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1)

蒙古长调属于蒙古族的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大至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蒙古族牧民在游牧劳动中创造了这一独特民歌形式,用以抒发情感、表现游牧生活。长期流传过程中,长调民歌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曲种类。

长调民歌的表演形式以独唱为主,一把马头琴伴奏,人声和琴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牧民在野外放牧劳动时歌唱长调民歌一般没有乐器伴奏,即兴性较强。但某些民俗性的长调歌曲,诸如赞歌、宴歌、婚礼歌、酒歌等,演唱者多为职业歌手,举行仪式或宴饮时再室内演唱。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有独唱、齐唱、对唱、合唱、伴唱(蒙古语称之为图尔利克)等。

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2)

长调民歌字少腔长,音调高亢悠远,音域宽广,富有情感张力,显现出天高地阔的自然空间。它的曲式结构庞大而复杂,以上下句的乐段体较为常见。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往往在不同的头韵上反复叠唱同一内容,称之为牧歌体。

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3)

辽阔草原是长调民歌的摇篮,长调民歌则是音乐化的草原。作为蒙古草原文化的产物,长调民歌无论在内容抑或是形式方面,均打上了深深的草原烙印。

心灵的自由、抒情的极致,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乃是长调民歌无穷魅力的真谛所在。长调民歌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讴歌草原上的一切美好事物,如草原 、骏马、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等,正面表达蒙古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4)

长调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

蒙古族长调民歌大师哈扎布是唯一掌握所有长调技术的歌手,是草原传统声乐流派的杰出代表。他以独特、精湛的技艺继承和发展了这门艺术,被誉为我国“长调牧歌之王”。

内蒙古民间演唱长调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极少数老人、专门研究人员略知一二。

蒙古族民歌短调歌曲(蒙古族长调民歌)(5)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如果你喜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讯或者想知道国内外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关注非遗博览的feiyibolan

我们每天会在微信上推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给大家阅读,让我们一起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