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谨言慎行(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都是劝诫人们要仔细思考,不要说得太多。

用孔子家的话说,孔子去周朝观礼,进了后稷的庙,见了三尊金像,几次默然不语。他在金人的背面写道:“这是古代说话小心翼翼的人。以他为戒!不要说太多;说多了就太失败了。不要惹更多的麻烦,更多的麻烦就会带来更多的祸患。不要说能有什么灾难啊,那灾难就大了。”

祸从口出谨言慎行(言多必失祸从口出)(1)

南北朝时,何若敦是晋朝将军,自以为功高,但又不愿低于同僚。他看到别人都是将军,自己却没有升职,就很不服气,抱怨了很多。

不久,他奉命参加讨伐萍乡。打了一场胜仗,全军凯旋,应该算是对国家的又一大贡献。他以为这次肯定会被提上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被调离了原来的岗位。正因如此,他对传令史大为不满和抱怨。

晋襄公宇文护听了这话,非常生气,把他从中州刺史提拔回来,逼得他自杀。临终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本想平定江南,报效祖国,如今却未能实现。你必须继承我的遗志。我因为舌头丢了命。你不能不记住这个教训!”说完,便拿起锥子,狠狠地扎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时光荏苒,星辰易逝。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成为隋朝的右将军。他不记得父亲的教训,经常抱怨自己的官位比别人低。很快,还不如他的杨素做了尚书右仆射,但他仍然是一个将军,他没有被提升。他很生气,不满和抱怨经常流露出来。

后来有些话传到皇帝耳朵里,贺若弼被捕入狱。隋文帝骂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由于他的立功表现,他很快就被释放了。他还不吸取教训,曾向别人吹嘘自己与皇太子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与我有着亲切的友谊,甚至高级机密都曾悄悄告诉过我,什么都可以说。”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时失势,杨广取代他成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祸从口出谨言慎行(言多必失祸从口出)(2)

隋文帝知道他又在那里吹牛,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颖和杨素做宰相,你曾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什么都不会做。那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我这个皇帝也是个废物?”他回答说:“高颖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很了解他们,我去时说过他们不适合当宰相。”这时因为他的一句不小心的话,得罪了很多人,朝廷的一些官员、大臣害怕受到惩罚,都把他过去对朝廷的不满揭发出来,声称他应该被处死。

隋文帝对贺若弼说:“大臣们都很烦你,要求严格执法。你觉得有活下去的理由吗?”辩解道:“我曾经率领八千士兵渡过长江,用陛下的力量活捉了陈。我希望你能为了过去的功德,留我一条活命!”隋文帝说:“当你去陈国的时候,你会对高颖说,‘陈叔宝已经被夷为平地了。问题是,我们这些大臣们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颖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不会这么做。’是吧?等陈叔宝被消灭了,你就要求去当内史,又要当仆射。所有这些荣誉在过去我都格外重赏了,为什么又提了?”贺若弼说我确实受到了陛下的重赏,今天还希望陛下赏我一命。“这个时候,他再也不会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几天,想到他的劳苦功高,就只撤销了他的官职。

两代父子也是一样,因为说的太多而坏了很多事,所以要忍住那些不该讲的话,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灾难。

祸从口出谨言慎行(言多必失祸从口出)(3)

说话妄言妄语,有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失,话一说出口,不加思考,匆忙下结论。影响就是再用几百上千个句子都弥补不了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第一是,少说话,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虚心向有才华的人学习,用长处弥补短处。第二,说话要慎重,不要说三道四,信口雌黄。第三,注意你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和对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炫耀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和见识,或是炫耀比别人知道的他人的隐私多,胡乱议论。这样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影响人际交往。第四,要注意发言内容的选择,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