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

1984年4月19日,一条噩耗从上海医院里头传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井冈山时期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同志与世长辞。

早在三月份的时候,贺子珍同志就已经因病住入医院,上海市委等政府机关对此事高度重视,特地从北京空运调来了多名医学专家,试图挽救贺子珍同志的生命。

奈何最后还是无济于事,虽说早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件事情真的发生,大家还是明显的有些手足无措。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

贺子珍

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贺子珍同志该怎样安葬?贺子珍同志在退休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妇联主任,要说安葬规格,那就跟普通党员一样就行了。

但由于她跟毛主席的关系,以及她在党内的革命资历,导致她的身后之事绝不能够与其他的党员一样相提并论。

万般无奈之下,上海市委机构只好向中南海的中共中央办公室请教。

最后,邓小平同志一槌定音,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么,当时邓小平同志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思熟虑呢?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2)

一腔热血慕革命

1909年,贺子珍出生于江西永新乡一个普通的地主豪绅家庭。因为家境还算富裕,所以贺子珍从小就能够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在她出来求学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当时中国历史上的大革命时期。当年在苏联人鲍罗廷的撮合之下,孙中山先生联合共产党在广州开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的力量虽然偏居于广东一隅之地,但由他们之间联合所碰撞迸发出来的革命思想浪潮,在北伐军饮马长江之前,就已经席卷了整个大江南北。

当时,全国各地无数有志青年都被这股潮流所吸引,纷纷往广州聚集。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3)

孙中山先生

贺子珍也受到了这股思想潮流的召唤,在1925年的时候,不顾父母的反对,亲自跑到广州去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并且在1926年,跟哥哥贺敏学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为了躲避追杀,贺子珍跟自己的哥哥贺敏学一起跑到了井冈山上,去投靠了当时跟他们家关系比较亲近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并且跟着两位山大王成为了结义兄妹。

结姻伟人

1927年年末,当时在湘赣边境发动秋收起义失败的毛主席,也率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跑到了井冈山附近。

当时经历过攻打大城市长沙失败的教训之后,年轻的毛主席已经认识到,单凭共产党现在薄弱的力量,根本无法攻打敌人统治的核心地区。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4)

苏联人那套长沙暴动路线在中国走不通,那还不如把革命的火种,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低调发育,等到将来成了气候,再去攻打大城市,那也为时未晚。

而且他听老一辈人讲故事的时候说过,井冈山以前的一位山大王,官府屡屡剿灭,都收拾不了他。那是因为他有一个独门绝技,那就是每当官府前来剿灭的时候,他就利用大山里崎岖的地形跟官府捉迷藏,等官府走了,他又再次出来冒头。

我们开了上帝视角,自然知道这种打法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游击战,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并没有游击战这个概念。

毛主席只是知道这种战术非常有效,很适合现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共产党部队。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5)

于是,三湾改编完成之后,他就直接把部队拉到了井冈山下面。当时井冈山那两位山大王,虽然同情革命,但他们毕竟是绿林土匪。

面对这么一股突然到来的外部力量,他们也是满心的猜疑,只给毛主席的部队一些衣食供给,但是对于上山入伙的事情,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

最后,还是毛主席单刀赴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送了他们几十条枪,表示自己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想法,这才换来他们答应让部队入驻井冈山。

并且,后来在毛主席的引荐之下,这两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他们的那支部队,就是后来构成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火种之一。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6)

但是,当时井冈山内部的权力结构就难免有些尴尬。那时袁文才、王佐他们两个人的老班底占据多数但装备差,毛主席的外来人口占少数但装备好。

而毛主席又想要通过三湾改编的方式,把他们两个手下原来那些土匪队伍改造成为有信仰的人民子弟兵。那么三湾改编里的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就必须要推行。

可我们后来人都知道,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对军队到底有着怎样的控制力。

要是真的这么搞,这两位山大王最后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但革命力量想要发展军队,改制势在必行,关键还是如何取得这两位山大王的信任,而不引发火并。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7)

袁文才

这两个人虽然在毛主席的帮助之下,接受了一些先进的革命思想,并且也加入了共产党。

但是,他们的总体思维还是停留在旧时代,想要合并队伍,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了。大家都变成一家人,那就没有那么多算计。

在那个时候,毛主席早就迎娶了糟糠之妻,那就是杨开慧同志。

毛主席上井冈山之后,就把妻儿老小安置在板仓杨家避难。在井冈山上安顿下来之后,毛主席就派人到山下去打探杨开慧同志跟几个孩子的消息。

结果打探出来的消息,却是杨开慧同志早就已经被河南军阀何键逮捕并且杀害,毛主席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伤不已,消沉了好长的一段时间。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8)

这个时候,正是贺子珍同志在他身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才让他从丧妻之痛中缓解出来。

这也让两人的关系急剧升温。出于事业与感情的双重需要,两人在井冈山众人的祝福下,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从此确立了夫妻关系。

红军女英雄

贺子珍同志与毛主席的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不同于普通的婚姻。

后来,她又陪伴毛主席走下井冈山,转战四方,开辟革命根据地。在毛主席被留苏派打压,剥除了一切实权职务之后,也是她不离不弃的抚慰,才让主席从失意中走了出来。

1935年,在博古、李德的胡闹之下,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9)

李德

当时贺子珍已经身怀六甲,但是她还是坚持要跟随毛主席进行长征。一个孕妇进行长征,你可以想象其中的困难。

而且,贺子珍这个人性格要强,她从来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包袱。在长征的过程中,她非但不需要别人照顾她,反而主动要求去照顾伤病员同志。

那时候,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四面包围,天上的飞机更是一天24小时毫不间歇地狂轰滥炸。

有一次,炸弹落到了贺子珍所在的队伍。为了保护一名伤病员,贺子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掩护,炸弹爆炸的弹片嵌入了她的头部、腿部、肺部。

最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她从死神的手上抢救下来。但是由于当时红军正在转移过程之中医疗条件非常低下,根本没有办法对她进行像样的手术,导致那些弹片永远地留在了她的身体里面。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0)

残留弹片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器官组织,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我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神林彪跟粟裕,就是因为在革命战争期间,身体上残留了弹片,导致他们的后半生一直都饱受病痛折磨。

感情裂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贺子珍跟毛主席之间的感情又出现了裂痕。当时,贺子珍身受重伤,饱受病痛折磨,正是急需有人在身边照顾安慰的时候。

可偏偏那个时候是中国革命最危难的时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在当时哪一个不是险死还生?

这一切都需要毛主席在前面亲自策划指挥,此时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所以就难免疏忽于对妻子的照顾。

要是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噩耗还接二连三地出现。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1)

分道扬镳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为了避免惊扰藏族群众。毛主席三令五申,部队不能拿藏族群众的一针一线。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人告发贺子珍的弟弟,还不到20岁的贺敏仁拿了藏族寺庙的东西。

贺敏仁是毛主席的小舅子,身份敏感,当时根本就来不及取证,所以毛主席下令按照部队的纪律对他进行枪决。事后经过调查才知道,这原来是冤案。

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之后,又出事了。当时在延安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的事件,那就是黄克功枪杀女学生案。

黄克功在井冈山时期,就跟着毛主席和贺子珍闹革命,双方之间渊源很深,而且黄克功在土地革命战争跟红军长征过程中屡立战功,多次差点就死在了战场上。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2)

到了延安之后,他跟一个因为仰慕革命来到延安的女学生谈恋爱。爱情这种东西嘛,总是琢磨不定的,谈恋爱的那个女学生突然间提出说要分手。

军人出身的黄克功忍不了这口窝囊气,直接拔枪射杀了这名女学生。事情出来之后,很多人都给黄克功求情,都说他是井冈山时期的功臣,不能杀呀,只要重重处罚就好了。

但毛主席却坚决要杀,绝对不能因为黄克功这个人有功劳,就能够将功臣犯罪罪减一等。因为有功臣就一定有特权,有特权那离腐败还会远吗?

当时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信仰可以依靠,决不能被特权思想玷污。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绝不是封建时代那种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而打天下的团伙。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3)

因为这件事情,贺子珍跟毛主席之间又吵了一架。由于感情上的不愉快,所以当时贺子珍就想把精力转移到革命事业当中去。

可我们前面说过她受了重伤啊。为此,她准备离开毛主席,在上海去治病。毛主席三番四次挽留,但还是无济于事。

等她准备乘飞机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已经沦陷,之后又不得不转飞到苏联去。

到了苏联,贺子珍又王明算计,被说成是精神病关进精神病院。两人至此一别多年,再见,那也是20多年后的事情了。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阔别了22年的两人再次相见。毛主席对贺子珍嘘寒问暖,并叮嘱她要好好保重身体。而贺子珍由于太过激动全程一直在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影响,此次见面也成为了两人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1984年贺子珍离世,骨灰安置成为难题,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14)

正因如此,1984年贺子珍离世,对于贺子珍这么一位经历复杂的女英雄,她的身后之事确实不好处理。是像普通党员那样举办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就地安葬,还是安葬在毛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

这两者其实都不合适。首先,两人早已离婚,在法律上,两人已经没有了夫妻关系,安葬在湖南这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可贺子珍对革命有过大功劳,如果就地安葬,难免会显得不近人情。

最终还是邓小平一锤定音,让贺子珍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且安葬在第一室,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这既能表明中央厚待革命英雄,又能够很好的避免开了她跟毛主席之间的敏感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