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2)

1962年8月,九江大学奉令停办。

地点:

浔阳区

类别:

教育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3)

九江大学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图源:张廷

1962 年 8 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九江大学奉命停办,九江只保留九江医专,工科和师范科根据省政府安排,并入宜春师专等学校。

九江大学创办于 1959 年 2 月,是九江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所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由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工业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合并而成。1959 年 9 月,中共九江地委决定撒销永修大学、武宁大学、修水大学,三所大学都分学生并入九江大学。校址设在九江市二中校园内,二中改名为九江大学附属中学。九江大学校长由地委书记吴平兼任,苗国寅任中共九江大学总支书兼校务委员会主任。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4)

现在提起九江大学,人们都会认为是九江学院,或者说是未来的九江学院。九江学院合并升本已有二十年,在办学条件、学生规模、学科门类等方面虽早已达到要求,但由于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方面尚待发展,因此更名九江大学的目标仍然难以达到。这也说明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管理细致严格,对人才培养规范性、教学保障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年可不是这样。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六十多年前九江就有了九江大学,这所大学还是九江有史以来第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开设了三个科目七个专业,但其中有些专业的办学条件,甚至达不到现在技校的标准。

这所特殊的学校当然诞生在特殊的年代。1957 年底大跃进开始,大跃进是全行业全方位的,不仅有亩产万斤的农业,也不仅是遍地高炉的工业,还有教育的跃进。1958 年夏天,中国大地上冒出了无数大学,就像是一座座高炉一般开遍城乡。由于办学审批权被无限下放,在某些激进的省份,大学甚至开设到了公社级,很多基层县提出口号:“人人是劳动者,个个是大学生,加速向共产主义迈进。”有的省几个月内建成所谓的农业大学448处,几乎村村有大学,由乡村干部、小学老师、老农、劳动模范担任“大学教授”。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5)

大跃进前后全国高校情况与规模

且不说那些农民高校。据统计,全国规范性(带编制的)高校从 1957 年的 229 所,增加到 1960 年的 1289 所,增长率高达 462%。大跃进期间,江西省的工农业闹腾得不算太厉害,但高等教育的跃进却不遑多让,从 1957 年的 4 所增加到 1961 年的 45 所,增长率超过 1000%。

教育大跃进从 1985 年年初开始。1 月,九江地委决定创办九江师专、九江医专和九江农专。其后,地委又决定创办九江工专。开办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四要素是师资、学员、场地与设备,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办学基础。九江的这些学校办学基础条件距甚大。九江医专是对已有的九江医士学校的升级,基础最好;九江师专也是在已有的师范校(中专层次)上升级;九江农校有农专的基础,九江工专几乎是从无到有,它的基础是原九江第一高级中学。

九江地委在九江市的高中、医士学校和师范校(中专层次)的教师中进行调剂,并在这些学校中拨出一部分校舍解决住宿问题,学员则在原来的中师和医士班的高年级学生中选送,并通过省内调剂、省外招生解决一批生源问题。

三个专科学校于 1958 年 1 月开学。九江工专设有化工科、机械科和纺织科;九江师专设有文史科、数理科;九江医专设有医疗科、中医科,合计 7 科,首届学生 293 人。仅在一个月内从计划到开学的这三所学校,在开办之初办学条件极度缺乏,是典型的教育大跃进的产物。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6)

九江大学校徽 图源:吕乐群

1958 年,下面的县里也在搞教育大跃进,开办了一批更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所谓的大学,包括武宁大学、修水大学、永修大学等,以及一大批师范学校。

1959 年 1 月,地委根据中央对新办高校整顿巩固提高的指示,决定将九江工专、九江师专、九江医专合并成为九江大学,并抽调一批干部进行筹备工作。4 月,又将撤销后的以上几所县级大学的学生并入到九江大学。

新成立的九江大学分为两个校区,工科和师范校址在原九江第二中学(今同文中学),二中的高中部并入一中,初中部保留。

医科分部仍在医士学校内(今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并附设有校办工厂、附属中学(九江二中初中部)、附属医院等。学校创办之初。新建了两幢三层教学大楼和 300 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并从南昌高等院校中调入少数教师,增添了增添了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7)

原九江大学图书馆藏书 收藏人:张廷

1959 年12 月,经中共九江地委决定、省政府批准,九江大学撤销医疗科,单独成立九江医学院。

九江大学开办的专业,都是基于本地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典型的工科为例,学校开设有化工、机械、纺织三个专业,机械专业自不必说,是工业技术的基础大类。化工专业为化肥生产技术方向,纺织专业则包括纺织机械学、棉纺学、人造纤维等,这些专业培养的都是九江工业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九江大学还在本市的机械厂、化工厂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的 “三结合〞基地。

1959 年 7 月,九江大学在校生 331 人。1962 年达 750 人。教员中有两位副教授,讲师近 20 人,图书近10万册,仪器设备也在陆续添置中。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8)

九江大学借书卡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1962 年 8 月,全国高等院校继续大规模调整,九江医学院降格为九江医专后得以保留。九江大学奉令停办,工科和师范科根据省政府安排,并入宜春师专等学校,赣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在开办三年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周期。直到四十年后的 2002 年,九江师专、九江医专等学校合并而成的九江学院,才成为赣北历史上第二所综合性高等院校,然而九江学院成立至今,却仍未能拿回当年九江大学的名号。

六十多年前的九江大学,在教育大跃进中诞生,它办学基础并不完善,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未必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但从它的办学历程中可以看出,九江地委已在尽量保障教学条件。如果假以时日,九江大学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建设中逐步完善提高,成为能满足赣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综合性大学。

然而,1962年九江大学被撤销后,赣北的高等教育备受打击。前期对工科、师范的投入或者转到别处,或者成为资源的浪费。1958 年以前,江西省有 4 所高等院校,经历过大跃进的 45 所,退潮后仍留下了 12 所,九江却仅保住了医专,而其它很多城市却借着这次浪潮扩充了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

九江工科专业被撤裁,使得九江工业企业只能向外地院校申请毕业生,难以培育强势的工业门类。最惨的是师范类,留下的中专层次的九江师范在文革期间又被撤销,偌大的九江地区竟然没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师范教育院校,使得九江基础教育大倒退,直到1977 年,九江师专才得以重新成立。

可以说,从 1962年起,九江的的高等教育就已经落后于本省地市的平均水平,直到今日,其实也未能有所突破。教育大跃进后的九江,受伤太深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做一次错误的决策,砍一次树根,带来的伤痕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在争夺阳光的成长中被遮挡,又没得到充足的养分,就很难成为参天大树。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9)

九江大学1961年文史专业毕业合影,前排右起第5人为大学书记苗国寅,后排左起第2人陈运和(今著名诗人、作家 ) 图源:快懂百科

九江市的历史介绍(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