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 贝母 ”。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 润州 、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 》将川贝与 浙贝 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川贝母作为一个常用的中药材,它经常用于咳嗽痰多,肺燥咳嗽等,但在选用贝母的时候,很多人会手足无措,因为它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和湖北贝母六种不同的品种。而对于每一个品种,它的药理作用都有可能不一样,选择不正确不仅耽误了病情,有时候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比较难分辨它们的用法区别,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药理作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1)

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每次使用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2)

浙贝母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鱗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锻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鱗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鳞茎外层的单瓣鱗叶,略呈新月形,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主要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每次使用5-10g,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3)

平贝母

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呈扁球形,表面黄白色至浅棕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每次使用3-9g,研粉冲服,一次1-2g,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伊贝母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千燥鱗茎,5-7月间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再去须根和外皮。呈扁球形,表面类甶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圆钝,内有较大的鳞片和残盏、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具有收敛止血,化癀,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每次使用5-10g。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4)

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夏初植株枯萎后采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干燥。呈扁圆球形,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鳞叶2 瓣,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基部凹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散结的作用,主要用于热痰咳嗽,瘰疬痰核,痈肿疮毒。每次使用3-9g,研粉冲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土贝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辦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呈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苦,具有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乳痈,瘰疬,痰核,每次使用5-10g。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治病功效与区别(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各有什么不同)(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