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

上周四奇葩说开始了首场导师带队赛,辩题是: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六位队员之争,而是四位导师们的观点,他们四人的论点更像是学院派、理想派、资本派的三方混战

蔡康永的理想主义:一场自嗨型的颅内高潮

听完罗振宇“老板”的发言,蔡康永觉得: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2)

我想这句话也是很多观众想说却平时不敢在职场直言的话,但这期的蔡康永却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

蔡康永认为:

1.公司员工不知道在忙什么,才会996,认清自己的人顶多月初加班或月末加班。

2.公司普遍比我们的命短,活到10年的不到10%。我们必须在此时储备时间学习新技能才能在彼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很多网友直言:“蔡康永是没上过班吧。”而观众想法的两极分化也正代表了同为劳动人民,也是分圈层的。我们的所处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立场。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3)

  • 前一阵子,一项调查发现上海很多公司的前台工资不高,却有相当部分开着跑车上下班,原来是想用工作来打发时间。
  • 2019年,寒冬更冷,企业九死一生。有博主特意在半夜三点在马路边拍摄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灯火通明”的对比视频,没有人有100%的自信认为下一秒绝对安全。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4)

深夜灯火通明

这两个例子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于,我们已有资源的丰富度。

当我们开始不考虑温饱,能够实现“车厘子自由”的时候,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996的人都是不清楚自己在忙什么的,我应该给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之外。

而实际情况特别对于刚进社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我现在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在这家公司活下来,远没有到有选择权的时刻。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5)

而蔡康永的第二点有点类似于当下的热词“副业刚需”。只不过他认为储备时间学习是为了未来做准备,而更多的人是因为现在的处境迫不得已。

未来代表着理想,现在代表着现实。我们都会做梦,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在白天做梦。

而实际上,敢于用现实做抵押去谈理想的人,九牛一毛

现实主义:你有充足的燃料支撑你的理想吗?

本期争议最大的部分就在于两个老板的言论。

罗振宇上来就说:“你们既不懂怎么工作,也不懂怎么当老板”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6)

一句话瞬间拉远所有人之间的距离。

而他举得例子也是和薛兆丰教授合作时,当时的教授每天不止996,罗振宇也不敢“剥削”他。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7)

他又谈到:你每天下班就真的结束工作了吗?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不还在想着工作?

此时的弹幕出现了大批的对立面“谁说的?”“不就是你们老板逼的?”“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的观点”。

主持人马东谈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明明作为投票的观众提前有预设立场,但还是会在正反方发表观点的时候左右摇摆。

因为大家都爱听自己想要听到的话。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8)

而罗振宇老师之所以惹人嫌,就是因为他说的一种现实主义, 是大家不愿意听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诞老师能够赢得很多掌声的原因。他以自己经营笑果文化为例,他谈的是自己的员工,是站在很多工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距离感拉近以后,他才直言“认清现实”。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9)

李诞在节目中公开声明,如果员工找到更合适的工作,鼓励跳槽;如果只是单纯觉得累,得再想想,因为现在没有一份工作不累。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占用了我们大部分醒着的时间,而工作本身也提供了意义和价值,这也正对应着辩题中的“感兴趣”这三个字。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0)

就像罗振宇吐槽的那样,很多人不能理解老板,是因为大家都还处在随时可能被替换的“温饱线”之下。而老板则需要考虑企业的温饱线,面对的压力远远大于所有员工的负担总和。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1)

猎豹移动 傅盛

《燃点》中猎豹移动的傅盛就提到:经营企业就像是“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中来回跳跃”。在企业挺不下去的时候,你必须是给别人加油的那一个。在企业获得大成功时,你又得时刻警惕,防止胜利冲昏了头脑。这种状态,长时间的积累是每一个平凡工作者体会不到的。

996.ICU运动火爆一时,但冷静过后大家还是在996甚至007,在他们身后有每个月孩子的奶粉钱,有父母的抚养费,有每月雷打不动的房贷,看清现实比什么都重要。

而另一部分相对富足的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都会去在意今天是几点下班的,有了资源的保障,他们的追梦之路会更加充实。

学院派:现实主义做下层基础,理想主义做上层建筑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2)

本场让我最喜欢的,最听得进去的,是薛兆丰教授的话。

当我们还在埋怨自己的老板时,他却说卖家和买家之间是没有竞争的,更多的竞争来自于卖家和卖家以及买家和买家之间。

的确,在职场里经常会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明明到了下班时间点,我却不敢走,因为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走。虽然这不代表每一个职场,但很多人因为这样的现象就被无情淘汰。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3)

而我们要不要和现在的996工作拜拜的主要抉择点在于我们的“议价能力”,即我们在别处是否有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师卢美妏老师就提到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双轨转职”。就算我们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也不要立刻辞职。我们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去尝试一下我们刚兴趣的方向。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当兴趣成为工作的时候,它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4)

卢美妏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她曾经接待了一位想辞职的来访者,他谈到自己特别喜欢摄影。

在双轨转职的建议下,他去影楼实习,结果才发现原来摄影不只是随心所欲的拍拍拍,而是要学习很多色彩、光影的枯燥知识,而且每天都在影楼里让对方摆固定的姿势,拍千篇一律的照片。

所以,在没有明确下一份工作是真的想要做的时候,也建议尝试这样的方法。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5)

否则,当我们没有强有力的议价权时,很有可能在你的犹豫不决中,老板直接把你辞退,而你匆忙寻找的下一份工作,可能还没有现在的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同意蔡康永老师说的:“你应该像老板提出抗议,这样说不定老板一妥协,你每天六点就可以下班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蔡康永级别的议价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就成为了走向职场新生代的主旋律,也慢慢传播到老一辈的身上。

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奇葩说导师同样支持996)(16)

因为科技的进步,我们拥有了相比老一辈更多的选择,却也被各种带有目的性的杂乱信息蜂拥。

回想我们在校园里满怀理想的时候,却被社会狠狠浇了一碰冷水,焦虑感也油然而生。这个时候,每个人的选择就开始分化了。

所以,要不要996,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杆秤。

区别在于,你愿意牺牲什么付出什么,你愿意拥抱什么坚持什么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