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鬼是真的还是假的 南方山区传说中的山魈鬼到底是什么

对于小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不满、委屈、获取同情和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当做父母的疲于应付这个千百年惯用伎俩的时候,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下,终于产生了一个“哭”的终结者,那就是山魈鬼的传说。传说,山魈鬼会寻着小孩的哭声到你家,然后半夜抱走吞食。这个故事真假我们暂且不论,是不是山魈鬼又一次华丽丽的黑锅我们也不去讲,但是他的实用性能,在那昏暗的灯光,窗外树影森森加上父母阴谋下绘声绘色的描述,着实成了百试不爽的锦囊妙计。

山魈鬼,一个生活在山野丛林,阴风之中,却依靠村落灯火聚集之地的魍魉精怪。明,袁宏道 《于潜道中偶成》诗中写道:

“云霞朝到眉,魈鬼夜入室。”

通俗易懂的十个字,却更加让这位一直霸占着民间鬼怪传说曝光率第一位的老兄显得神秘莫测。

在很多地方,山魈鬼一般都直接被称作山魈。记得念初中的时候,那个戴着眼镜的语文老师在给我们讲完几个附近农村关于山魈的故事后,加了一句,“山魈其实是一种类似猴子的灵长类动物,省城的动物园老师便看过,所以大家都不必担心。”那个年纪,自然不会质疑老师的所说,于是大家伙便安安心心的回家同那个在山魈故事中将信将疑了大半辈子的父辈们炫耀自己刚得到的新知识去。只是等到后来才发现,这一晃就被老师把童年给晃过去了,那面部形式鬼怪的“猴子”,生活在非洲的鬼狒狒,根本只是盗用了“山魈”这个名牌商标,哪跟我们口耳相传中的山魈有着半毛钱的关系。所以以后就别再把这李鬼李逵的混为一谈去说了。

《山海经·海内经卷》里提到,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这应该是最早关于山魈的描述,但是此篇文内并没有指明这巨人便是山魈,只是结合民间传说中的相关描述,这应该就是山魈最早的逸闻之一了。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则记载:

“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

这是第一次把山魈这个名词给出确定,并定义了“山魈形如小儿,独足向后”的文学形象。为什么说是文学形象呢?因为在劳动人民的眼中,这山野精怪必是力大无穷,魁梧勇猛,狰狞恐怖的面目特征,断然不可能“形如小儿,独足”这种残疾啊,只是“反足”一项,倒被许许多多的地方民间传说所采纳。所以严谨的文学作品中山魈总是一副半死不残的角色特征,而民间却是有多凶猛便描述的多凶猛,唯恐不够震慑这山林百里。

既然有了具体的形象特征,我们接着从五花八门的故事中挑出一两个来讲讲。因为山魈闻名久远,在那个乱力怪神的时代,劳动人民为了多点谈资和社会思想觉悟低的原因,总是喜欢把各种各样的奇闻异事都往山魈身上套,比如哪家人进山的时候失踪被抓了,哪家又被带走一夜又带回来却生了大病,哪家牛羊牲畜不断减少等。还有些地方甚至还把山魈和除夕的第一男主角—年兽,混为一谈,接着就是各种山神,山爷也出来乱套乱入了,却也是说明了关于山魈的传说实在太多太杂,如果要一件件叙述完,恐怕我也老了。而在《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月色已满窗矣。……忽闻风声 隆隆,山门豁然作响。…… 俄而寝门辟矣。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 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 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乃阴抽枕下佩刀。鬼大怒,伸巨爪 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显然聊斋先生还是把山魈归为了凶猛食人的山野精怪一类。在闵东一带,又有着这样的山魈传说:

山魈形如小人,反足,速度奇快且调皮顽劣。柴夫砍柴,砍柴间息,随手搁在地上的刀一会儿工夫便没了踪影,此时柴夫便会对着山野叫骂山魈它娘。原来山魈最是孝顺,不忍娘亲委屈就会赶紧把刀让给你。只要你在周边仔细找找,定能寻找到那被山魈还回来的刀。

山魈鬼是真的还是假的 南方山区传说中的山魈鬼到底是什么(1)

这里的山魈又只变成了一个调皮捣蛋却人畜无害的小人。但是不管山魈是怎样的善恶定位和传说,都体现了旧社会的山区人民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的“一种合理的解释”归类到魑魅魍魉之中。

作为平民大众的山魈,他几乎背负了所有关于山野传说的黑锅,到底有没有这动物已经没有意义去考虑和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就是不同身份的山魈都有一个解释,依靠大山的劳动人民对于山林的热爱和敬畏。正是这种热爱,使山上的故事更加充分的展现了各种有关于山林的恩怨情仇,使得关于它的故事更加的丰富多彩和饱满。正是因为这种敬畏,于是有了各种传说和谣言,让大山充满了神秘和莫测,人们想要解开这层面纱却又各种担惊受怕的矛盾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