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两水洞、云山和东线黄草岭与敌军展开激战,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0月25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71年后的今天,电影《长津湖》已经冲破50亿票房大关,根据灯塔数据统计,《长津湖》的购票人群中,有48%左右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就是说,约有一半的票房是由年轻人贡献的。

那么,《长津湖》为何吸引年轻人?他们对这段历史又有怎样的感受与认知呢?

对历史的感受基本一致

截至10月21日,《长津湖》的豆瓣评分为7.4,获得超过40万条的评论,其中好评达到56.9%,差评占比仅为2.1%。

这些评论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电影本身,包括剧情设定、演员演技、特效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是侧重于历史,是网友对那场战争的感受与体会。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1)

对于电影的制作,网友们有着多样化的见解。部分网友认为电影的叙事完整、情节紧凑、角色丰满、演员演技在线,是一部较为满意的战争片,“这应该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看的战争片了,镜头画面真挚,节奏流畅,有血有肉”。

但也有网友表示,《长津湖》存在片长过长、特效一般、结尾草草、剧情拖拉等问题。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2)

虽然网友们对电影的评价褒贬参半,但对于历史的感受却是基本一致的。

在我们随机抓取的500条评论中,“战争”、“历史”、“志愿军”是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网友们感慨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的勇敢、感谢英雄的牺牲、缅怀烈士、致敬英雄、同时感叹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3)

我们还对微博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感动是网友对《长津湖》最常见的情绪之一。在抓取的近1000条微博评论中,“哭”、“泪目”、“泪”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不少网友表示,每一场仗开始都让他流泪,因为战争的残酷让他意识到,“没有这些先辈,哪来我们今天的安逸生活呢”。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4)

年轻人为什么瞬间“破防”

网友们提及最多的“感动画面”,是雷公牺牲的那一幕。由胡军扮演的雷公,为了避免志愿军位置的暴露,牺牲自己转移了燃烧的信号弹,当他的队友赶到他身边时,他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不少网友表示,看到雷公被信号弹点燃后喊着“太疼了,疼死我了”,以及雷公死前最后一句话,“不要把我丢在这里”时,瞬间破防,“那一刻我爆哭,因为我意识到,他们都是普通人,这些被我们尊称为英雄的志愿军,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知冷知热的平凡人”。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5)

除了雷公的牺牲外,冰雕连也是一大“泪点”。看过《长津湖》的何同学说这部分虽然不长,但是志愿军那种坚决服从命令的精神打动了他。他评价这部影片说:“以往吴京的影片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比较多,但这部片子里每个人都是英雄。”

“90后”、“00后”生活在中国最开放和平的年代,他们远离战火纷飞的年代,实际上对于抗美援朝的了解十分有限,大多历史知识来自于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

正是透过年龄相仿志愿军战士的经历和故事,年轻人代入角色,切身体会到当年抗美援朝作战的艰苦环境,直观地感受到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所在。

抗美援朝精神的一次集体追溯

《长津湖》之外,近一年来的电影《金刚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和热播剧《功勋》等,都针对这一段历史作出了呈现。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6)

就目前数据看,《长津湖》是热度最高的“抗美援朝”电影,且是唯一一部反映长津湖战役的故事片。与同题材的纪录片区别在于,电影更具感性,更多地渲染了在极端气候条件和装备不足的情形下战士们的遭遇,将英雄主义的情绪推向高潮。

受电影《长津湖》影响,百度指数显示“抗美援朝”话题搜索指数,在电影上映后飙升。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7)

受电影影响,围绕抗美援朝,以知乎为代表的网站上还有很多围绕争议性问题的讨论:例如“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实力有多强?”、“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有多惨烈?”、“如何评价抗美援朝及其影响?”等。

从回答来看,年轻网友们大多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在“如何看待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牺牲?”问题下,知乎网友“龙牙”说:“冰雕连的牺牲,与炮火下、坦克前的牺牲没有任何区别,都只证明了一点:志愿军是不可动摇的。”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网友们也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评价。在“抗美援朝在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被遗忘的战争」?”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回答道:“因为抗美援朝早就冲破了政治军事的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精神领域最硬的那块脊梁骨。”

在“美国国内如何看待抗美援朝战争?”问题下,知乎网友“何三七”分享十二年前在留学期间和父母在美国当地餐馆偶遇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美国老兵的经历。他分析说,“直到现在很多美国人都觉得50年代的美国是最好的时代,那时的美国强大富有,人与人之间(至少对白人来说)的关系十分单纯,美国梦,山巅之城看起来很近。所以朝鲜战争就成了昔时美国的一块巨大的流脓。因为对于坚信自己结束了二战、拯救了全人类的美国人来说,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无敌之师、正义之师会(被)打得如此尴尬。”

可见,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了解,年轻人并不局限于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而是站在宏观历史的角度去复盘和分析这场战争,另外,还有许多英雄后代秀出祖辈们在战场上奖章,分享祖辈们讲述的战场上的故事,都增强了年轻人对这场战争的历史共情。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8)

当代青年的“新爱国主义”

透过当代年轻人对《长津湖》的观影感受及讨论,我们能窥见诸多情绪,其中既有年轻人高涨的爱国主义情怀,又有对革命先烈的深深崇敬,还有对诋毁历史行为的不耻。

虽然远离战火纷飞的时代,但当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强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青年群体中拥有民族自豪感的比例不断提升,“80后”和“90后”比“70后”的爱国热情更为炽热。尤其是“90后”的爱国主义,是在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基础上的一种集体情感,是自信的、理性的、面向世界的新爱国主义。

长津湖之战纪念 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9)

同时,这一代年轻人也是网络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对他们的世界观、历史观塑造作用明显,思想很容易受网络群体观点的影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专题报告曾对“小粉红”群体有过研究。报告指出,“90后”已经表现出强大的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在诸多涉及爱国主义的热点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爱国情感的表达越来越强烈和直接。

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情结,似乎已经成为了“90后”或者说Z世代的标配,而这一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在71年后,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年轻人遥相呼应——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邓希泉.“90后”新价值观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9):23-30 53.

栏目主编:张陌 文字编辑:吴丹璐

来源:作者:吴丹璐 连俊翔 李君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