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你还在误解它的本意吗?既然说“无才是德”为何还有众多被人推崇的才女?

上一期我们逛了宁波教育博物馆,知道了博物馆大楼就是原来的甬江女中的教学楼,今天就让我们从这句被误解了几百年的话的本意出发,来讲讲宁波甬江女子中学。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1)

其实这句话还有上联“男子有德便是才”,这两句连在一起,表达的是让人们要重视自身的德行,而并不要只是关注和炫耀自己多有才华的意思。中国自古就没有说提倡女子不学文识字,后来对这句话的断章取义,其实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用来约束女子,奴役女性的需要。

自从封闭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先进的思想开始大量地涌入中国,甬江女子中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女中的前身是宁波女塾,1844年由英国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创办,开始是在宁波城西祝都桥,这不仅开了甬上女子教育的先声,更是开了全国女子教育之先河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2)

玛丽·爱尔德赛

1923年,与后来开办的圣模女校中学部合并,校舍迁至战船街,改名为私立甬江女子中学。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3)

“五卅”运动后,全国各地展开收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1927年7月,宁波当局和教育界人士以“收回教育权急进会”的名义,率先将甬江女中教育权收回,驱逐外籍校长,并成立校董会。校董会聘请沈贻芗为首任校长。28岁的沈贻芗接手中国第一所女校长,大长国人志气,在我国的女子教育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4)

沈贻芗女士

1934年,沈贻芗受校董会派遣,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读,后获硕士学位,成为宁波第一位女硕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对宁绍平原一带实施疯狂的轰炸,甬江女中数百名师生岌岌可危。为了安全考虑,1937年底,沈校长决定将学校迁往自己的家乡奉化亭下村,并在鄞西高桥“接待寺”设立分校。1941年4月,宁波、奉化相继沦陷后,学校又从亭下村迁至四明山区的岩坑、董村。真是抒写了宁波版西南联大的故事。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谁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5)

鄞西高桥 接待寺

1945年抗战胜利,沈校长率师生返回了战船街校址。1951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接收学校,次年更名为宁波市女子中学。1958年,学校改名为市第六中学,并开始实行男女同校。1995年,又改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2006年,甬江职高也搬离了,这里之后一直作为遗址保留。直到2015年,修葺保护后,成为了目前的宁波教育博物馆。

甬江女中的一生可谓是饱经了一所学校所能遇到的所有经历,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无女子进学校的传统,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女子教育不但可能,而且必要。确实为中国的崛起输入了新鲜血液,在我国近代教育历程中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吧

DEEPIN宁波,跟我一起逛宁波,感受宁波底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