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

从肉体上——抹掉其他文明的杰出英雄,英伦绅士非常擅长。

14世纪刚开始的第五年夏天,繁华的伦敦市中心熙熙攘攘,广场上人头攒动。市民农夫们只为观看刚刚摆下的刑场,专为虐待威廉·华莱士——那位在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里大放异彩的苏格兰好汉。游街之后,刽子手先将其吊上绞架,继而挖腹开膛,火烧肠肚,最后劈下头颅,大卸四块。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

震骇的场面让围观群众呼喊尖叫,除了妇女孩童,就连壮男猛汉见了也头皮发麻。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露出满意笑容,敢于反抗英国霸权的结局清晰直白展露在人们面前。特别是苏格兰人,他们还敢继续跟英格兰作对吗?还敢不老老实实交粮纳税、奉儿献女,服服帖帖去对抗法国佬的前线当炮灰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

自从苏格兰没了国王以后长腿爱德华趁机鸠占鹊巢,强夺苏格兰的铁腕不可谓不严厉,只是这算盘打在高地人身上却不那么精确。谁会想到,华莱士的头颅还插在伦敦桥头滴下沥青,便有硬骨头继续举起了反抗大旗。

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一位深有抱负的苏格兰贵族公开自行加冕为苏格兰国王,沿着华莱士的道路继续与入侵者对敌。他,最后将成为史书上真正“勇敢的心”。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


英雄的代价:

人言英雄路坎坷,只任岁月作蹉跎。

若是英雄易做,世人早已趋之若鹜。面对接连不断,扑面而来的“代价”,很难说罗伯特国王丝毫不为所动。曾经投靠爱德华的耻辱经历梦魇般挥之不去,在内心的某个角落深深羞辱着他。如今英国人有条不紊的将他妻子、妹妹关入铁笼任由烈日暴晒,将他亲弟弟和大批亲朋好友一一斩杀,更把他的土地城堡瓜分得一干二净,还将他开除教籍降下“绝罚”,成为人人可杀的公众之敌。至于9岁女儿,被投进了修道院,如若孤女无二。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5)

按照小说话本的套路,罗伯特国王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奋起一击打得英国人落花流水。不过,事实冷漠无情,苏格兰军队在新国王带领下第一战便吃了大亏。梅斯文一役中,英军夜袭得手,苏格兰人猝不及防中溃不成军,近4000战士魂归大地,可以说比华莱士此前在福尔柯克的损失还巨大更多。

华莱士因福尔柯克之败下野流亡,最后被仆人出卖给英军;罗伯特国王出师未捷,遭遇了更惨痛的打击又会如何?难道真像当时人们传言的那样——那个苏格兰王,只做了一个夏天,便是世上最后一个苏格兰王啊!

遭英军击败之后,原竞争者康明手下的苏格兰贵族们也落井下石,对罗伯特国王数百人的队伍伏击突袭。尽管靠着自己的勇武和大将道格拉斯的奋战得以逃出生天,但苏格兰抵抗军几乎全灭的结果已是不争事实。在英国人看来,他们大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些苏格兰北边荒凉到鸟不生蛋的岛屿恐怕就是敢于反抗者病死饿死的最后葬身之所。或者,效忠英王长腿爱德华的苏格兰地主们还能靠运气抓住那么一个两个苟延残喘的罗伯特余孽,换取不菲奖赏。

霜雪覆地,冬日难熬,这段时间罗伯特国王的踪迹似乎完全蒸发,给后世留下的记录,似乎只有那个家喻户晓的蜘蛛织网传说故事了。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6)

1307年春,苏格兰抵抗军终于再度现身。可迎接他们回到故乡的,倒是英国占领军的迎头猛击。罗伯特国王两个兄弟带领的分遣队很快全军覆没,兄弟们也被枭首处决。再这样下去,罗伯特家族恐怕会人丁凋零,只剩下族谱上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好在国王本人返回后没有重蹈覆辙,罗伯特率领600名勇士在劳顿山力挫5倍英军,用纯步兵队伍正面击溃了敌人引以为傲的骑兵。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7)

久旱逢甘霖,苏格兰好不容易迎来一次胜利,罗伯特国王却没有选择继续和占领军硬碰硬,而是学习华莱士打起了游击战。英王长腿爱德华闻讯后不顾年迈,亲率大军前来弹压。那“苏格兰之锤”的绰号时时彰显着他对北方土地的固执渴望。谁知还未寻见高地人踪影,病魔便夺取了他的生命。一代霸主爱德华撒手而去,留下的英格兰基业不得不指望后来之人。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8)

王子爱德华二世(Edward II)高大帅气,只是对老爹的遗命兴致索然。他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男伴的温柔乡里而不去翻阅那一堆堆烦人卷宗,谁让他是天生的贵种呢?生而为王的日子充满荣耀、不乏光环,德高望重的牧师们郑重宣布:“王子将成为新时代的亚瑟王,会带领全英格兰走向辉煌!”爱德华二世幼小之时,父亲便压服威尔士、震慑爱尔兰、进占苏格兰,把势力范围扩大到英伦三岛。现在,整个王国的土地、贵族、臣民,以及威名远扬的军队全都交到年轻国王手中。这年,爱德华二世刚刚23岁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9)

英格兰新国王很忙,忙着跨洋与12岁的法国公主完成政治联姻,也忙里偷闲与英俊好友加维斯顿(Piers Gaveston)亲密接触,还得忙着平息大臣们和兰开斯特家族对自己滥用权力的怒火。一切折腾了好几年,虽然最后没能保住挚爱男友加维斯顿的性命,但总算让自己的王位暂时得以坐稳。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0)

至少在和大臣们艰难妥协之后,议会同意加税、教皇同意贷款、法国老丈人借钱到账。有了钱,有了金币,英格兰新国王又“活”了过来


八年游击与正面决战:

苏格兰人在做什么呢?——八年抗战

罗伯特国王比起英国人穷酸太多。他几乎每月每年都带着游击队突入自己家乡,搬走粮食、迁回农户、还没忘了烧毁自己的城堡以及敌人的据点。漫长八年时间,罗伯特全然不像头戴金冠的国王,倒变成个罗宾汉似的绿林豪杰。他不同英国人正面交手,而是来去无踪的坚定扫除着英格兰在北方的势力。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1)

一名封建领主、一个自封国王,放下一切教条,顶着教会强加的“人类公敌”恶名,只为苏格兰挣脱枷锁,正如华莱士曾做过那样。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2)

到了1314年,苏格兰境内绝大部分堡垒已被罗伯特国王收复,就连英格兰北部边境也不再安全。当年春暖花开之时,40岁的罗伯特国王率军开始围攻英国占领军的重要据点——斯特林堡。堂堂正正交手的时机即将到来,不少苏格兰老兵还能记得,当年华莱士便在不远处的斯特林桥杀得英军人仰马翻,一战成名。

尽管有些恼怒,但爱德华二世更多是毕攻于一役的兴奋。猎人正愁找不到猎物,狐狸倒自己钻了出来。苏格兰人既然露面,那就抓住机会来个彻底了断。现在有了共同的敌人,兰开斯特家族和众大臣总算都站队自己一边(爱德华二世日后会根除掉总给他找麻烦的兰开斯特),加上国库里刚弄到的大笔金币,一举解决苏格兰问题的时机成熟了。不过,世事常难料,谁是猎人,谁又是狐狸?

6月底,春去夏至。暖风吹拂中,飘扬的英格兰龙旗出现在斯特林堡东南。马蹄趟过福斯河畔的湿地,盔甲兵刃碰撞摩擦之声成为士兵们密集脚步的伴奏。英国人来了,爱德华二世带领着英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来了。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3)

他们包括大约16000名步兵,其中能见到许多百年后让法国人齿冷胆寒的长弓手(约2000),另外还有跨着高头大马的2000名重骑兵(有说3000),14世纪无可争议的最强冲击力量。年轻英王并非第一次见识战场杀戮,如今以老爹留下的精锐前驱还有何可惧?况且这还算得上有史以来入侵苏格兰的最庞大之军队

罗伯特国王的力量当然相形见绌,不过英国人的约莫三分之一,他们由大约5500名步兵、500名骑兵构成(有说6000-7000步兵,骑兵500)。相对于敌军武装齐备,苏格兰步兵盔甲不足,他们几乎都是矛兵,大部分使用极有特色的4米长枪,以及短斧、单手剑。弓箭手虽然手持质地不错的紫杉木长弓,但数量有限。骑兵大多轻装,侦察袭扰还不错,很难胜任突破敌阵的任务。

英军整齐队列沿着罗马大道向北推进,一路浩浩荡荡。沿途鸟雀不鸣、人影稀疏,早已有过教训的苏格兰平民们只敢远远眺望,谁敢靠近这些飞扬跋扈的入侵者呢?被围的斯特林堡翘首以盼。此前这些受困者不得不和围城的罗伯特之弟达成妥协,若是仲夏之前还不见援军,他们就主动交出城塞。现在,得知国王陛下亲自前来营救,斯特林堡内英军欣喜若狂。

如果说追逐金钱会让胆小鬼变成亡命之徒,那手握权力也足以使凡夫俗子拥有一时王霸之气。爱德华二世没什么可担忧的,即便心存那一丝忐忑,也是担心苏格兰人再次溜走,毕竟好几个哨探带来的消息都证实着对手随时可能撤退,几次派兵花钱费力,到头来徒劳无功还历历在目,怎能让臣属们再次看了笑话?

英皇陛下对舞刀弄枪很有些熟悉,但他麾下一批伯爵、男爵、爵士更能征惯战,甚至还有参加过十字军东征,赢得过无数次比武冠军,后来号称“基督世界第三伟大骑士”的吉尔斯·达根丹(Giles d'Argentan,该说法称神罗的亨利七世、苏格兰的罗伯特国王、以及达根丹为基督教世界成就最高的三名骑士)。

(达根丹模型,被长腿爱德华从圣地弄回来的著名骑士,爱德华二世贴身护卫)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4)

训练有素的军队,经验丰富的将领,长腿爱德华给儿子的军事遗产不可谓不雄厚,这般队伍便是放之全欧洲也让人眼红。底气充足,皇帝陛下的举动便无时不刻透露着大胆,比如任命年仅23岁的格洛斯特伯爵(Gilbert de Clare)为总指挥,希望和自己那般的年轻一代能挑起大梁当然是好事。尽管按惯例应该由地位最尊贵的赫里福德伯爵(Humphrey de Bohun)领军,不过自从男友被杀事件以后,爱德华二世对那些身居高位的“顽固派”已经是一百个不放心了。

赫里福德伯爵愤愤不平,在他看来,自己家族在赫里福德和埃塞克斯名声显赫,即便全英格兰也无人不晓汉弗莱·德·波鸿的大名。只因过去和皇帝的密友加维斯顿争权,搞得如今备受排挤。负气之下,赫里福德伯爵率骑兵队先行,根本不想受后辈节制。


班诺克本之战首日——国王的单挑:

1314年6月23日,伯爵沿罗马大道向斯特林堡行不多久,便望见苏格兰阵地。只见苏格兰长矛兵们已经挖掘了壕沟,守卫着战线。这种挖沟战术早在福尔柯克便被采用,劳顿山之战也是如此,对于限制英格兰骑兵引以为傲的机动和冲锋颇有作用。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5)

我国读者们,恐怕无人不知三国时关羽斩颜良的事迹,那么西方也有类似情景么?

英军先锋骑兵队发现苏格兰阵地本属意料之中,可他们还有更大收获。赫里福德伯爵的表弟亨利·德·波鸿(Henry de Bohun)爵士眼尖,瞧见一名苏格兰贵族率领些许随从在外围巡检各处部队部署,那人头盔上隐约镶嵌金环,难道便是罗伯特国王?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6)

波鸿大喜过望,不满22岁的他正值血气方刚,大功近在眼前如何可以错过?不待他人反应,波鸿已拉下头盔策马向前,挺枪直取敌酋。奔马过处,蹄溅飞泥,惊风掠草。英格兰重战马身高体壮,冲击威力人所共知,更兼波鸿手中纹饰长枪锋锐无比,发动冲锋可谓动若雷霆。

罗伯特国王本人,确实就在对面。他发觉英国骑士朝自己袭来,稍稍定神便只是冷眼相对,驻马原地不动,顺便活动下手指,握了握最爱的单手钢斧。随从们惊得呆若木鸡,恐怕波鸿也讶异这敌人为何如何镇定,竟在名扬天下的英格兰骑士冲锋面前毫无反应。究竟是自大狂人还是已经吓瘫?他无暇思考,跃动马头旁,长枪已经放平,头盔缝隙里目标越来越近,50米,30米......

比骑士竞赛相争更加专注,波鸿身躯前倾,集全力于枪杆,准备以人马一体之力摧垮对手。眨眼间,枪尖已至!波鸿惊恐发现,手中长枪竟毫无力道传来,落空了!

原来两骑将近,只见罗伯特脚叩马腹、侧拉缰绳,将胯下小巧骏马迅速让过一旁。那时间,枪尖闪亮刚过,苏格兰国王抬手一斧,霎时波鸿头盔崩裂,脑浆飞溅,木偶般撞落马下,再没了气息。

“喝,可惜......”罗伯特国王轻叹一声,望着刚刚脆生生折断的斧柄,看来他需要好好修理自己心爱的小钢斧了。

(斧劈波鸿的故事在西方极为著名,可见各种版本的绘画,一个字——斩斩斩斩斩)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7)

若非两军不约而同记载下如此场面,恐怕后人一定会笑话这是夸夸其谈。罗伯特一回合阵斩波鸿,战争史上有名的一幕被人们耳口相传,日后众多画家更是趋之若鹜。与关羽斩颜良一般,此举成为世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单挑阵斩记录。

此刻,沉寂多时的苏格兰阵地终于爆发出片片响亮叫好,自己的国王如此英勇!士兵们为自己有幸亲眼目睹一场惊险较量而欢呼雀跃,精气神不由得满溢高涨。

英军骑兵略微迟滞了片刻,赫里福德伯爵听闻表弟被杀大为恼怒,立刻挥军发动冲锋。当他们加速前进之时,信心十足的苏格兰矛兵严阵以待。丛林般的长矛当即让迎面冲来的英军骑士损失惨重,加之四处挖掘的壕沟,重骑兵们简直无所施展。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8)

英军总指挥格洛斯特伯爵随后赶到支援,他没时间咒骂赫里福德不听指挥的轻率,因为自己麾下的骑兵和前队遭遇雷同,并且这位年轻贵族还一度摔落马下,若不是腿脚利索,差点被苏格兰人抓了正着。

右翼,英军克利福德男爵和博蒙特爵士率领300名重骑兵继续前进。他们朝着城堡的方向一路穿过开阔地,很快瞅见整齐的苏格兰长矛兵队列向自己开来。这是罗伯特国王的侄儿伦道夫(Randolph)。叔叔斧劈波鸿的壮举已经传到伦道夫耳中,他按捺不住立功的冲动,和长矛兵们一齐走出树林。遭遇拦截的英军骑兵感觉十分尴尬,苏格兰人肩并肩、腿靠腿聚集成密集空心圆形阵势,每个人都将三四米长的尖矛高高低低向外伸展,枪阵犹如枝繁叶茂的针刺丛林。这,也是华莱士和其他苏格兰先辈给后来者留下的著名阵型——环形长矛阵(Schiltron),用以克制著名的英格兰重骑兵。

(福尔柯克战役时华莱士的环形长矛阵,被长弓手所破)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19)

浅尝辄止的冲击没能动摇苏格兰枪阵,英军随即改变战术,围绕对方不断机动,随时寻找攻击之机。虽然他们懂得克制,可长弓手没能跟随的现实严重困扰着英格兰骑兵。面对坚如磐石的枪阵,英军骑兵们开始开动脑瓜、各展其能,他们把随身携带的五花八门的格斗兵器朝着对方扔去,单手剑、破甲锤、狼牙棒、短柄斧,更有甚者抛出了自己钟爱的骑枪,像市民对囚犯丢烂菜叶那般一股脑扔进苏格兰枪阵。这样能有多大用处?除了让伦道夫和手下们哈哈嘲笑之外,恐怕连心理安慰也起不到了。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0)

英格兰骑士懊恼之时,一直在后的苏格兰大将道格拉斯向罗伯特国王请求出击。很快,又一个苏格兰枪阵向前移动,道格拉斯的前出掩护了伦道夫的侧翼。本就烦心的英格兰重骑兵们更加焦躁。忽然,伦道夫和苏格兰枪兵们齐声大喊,前排兵士齐刷刷将枪放平,一起发动了冲锋。这简直出人意料,一直跑圈徘徊的英军猝不及防,很多骑兵被突至眼前的长枪刺翻在地。攻守之势瞬间改变,原本掌握主动权的一方陷入混乱。惊慌之余,一些英军往回逃走,另一些向斯特林堡窜去。那位带队的克利福德男爵就没这么好运气,他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成了某位苏格兰战士的枪下鬼。

第一天的战斗足以让苏格兰人满意,不仅他们的国王漂亮赢得了单挑,枪阵也发挥出威力,战士们兴致越发高涨。不过谁也明白,两次小冲突的获胜并不能扭转兵力悬殊的比例,英国佬并没有伤筋动骨。对爱德华二世来说,他手上牌还很多,传来的也有好消息。当晚,苏格兰人一处补给营地遭到突袭,康明的女婿阿索尔伯爵杀掉了所有苏格兰守卫。罗伯特国王不会不记得此人,毕竟是他的亲侄儿。

英军乘夜渡过溪流,在福斯河与班诺克本溪之间一块平坦低地上扎营。虽然这里湿气略重也算不上宽阔,但相对于西面苏格兰人扎堆的树林来说,已经算是足够骑兵发挥的好地面了。趁着移营忙乱,一位英军麾下的苏格兰骑士亚历山大·塞顿前来找到罗伯特国王,表示自己愿意归附,还声称“英格兰人士气低落”,鼓励国王一举破敌。罗伯特国王对英军士气是否真的低落并不确定,他倒是很容易见到篝火旁苏格兰战士们兴高采烈的面容,以及那些来源新鲜、故弄玄虚又夸张无比的战场段子。

(今日斯特林堡南面便是战场,具体地点尚有争议)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1)


班诺克本之战次日——意外开场:

1314年6月24日清晨,斯特林堡南面早早热闹起来,英格兰士兵们很容易听见军帐内传出的高声吵闹。

噢,年长的赫里福德伯爵和年轻的格洛斯特伯爵依然还在争论,难道昨晚他们不眠不休的扯皮还没有结果?不就是谁打头阵谁说了算吗?难以言喻的贵族高傲和扭曲变形的骑士精神糅杂一处,让只能啃硬面包、睡烂草铺的基层士兵抠破头皮也难以理喻。

爱德华二世走出营帐,或许那吵吵嚷嚷让他败兴,只有初升阳光和清新空气能缓解一切不合体面带来的烦闷。空地上,士兵们倒已大致就位,他们正等待任何一个尘埃落定的指令。远处,树林似乎开始移动,恩?爱德华二世不能不立刻揉揉眼睛,确信那是苏格兰人的长矛队伍在开进。什么?他们主动离开了树林!真是天赐良机!内心深处,爱德华二世对荣誉的渴望开始翻腾,今天,神祗一定是站在英格兰人一边,否则他不会让长期龟缩的可恶敌人直愣愣站在自己大军面前。谁都明白,去丛林高山上抓捕那些溜来窜去的苏格兰人有多么麻烦。

(英军主要依靠重骑兵和长弓手,苏格兰军主要依靠长矛阵)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2)

远望而去,4大队苏格兰长矛兵密集的阵列好似4片小小树林,他们背靠树木繁茂之地,旁依溪流,在平原上向英军骑兵迎面前进。多么熟悉的场景,福尔柯克大战时场面几乎也是如此。忽然,他们停止了步伐,继而一群群跪下。爱德华二世颇为吃惊,叹道:

“啊!他们竟然在祈求宽恕!”

“宽恕,是的陛下。”一位近侍回答:“但那来自上帝,而不是您。这些人不成功便成仁。”

( "They pray for mercy!" "For mercy, yes," one of his attendants replied, "but from God, not you. These men will conquer or die.)

(罗伯特国王阵前即兴演说后,进入战斗)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3)

没等爱德华二世发火,总指挥格洛斯特伯爵上前奏请道:

“陛下,我们最好推迟战斗。”他似乎还没从先前的争吵中完全平复,红着脸继续说:“苏格兰人早有准备!昨天交手我就看出来了。我们最好不要立刻开战,至少今天很不合适。”

“恩?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软弱了,我的伯爵殿下。”爱德华二世颇为不悦。看来今天一大早他听到的都是些奇谈怪论,干扰这一场旷世大战的杂音。

“懦夫!这完全就是软弱!”国王身旁的一群年轻贵族当即回应。“进攻,我们应当立即进攻!为了骑士的名誉,昨天那种无能状况必须扭转!”青年骑士们群情激愤,还有赫里福德伯爵在后面似笑非笑。

“不......”格洛斯特明显强忍着情绪,“陛下,那至少先把我们的骑兵撤到二线,让弓箭手先打破他们的队形。”

“够了,你真的太懦弱了。”爱德华二世显然已经失去耐心,随即转向四周的年轻骑士们,高声说道:

“先生们,我们应当进攻,以勇猛冲锋来解决敌人,而且——就是现在!”

“万岁!”伴随着国王热情洋溢的表态,骑士贵族们欢呼着挥拳击掌,每个人都跃跃欲试。

至于格洛斯特,只是低头默然,紧紧握拳。爱德华二世撇了他一眼,说:

“呵,我们军队的统帅,看看你的所作所为,难道不算是叛国吗?”

“陛下!”格洛斯特忽的抬起头,涨红了脸,他响亮的声音让爱德华二世和众多近臣全都大吃一惊。

“我无话可说,但我会立刻在战场上证明对您的忠诚!”

不等国王、诸将反应过来,这位年轻统帅已经甩开斗篷拂袖离开,只留下空气中尚未消散的怨愤怒气。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战鼓敲响,透露着些许焦急的鼓点似乎催促所有人立刻投入厮杀,好成就史书上几句激昂宏大的话语。

苏格兰军阵列已成。罗伯特国王亲率矛兵位于右翼,紧挨着的是弟弟的队伍、然后是大将道格拉斯和伦道夫。4支矛兵大队整齐的沿罗马古道外延布阵,前面有少量弓手,后方是基斯的500轻骑兵和步兵预备队。相比之下,英军阵容豪华许多。数千重骑兵大队在前,各类步兵在后,前沿和中间均配置不少长弓手。

两军旗帜挥动,各自的弓箭手纷纷上前,向对方阵容发动覆盖射击。英军威尔士长弓手当仁不让占据上风,防护不佳的苏格兰人被箭插矢穿,吃了不少苦头。好在战士们跟从罗伯特国王几年艰苦游击,早已练成坚定不移的作战风格。老成一点的战士肯定记得福尔柯克之战时,华莱士的密集枪阵就是这般被英军长弓一直压制,直至崩溃。正在众人担忧,罗伯特国王思量对策之时,苏格兰人望见对面一队骑兵直愣愣冲向己方阵线。

“他们用冲锋来开场?”罗伯特国王略感意外,当即传令各队谨守阵地,用密集长矛枪阵迎接英军骑兵。

谁这样大胆?此举并非英军预定之中举措,而是怒火攻心的格洛斯特伯爵发动冲锋。只见伯爵飞马提枪,全速奔袭而来。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后面能跟随的骑士军士数量不多,队列显得更加散乱。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4)

好似一股滋向坚硬岩石的激烈水流,碰撞一瞬虽然炫目,却全无作用。高声喊叫里,格洛斯特伯爵毫无悬念被如林长矛刺于马下。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5)

挣扎中,苏格兰战士们一拥而上,用斧头短剑做了现场热烈欢迎,将这位贵族小爷砍为肉酱。后续几位侍从根本来不及救护,其实也怪伯爵自己大意,没穿上往日尊贵显眼的纹章罩袍,否则高地勇士们一定更愿意将他捆得结结实实换几十袋金子。


正式交兵:

一时意气,英军总指挥就如此用自杀式冲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算暂时终结了皇帝和群臣对他的指责非议。

这时,英军中右翼其他骑兵相继发动冲锋。失去了竞争对手,赫里福德伯爵的指挥权明显扩大。他一面让骑士们冲击正面,一面让长弓手持续射击。爱德华二世在后方饶有兴致的观战,如此大规模的交手在西欧可不多,见证历史的滋味不知如何?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6)

铁甲骑士和重装骑兵们起跑、加速、起身、下枪、冲锋,一气呵成,如狂风席卷起怒涛奔涌。沉重战马与长距离加速结合,再配合尖利长枪,将传统骑兵冲锋的威力发挥至极限。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7)

两军相接间,只听得霎时金属碰撞,人喊马嘶。睁眼望去,这狂风巨浪竟一点也未撕破高地人阵势。那一根根长达3、4米有余的密集长枪犹如扎人鹿角,用长度、角度,完全抵消了英军重骑兵的一切优势,无论是他们飞奔的战马,亦或者锋利的骑枪。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8)

狂乱冲击中,精壮马匹紧绷的肌肉撞在金属枪尖上翻滚倒地,骑士要么随之饿狗啃泥,或者由惯性飞身落入苏格兰人群之中。坚强意志和常年苦练锻打了高地人本就不屈的秉性,让他们能够正面迎接敌军高头大马一波波冲锋而毫不变色,一如千百年来矗立于赫布里底群岛岸边那些永不会被狂风巨浪击败的顽固岩石。而凝聚他们的,无疑是身处阵中傲然无惧的罗伯特国王。国王既不需要借用皮克特的古老渊源来申明自己天赋治权,也不需要对神权谦恭讨好换来自己统治的神眷,他只是一个被西方上流社会开除之人,一个用实力、用民心夺回疆土的“法外之王”。苏格兰战士们可不介意那些虚头八脑的说辞,他们只拥护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之人,就像眼前簇拥着这位打了8年游击,将英国佬赶出国土的真正国王。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29)

谁都能看出,英军第一波正式攻击没能奏效。爱德华二世当然不会着急,他麾下那几千威尔士长弓手可不是花瓶摆设。威力巨大的长弓远程齐射,足以摧垮华莱士引以为傲的枪阵,也能毁灭法国骑士的强力突击,甚至去过耶路撒冷荒漠展示其杀戮效能。

"弓箭手~上弦......射击!"

刺耳呼啸声里,箭矢破空如雨。好几轮覆盖射击之后,苏格兰枪阵却并没有如期动摇。为何骑兵冲锋和长弓齐射都未能奏效?只见罗伯特国王在后指挥,前队战士们纷纷拿出盾牌,掩护着身边的战友。福尔柯克的鲜血让他们学会了许多。对于敌人骑兵,根据后世军事历史学家查尔斯·阿曼(Charles Oman)复原,此种枪阵里,前排战士跪着持矛,将枪杆末端固定在泥土里;后排战士则抬高长矛于战友头上;前后各排密集长矛形成12英尺长(约3.6米)的枪林,让骑兵完全无法穿透。对于敌人弓手,他们将“盾牌紧锁在身前,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方阵”。对于近身混战,他们“随身有斧头,手中有长矛,像粗壮的树篱一样前进。”

无需多言,经过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的苏格兰人不再轻言溃败。面对如此扎手的情况,爱德华二世依然对自己麾下很有信心。相对于苏格兰逆贼们的性命来说,自己的箭矢完全可以不限量供应,难道苏格兰军的人数可以超过长弓手们箭袋里满满的羽箭么?不过,前线又传来不和谐之声音。看上去,正和苏格兰枪阵较劲的骑士们对箭雨覆盖恼怒不堪。毕竟,那些马背上的高大身影不仅挡住了弓箭射界,还非常容易被背后飞来的箭支误伤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0)

“陛下,我军前锋正和敌兵胶着!若不停止射击,恐怕误伤会继续扩大!”望见战况的将领们按捺不住了。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1)

爱德华二世大为光火,“蠢材!立刻让那些蠢材停下。该死,他们就没脑子吗?啊,真是愚昧之极,难道他们不会把屁股挪个窝?”

在旁的赫里福德伯爵深以为然,赶忙上前道:“陛下着实英明,臣这就安排!”

随着苏格兰枪阵逐渐逼退英军前锋骑兵,继续步步向前。赫里福德伯爵的机会确实来了。他当即下令,命各部威尔士长弓手转向侧翼。往来旗语传令中,大群老练射手收弓拔箭,集合成群向右侧快速奔去。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2)

英军射手不愧久经沙场,没花多少时间便重新部署至战线侧面,再次排成队列。一声声呐喊口令,无数张长弓开始上弦搭箭,输出死亡箭雨。虽说苏格兰枪阵已比过去强化了防御,但战士们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正面对骑作战,哪里有空遮拦一旁远处飞来的密集箭矢。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3)

弓弦阵阵响处,100多磅的强劲拉力把将近一米带着锋锐箭头的羽箭弹射而出,轻松贯穿它所触及的苏格兰人的锁甲、皮甲以及血肉。为了方便射击,威尔士和英格兰弓手将备箭插在自己脚下,随取随用。编年史家写道:“英国弓箭手的发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如果他们的射击继续下去,对苏格兰人来说将非常艰难。”其实,英军弓手并不太喜欢爆发式急促射击,他们每人一分钟6箭的齐射只要持续一小会,便足够摧毁任何一支通常步兵的意志了。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4)

箭雨中,苏格兰战士们或举盾牌,或端长枪,不时有人闷声栽倒。呼喊声里,他们肩并肩紧紧依靠,谁也没有掉头逃跑。福尔柯克的厄运会重演么?如今,罗伯特国王的境遇和自己的榜样华莱士如出一辙了,该喜还是该忧呢。那时,康明的苏格兰骑兵背弃了华莱士顾自撤退。现在,罗伯特国王的将士从上到下奋起于荒草野莽,鏖战于家乡丘墟,八年如一日对入侵者的苦斗将他们锤炼成钢铁硬汉,大家只怕求战不得,怎会再有背反之人?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5)


胜负之间:

上下一心,罗伯特国王扬鞭之处,基斯爵士率领500骑兵即刻全数出击。原来苏格兰人对英军战术早有对策,他们迟迟不投入宝贵骑兵,就等着专门伺候对方的弓箭手了。

呐喊冲杀声里,苏格兰骑兵快速切入英军弓手群中,枪刺刀砍,将措手不及的长弓手们有如砍瓜切菜。刚才还志气满满的英军弓手顿时乱作一团。几乎立刻就失去了斗志。苏格兰骑兵装备轻便,反而非常适合这种追击工作。他们撵小鸡子似的从背后把英军长弓手一个个斩翻在地,或者直接冲撞踩踏。英国人尖叫着逃跑,可谁来帮他们?重骑兵们和苏格兰枪阵缠斗一处分不开身,步兵大队在后动作迟缓救不了近火,看似众多的英军一时竟抽不出机动部队。啊,曾几何时人们需要把抓住的长弓手割掉手指,现在方便多了,只需直接将他们砍为两段。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6)

爱德华二世得到消息之时表情僵硬,数千长弓手已经或死或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赫里福德伯爵同样大惊失色,他只能孤注一掷,继续让重骑兵发动冲锋,若能打破苏格兰军正面,局势尚能挽回。众将窃窃私语,老练的瓦朗斯伯爵感觉不妙,劳顿山之战自己硬冲就没能奏效,尚且一直心有余悸,眼下似乎又要重蹈覆辙;达根丹骑士也没有讲话,从医院骑士团东征的实战经验告诉他前景无法看好。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7)

尽管苏格兰枪阵继续前压,英军骑士也不能不硬着头皮重组队形再次冲锋。拉开距离,从骑士到马匹全卯足了劲儿,起跑,加速,冲击。“轰轰轰,”一阵杂乱轰响,一阵叫骂嘶吼,失败又一回重演。甚至他们的骑枪都依然够不着苏格兰人。受伤战马惊叫嘶鸣,骑手被高地战士扯下鞍座剑斧加身,再坚固再豪华的盔甲也无济于事了。场面几乎要变做屠宰场里的血肉操作,而不像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苏格兰艺术家克里斯·鲁特福德(Chris Rutterford)的大型历史壁画,描绘了班诺克本之战)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8)

旗帜下,罗伯特国王的传令朝各队奔去,

“进攻,继续前进!”

每个战士耳中的命令同样清晰,这也是他们心中那个压抑多年的声音在齐声高呼,“前进吧,苏格兰!”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39)

是啊,前后十余载被英国人左右,像牛马般压榨,像猪狗般被屠杀,像鼠雀般躲藏。够了,现在苏格兰勇士要把一切统统返还给侵略者。轻装战士们放平长矛,保持着完整队形向敌阵步步迈进,惊恐的英军重骑兵避之不及,许多短促近身肉搏接连发生。身披坚甲的高贵骑士们被苏格兰平民士兵的长矛刺于马下,再丧命于钉头锤开罐器、或者切入护甲缝隙的短剑利刃。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0)

爱德华二世越来越焦急,他也许想把大群步兵投入战斗,可局势越来越难掌控。最前方的重骑兵们被苏格兰枪阵步步紧逼,边挤边退使不出力气。骑兵失去机动空间意味着什么?回头只见得拥挤人群,左右顾盼又发觉尽皆泥泞河滩;成建制的弓箭手已然大半报销,支援火力指望不上;后队步兵空有许多人数,却只能干瞪眼空着急,连向前增援替换都无法做到。相对于苏格兰人几个方阵全线压上,英军各部阵势变得混乱不堪,将兵们亲眼见得形势不利,心中恐惧不由得飞快扩散。有时,人数带来的并不只有声势,倒是更会让军心散乱变得不可收拾。原本并非天险的班诺克本河水与沼泽,此刻竟也成了拦阻英军,限制他们的巨大障碍。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1)


大军溃败:

“快!让陛下转移!”

大势已去,瓦朗斯伯爵等人强行将还惊魂未定的爱德华二世拖出战场。达根丹骑士紧紧抓住国王坐骑的缰绳,拼命向斯特林堡方向逃去。因为如果英王被俘虏的话,恐怕全欧洲都会来落井下石了,毕竟长腿爱德华就是这般对待苏格兰邻居的。眼见500名皇家骑士护卫着爱德华二世暂时脱困,达根丹止住了马,他对惶恐的国王客客气气说道:

“陛下,保护您是我的责任。现在您的城堡(斯特林堡)可以让您安全无恙,所以我需要向您告别。因为我不太习惯从战斗中逃跑,现在也不会。”

(Sire, your rein was entrusted to me; there is your castle [Stirling] where your body will be safe. I am not accustomed to flee, and I have no intention of doing so now.)

没等爱德华二世缓过神,达根丹掉转马头,返身朝战场而去。

方才脱离险境的英王和众将目瞪口呆,他们眼睁睁看着著名骑士独身一人挺枪向苏格兰长矛阵发起冲锋。如同后世的唐吉可德,达根丹毫无悬念撞落马下,并且再没有机会重新站起。

(左一骑士为达根丹,右侧为格洛斯特伯爵,这是另一个历史版本的描绘)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2)

英军的失败就这样以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骑士冲锋结束了,正如以一个带着荒诞意味的骑士冲锋开始。

苏格兰人还没追上,爱德华二世好容易逃到斯特林堡门前,却只见大门紧闭。守城的德莫布雷(De Mowbray)在城头大声叫着:

“快走吧陛下,我们都看见了。城堡马上就要落入苏格兰人手里,您不想被俘的话现在逃还来得及。”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3)

连咒骂的力气也没有,爱德华二世一刻不敢耽搁的全速往海岸逃跑,总算在邓巴登上了船。

除了尸横遍野的血腥战场,英军惨重损失还表现在撤退途中。那些懦弱的苏格兰农夫镇民突然都跳了出来,将许多落单的英军逃兵杀死。长腿国王埋下的种子,让英格兰人自己咽下了苦果。

全场战斗,仅仅贵族方面,英军就有22个以上的封臣被杀,还有超过21个大贵族遭活捉来换取赎金,包括那位活跃的赫里福德伯爵。骑士军士方面,总共大约700人战死,500人被俘。后队步兵下场更为凄惨。历史学家称:“即使有三分之一的步兵回到英国,也似乎值得怀疑。”这意味着普通步兵死亡人数达到10000以上。而苏格兰军,仅仅只付出了2名骑士战死和并不严重的士兵损失。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4)


双王结局:

英国国王争霸天下的宏图伟业,终究由麾下将士、普通民众买了单,他自己又将如何?内乱、饥荒,接踵而至。苦熬14年后,坚持不住的英国人被迫正式承认苏格兰并非附庸,就像过去那般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很可惜,爱德华二世没能等到和平降临的那一天。父亲留下的遗产被他挥霍得一干二净,班诺克本大败之后,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饥荒,饿殍遍野。好不容易击败兰开斯特家族的反叛,但法国妻子再也不能忍耐,况且,14岁儿子已近成人。就在和平条约签署的前一年,爱德华二世被法国老婆和大臣们逼迫退位。含泪下台并没能挽救他的凄凉下场。加维斯顿死去多久了?一同挥金如土的荒唐时光恐怕会被废帝一次次怀念,在铁窗内写下情真意切的哀叹诗之后,爱德华二世不明不白死于囚禁之中。尽管不太可能像坊间传言那样,被烧红的烙铁捅穿肛门惨叫而死,但一个失去权威的国王会有什么好下场?

班诺克本之战(Battle of Bannockburn),毫无疑问成为苏格兰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座丰碑。此后,罗伯特国王夺下斯特林堡、亲手救回了自己的妻女,让苏格兰得以全面驱逐入侵者,还将战火烧到英格兰本土和爱尔兰。他用自己优异的军事能力,替华莱士和诸多志士走完了那段艰难历程。

(军迷复原活动现场)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5)

布满青苔的坚岩群山,曾见证过高地战士抵抗罗马方阵的攻势,也目睹过反击维京海盗的掠袭,现在,又一次留下了击败英格兰霸权的可贵抗争经验。一个世人皆明的浅显道理被无数次证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is resistance.

苏格兰对付英格兰骑兵(苏格兰勇敢的心)(46)

(谢谢观赏,坚持为大家提供高质量原创历史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链接:

苏格兰抗英之路——《勇敢的心》《法外之王》背后的历史(上)

苏格兰抗英之路——《勇敢的心》《法外之王》背后的历史(下)

参考文献:

  • Bannockburn 1314: a new history
  • Bannockburn: the Scottish War and the British Isles
  • Bannockburn: the story of the battle
  • Robert Bruce and the community of the Realm of Scotland
  • A Baronial Family in Medieval Engla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