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

刀叔导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人生在世的至理名言。杨修与司马懿同为三国时期曹魏的才俊,同样出身于世代的簪缨之家,又同样为曹操的相府主薄,但他俩的结局却为这句名言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1)

杨修是东汉名臣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据《后汉书》中记载杨家是"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杨修自幼为人好学, 有俊才,在建安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后来他在其仕途上堪称是一帆风顺,并最终做到了丞相曹操主薄的要职。当时天下未定,曹操的军事、政事极多,杨修负责协助曹操处理内外之事,每每都合曹操的心意,在《世说新语·捷悟篇》之中,就曾记载了四则杨修大展宏才之事,而他的才华就连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2)

关于杨修之死,很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华,所以才将他杀害的,然而笔者却斗胆的认为,曹操手下的谋士如云,能臣更是不可胜数,诸如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远胜于杨修,但他们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3)

所以,杨修真正的死因是他自己的“恃才傲物,不懂隐忍”,没有参悟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至理名言。

其实曹操要杀杨修早有前兆,曹操曾写信给杨修的父亲杨彪道:"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由此可见,杨修早就为自己种下了杀身之祸而不自知,还在四处摇股弄舌,一向以奸雄著称的曹阿瞒又岂能容他?而与杨修齐名的司马懿,在这方面就比他“上道”多了。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4)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朝代的奠基人,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他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司马懿为晋高祖、晋宣帝。

司马懿同样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他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时人成塔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5)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司马懿都是善谋奇策,其中最显著的功绩就是他两次率大军,成功的挫败了诸葛亮的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等重要贡献。 司马懿曾任职过曹操的相府主薄,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他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在后期成为了掌控魏国朝政的一代权臣。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6)

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他见汉朝国运已微,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便借口自己有病,使用“隐忍”之计而离开了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征调司马懿为其出力,曹操对去征调的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这是曹操撂给司马懿的一句狠话,就是说“你再跟我装疯卖傻,我弄死你”,结果这次司马懿非常识相的就职了曹操的丞相主簿。虽然曹操也察觉了司马懿既有“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心里很是忌讳,但因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逐渐使曹操安心并重用。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7)

当镇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北攻樊城,围魏将曹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而“威震华夏”的时候,就连曹操都要为避关羽的锋芒,甚至一度准备要迁都至黄河以北。

是司马懿及时劝阻并献计道:“于禁被水军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刘备、孙权外亲内疏,现在关羽坐大,孙权必定更不高兴,把这事告之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8)

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其计之后,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荆州,最终使关羽兵败并被其俘杀。

此战司马懿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的运用了外交谋略而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司马懿此计破坏了孙、刘之间的联盟,改变了当时曹魏的不利战略格局,使曹魏重新掌握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主动权。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9)

司马懿在熬死了外敌诸葛亮等人之后,又熬死了曹操,熬没了曹丕等内敌之后,却又迎来了顾命大臣曹爽兄弟的仇视。

司马懿再次使用“隐忍”之术,伪装生病而不问政事,实际上暗中布置,最终于嘉平元年(249年)正月,乘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之机,司马懿乘机诛杀了曹爽兄弟,并接管了曹魏政权,为西晋政权打下了基础。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 三国时期两位奇才的不同结局(10)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只能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他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时而拼搏,时而隐忍,终于功成名就。而与他齐名的杨修,不知审时度势,只是四处卖弄,最终被曹丞相给砍了。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MCN自媒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