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

"门当户对"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中可谓深入人心,男婚女嫁虽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门当户对"。若随意婚配,门不当户不对,是要受到惩罚的,甚至会闹出人命或被逐出族籍。

据说,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发生了一件因"门不当户不对"而酿成的惨案。事情起因是安徽祁门县王氏家族里有人违反祖规,婚配不重于门第。徽州汪氏《同心合文契》对此事做了记载:

《王氏统宗谱》载明:义子异姓不得紊乱宗支,婚姻不缔于不重之门。祖规森严,谁敢逆犯。今我族合修宗谱告成在即,逆裔(王)清池抱来异姓之子,业已控告在案,不能入谱;至缔婚不重之门,前圣玑结婚于汤姓,众心不服,遭(造)成人命,累死数人,祖祀神会败尽,前车可鉴,……今我族(王)际膘等各自数家恃强不遵,复娶于张、汤二姓,以致大众议论膘等诣祠削除,不载入谱,固是美举。

如此可知,封建社会对婚姻门第的看重程度,以致于影响到现在的社会。虽说如今已经破除此等思想,但"门当户对"之观念依然存在。"门当户对"已经从最初的家庭地位和财力扩展到了精神方面了,比如说"两家都是书香门第",说的就是有着同样的家庭背景。

好了,介绍了"门当户对"之后,我们下面就看一下这一成语的来历吧。

要说其义之渊源,我们就须从"门"和"户"二字说起,这二字在这一成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门"字形体:

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1)

古文字“门“

从"门"字形体可见,"门"由简易的两扇组成。"门"的本义就是房屋之门。在甲骨文中"门"字指称宗庙宫室的门。后来,"门"字意义不断引申,可以指称像门的东西,比如闸门、球门、气门等;引申为关卡,比如国门、玉门关、虎门等;引申指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窍门、门路等;引申为类别之意,比如佛门、师门、五花八门等。

但是,作为实体的门,一定是指称具有两扇门的合体,一扇门古代并不称"门",而是称"户"。

"户"字古文字形体如下:

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2)

古文字“户”

"户"字与"门"字对比可知,形似单扇门。《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户"古常用来指称内室。《诗经·小雅·斯干》:"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其意为:准备营造规制宏伟的建筑,在宫室西南方位大开门户。又因为一家人生活在一个门内,"户"又用来指称家庭单位。"户"与"门"不但字形上有明显区别,只是单扇门,而且其意义所指也有差别,"户"所指单位显然比"门"要小。

后来,"户"指称门的意义逐渐转移到"门"字上,便与"窗"构成复合词"窗户"。

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3)

老房子的窗户

那么,我们分析完"门""户"的形体,应该对"门当户对"有了根本上的认识。"门""户"字形上反映的基本义在词语当中也有所体现。古代说有钱人或者大家族往往用"门",比如有"名门望族"、"朱门"、"豪门"等。《三国志》有:"汝勿妄言,灭吾门也。"此处"门"就是指一大家族。诗词名句亦有不少"门",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陆游《关山月》:"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此几处"门"皆为官宦人家。而小户人家则常说"独门小户"、"柴门"、"蓬门"、“小家小户”了。

"门当户对"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不知名变文》:"彼此赤身相奉侍,门当户对恰相当。"北宋释惟白《续传灯录》:"谁能夜泛孤舟,白日清风;何必冬行春令,门当户对。"后来就更为常见了,如元代《西厢记》:"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此几例皆指男女婚姻时的家庭地位相当,而宋朝还见指称事物之间相配得当之说,如宋张端义《》卷中:"这般梵刹,顾非些少丛林;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4)

“门当”和“户对”

"门当""户对"后来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且均有不同的图案,以彰显主人的身份。"门当"指称门前的一对石墩或石鼓,而门头上方的短圆柱叫做"户对"。"户对"古时是有区别的,一般的宅门有两个,大宅门有十二个。对于朝中官员,文官用圆形,武官用方形,代表身份一看便知。"户对"则更有讲究,是按照官员的等级来装饰的,三品以下两个户对,三品有四个,二品为六个,一品有八个。

为什么古人讲门当户对(从古文字形体看)(5)

那么,问题也来了,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再和建筑中的专有名词"门当"和"户对"孰先孰后呢?

我们查阅了古文献,清代之前并未见"门当""户对"单独作建筑中的物件,皆是以"门当户对"一个整体出现。因此,"门当户对"应该最先出现在婚配中,"当""对"都作动词讲,为"相当""相配"之意,用以指称婚姻双方的对等关系。后来"门当"与"户对"被分开用于建筑物件,最初这两个门前和门上头的物件应该称为"门墩"和"门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