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

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1)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成祖、康乾盛世这类立下赫赫伟功的明君贤君,或者就是纣王幽王、隋炀帝、宋徽宗这类因荒淫残暴、昏庸无能等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昏君、暴君。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谥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虽然不如前面几位,但在政治、军事作为方面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中兴汉室,使汉室亡而复兴,继而再续的一代明君。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国历史上学识最高的皇帝、最会御权的皇帝、最善用兵的皇帝、最宽仁的皇帝,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的确,在这些皇帝中,汉高心黑,汉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有特色东西。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知名度甚至还不如那些亡国之君。

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2)

牛背上的皇帝

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他流淌着西汉皇家的血液——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定居南阳的原因则是由于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不过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封爵的传承已经结束,他的父亲刘钦只是南顿县令而已。

公元前6年,刘家的稻谷丰收,田地间甚至出现了一茎九穗的现象。就在这一年的12月,刘秀出生了。刘钦夫妻对小儿子降生在这样的好年成非常高兴,特地为他起名为“秀”,意思就是庄稼出好穗。

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在这种改朝换代的困境中,刘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过着和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20岁的刘秀却作出了另一个决定:西去长安,开拓视野、研习学问。

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3)

一统天下

·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义军斩首,新朝覆灭。当时河北王郎起兵,于是更始帝派刘秀巡视黄河以北。刘秀遂在河北积蓄力量,日益壮大,被更始帝封为“萧王”。刘秀率吴汉、邓禹等手下大将,继续在北方大破铜马等割据势力,被关西人号为“铜马帝”。由于刘秀与更始帝心生二意,自此刘秀手下便不断劝进。

更始三年(25年),刘秀于鄗城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国号仍为,史称东汉。九月,赤眉军击败刘玄,汉更始帝投降,同年十二月被杀。刘秀大军进城,定都洛阳。洛阳史称“东都”,刘秀开创的汉王朝。

刘秀因为汉朝是火德的缘故迁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刘秀先后荡平赤眉、张步、隗嚣等割据势力。建武十二年(36年),卢芳进攻云中郡,留守九原的部将随育胁迫卢芳降伏刘秀。卢芳放弃军队,逃往匈奴。同年十一月十九己卯日(36年12月25日),吴汉攻克成都,割据四川的公孙述成家政权灭亡,东汉统一中国。

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4)

柔道治国

建国后,刘秀首先妥善安置了开国功臣。对这些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刘秀一方面给他们以高爵厚禄,给予优厚的待遇。同时,刘秀不忘在各种公开场合回忆这些功臣和自己打天下的艰难历程,以示不忘他们的功劳。谏议大夫丁恭觉得不妥,对刘秀说:“您封了这么多侯爵,而且给他们那么大的封地,合适吗?不怕变成国家隐患吗?”。刘秀对丁恭的话一笑了之:“亡国必是因为皇帝无道,世上哪有因为功臣多得奖赏而亡国的事情?”。

在位期间,通过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简政轻刑,给百姓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此后,他多次下诏裁减各地的监狱,不断地告诫各级官吏尤其是地方官吏要体恤百姓、宽松执法。其次,有效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再次,光武帝曾连续六次下诏释放奴婢。同时,他还在一年之内连续下诏三次,禁止杀、伤和虐待奴婢,使奴婢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土地问题方面,使百姓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光武帝于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同时也核定人口。

光武帝刘秀通过集权加强了中央的统治,通过休养生息使人民安心从事生产,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历史上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业(以柔克刚成就大业)(5)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二月初五,公元57年3月29日),崩于雒阳南宫前殿,享寿63岁,在位33年。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县铁谢村附近),庙号世祖,谥光武皇帝。刘秀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他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