教场中取齐发脚。”益阳话的“发脚”,一般指为人转运货物赚取力资,如是以肩挑运,也称“挑发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