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1)

乾隆年间一个秋天的下午,唐县知县黄文莲正在书房作画,却听见门外有人击鼓鸣冤。黄文莲放下画笔,穿上官服,来到大堂。

一个中年汉子跪在大堂中央。据汉子说,他姓刘名迁,是山东人。一年前父亲与母亲发生了口角,负气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几天前,刘迁突然接到父亲的来信,说自己离家后流浪到河南唐县、桐柏一带,成了一名乞丐,备受流离之苦,现在决意回家。在信中父亲还说,自己一年乞讨了五两银子,已铸成了一个大元宝,准备用这钱给老妻买点礼物,以释前隙。

刘迁得了信,照父亲所留的地址一路打听一路寻找,直寻到唐县附近二十里铺的地方,见到的却是一座新坟。再询问周边农人,得知几天前,此处曾有一名乞丐死在路上,描述相貌与父亲无异,后来被一善人收殓埋葬在此。据农夫讲,埋葬时只有死者的尸体,并未看见有钱财。

刘迁因此到县衙击鼓,希望县太爷查明父亲的死因,追回那一锭元宝。

黄文莲得知大体情况,当即准备带着一众衙役下乡勘案,正要动身时,又有人到衙门来喊冤了,而且也是为了一锭元宝。

黄文莲吩咐一个精明干练的捕快带着仵作下乡检验乞丐尸体,自己则回到大堂,亲审第二个喊冤之人。

这人名叫梁都银,四十来岁,家住县城小西关,是个粮食贩子。平日里下乡收购粮食,总是压级压价坑害农人,然后再掺杂兑假卖给粮行。街坊们都叫他“两头赢”。

这样一个奸诈狡猾、坑骗他人之徒,怎么会有冤呢?

梁都银到了堂上,扑通一声跪下,哭丧着脸说道:“我那邻居姚秀才,偷了我一锭价值五两银子的元宝,求大老爷为我追回!”

也是五两银子,也是一锭元宝,与刘迁的申诉一模一样,只是梁都银告的是姚秀才,叫黄文莲暗暗有些吃惊。

姚秀才是县学里的学员,黄文莲每月去县学授课一次,与姚秀才多有接触,更有师徒之名。

姚秀才家无产业,一边以教书糊口,一边准备科考。虽然贫穷,却是个乐善好施之人,但凡有几个钱,也用于接济那些比他更贫穷的人了。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贪图他人钱财呢?

黄文莲皱了皱眉头,问道梁都银:“他是如何偷窃的?你又是如何发现的?”

梁都银回道:“小人是个生意人,早晨走到五里桥时,眼见天上乌云片片,料想大雨降至,生意肯定不好做,又何必带这么多钱在身上呢?于是趁四下无人之时,将其中一锭元宝藏到了桥下边的草丛里。等小人收了不到百斤粮食回来再取时,元宝不见了踪影。”

“那你又如何敢肯定是姚秀才所偷?”

“小人虽没有捉赃拿贼,但却有证据。那姚秀才穷鬼一个,连赶考的盘缠都是借来的。今天他却突然阔起来了,不仅买了新衣新帽,还买了一头驴子,这些钱从哪里来的?我问他,他也不隐瞒,说是在五里桥下得了一锭元宝。”

对梁都银这番说辞,黄文莲听得糊涂了:姚秀才得了元宝为何还要大肆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这显然不合常理啊。黄文莲发下命令,让衙役速将姚秀才带来听审。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2)

姚秀才很快就来了,果不其然,一改往日的破布烂衫,今天穿着十分地光鲜。见到知县,姚文莲行了个弟子礼,随后问道:“不知大人唤我来有何指教?”

黄文莲点了点头,道:“有人把你告了,说你在五里桥下取走一锭元宝,可有此事?”

出乎意料,姚秀才十分爽快,回道:“确有此事,不然的话,学生哪来钱财穿这新衣服?”

黄文莲被他的回答弄得怔了一下,而后,面有郁色道:“你读圣贤书,怎么好私取他人钱财?”

但见那姚秀才并无愧色,反而振振有词地说道:“圣贤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是城隍爷赠我之物,取之何妨?取过之后还要大肆宣扬,方显得天理昭昭、善恶分明!”

看来姚秀才不仅白得了一锭元宝,而且还理直气壮、受之无愧,这反倒把黄文莲逗笑了。他让衙役给姚秀才看了座,让他细述事情的经过。

昨天上午,姚秀才离家,带着东挪西借的一两银子去博取功名。刚走到城西二十里铺时,见路边一群人正围成一堆,朝着地上指指点点。

姚秀才走上前一看,人群围观的是一具尸体,死者是名老汉,大约六十多岁的样子,身边还有一个破竹篮、一根打狗棒和一个破旧的褡裢,显然是个叫花子。

姚秀才心中不忍,求围观的人将老乞丐就地埋葬了。可村人却说,这附近都是有主的土地,谁肯同意胡乱埋葬他人?姚秀才想想也是,就找到地主,出钱买下一席之地,打了一口薄棺材,将老乞丐收殓埋葬了。

这一折腾,一两银子用得精光,没有了盘缠,自然不能再去省城赶考了。姚秀才苦笑了一下,只能作罢,打道回府了。夜里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起来,在城外遛弯散步。

遛弯时,碰上了赶着马车下乡收粮的梁都银,梁都银碰见他还很惊讶,问他怎么没去省城考试?姚秀才将昨天出钱埋尸的事讲了一遍,临了还说道:“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掩埋了一具无名野尸,也算是造了一级浮屠吧。俗话说一级浮屠一层天,我大概是不会下地狱了。开个玩笑,不耽误高邻你发财啦!”说完,自顾往前走去。

不料梁都银伸手将他拦下,拱手道:“秀才,别急着走,我这里道喜了!”

姚秀才不解地望着他,又听梁都银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城隍爷托我转告你,你放弃赶考,掩埋老乞丐的尸体,其善举感天地泣鬼神,因此城隍爷赠你一锭元宝,放在五里桥下,让你马上去取,用作赶考的费用。我把话捎到了,信不信由你!”说完,扯了个响鞭,赶着马车绝尘而去。

这番话如果是别人说的,姚秀才定是不信,但出自于梁都银之口,姚秀才却是十二分的相信: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自己断不会将一锭元宝赠予他人的,想来必是真的。再说了,神灵不可欺嘛。于是他转身,晃晃悠悠地朝五里桥走去,果然在下面的草丛里找到了一锭元宝。

回城之后,他拿着元宝去甄家钱庄兑换了五两银子,大张旗鼓地置办了一身行头,为再次赴考做准备。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3)

听完姚秀才所说,黄文莲又转头问梁都银:“他所讲是否属实?”

梁都银连连摇头,急切地申辩道:“不是不是,事情并非如他所说。他一个读书人,临时编一个故事还不容易吗?昨天早上我在五里桥将银藏好后,确实碰到了散步的姚秀才,当时我没往心里去,也没料到他看到了我藏银的经过,没想到这道貌岸然的读书人竟做出贼人的行径!”

姚秀才一听,打断他道:“你这不是信口雌黄吗?明明是你告诉我城隍爷赠银的事,怎么又成了银子是你藏在桥下的呢?”

梁都银更急了:“我的为人你也知道,如果我知道桥下有银,怎么会给你说、让你白白得了这一锭银子?”

两人争执让黄文莲陷入了一道难题之中,两人说得都像那么一回事,一时也分不出真假。

黄文莲派人去往甄家钱庄,将姚秀才今天上午兑换的元宝借来一看。

不到片刻,师爷带着那一锭元宝回来了。黄文莲接过细细查看,元宝的底部打着一个“仝”字的标记,这个小小的“仝”却让黄文莲眼睛一亮。

他把元宝放在公案上,对二人道:“我已经将元宝从钱庄借回来的。你二人好好看看,梁都银丢失的、姚秀才取的,可是这锭元宝?”

二人凑上前了,一阵端详,姚秀才记得元宝的颜色有些暗,便说道:“正是城隍爷赠我的那锭元宝。”梁都银盯了一会,也回道:“正是我丢失的那枚元宝,我还记得,元宝的底部铸有一个小小的‘仝’字!”

黄文莲冷笑一声道:“你好记性!我只问你,这枚元宝从何而来?”

梁都银回道:“当然是我卖粮食所得的银子!”

黄文莲又是一阵冷笑:“按照通常的道理,你铸化银子应该是在甄家钱庄,可甄家所铸的元宝,并不打‘仝’字标识,而是打‘甄’!老实告诉你,这锭元宝与一桩命案有关,衙门公差正在勘验,如果确实是你的,你可要实话实说啊,免得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听到命案,梁都银“唰”地冒出了一头冷汗,他突然想起了姚秀才掩埋的乞丐,不由得脱口而出:“我可没杀那乞丐,我只是取走了他的元宝……”

见梁都银一时失言,黄文莲猛拍惊堂木,喝道:“快说!”两旁的衙役齐齐发出“威武”的轰鸣声,杀威棍有节奏地敲在地上,堂上压迫感十足,梁都银头上的汗越来越多,全身上下禁不住地颤抖起来,他战战兢兢地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4)

昨天清晨,梁都银赶着马车路过二十里铺时,见路边倒卧着一个人。他本想停车救人,可看看不过是个乞丐,况且还已经气息全无了,就没了救人的心思。

正准备离开时,他再回头一看,那乞丐人虽死了,但双手还搂着一个破旧的褡裢不放。梁都银心下起疑,伸手向褡裢里探去,却让他摸到一个硬硬凉凉的东西,他掏出来一看,是一锭黑不溜秋的元宝!梁都银贪心顿起,四下望望,见无人发现,急忙将元宝放入了自己怀里,然后驾车溜之大吉了。

看来,老乞丐在信中所说的情况属实,只是元宝被贪财之人偷去了。

此时正好勘案的捕快和仵作回来了,向黄文莲递上已填好的尸格。

黄文莲看了看,不发一言,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梁都银,直叫梁都银脊椎发凉。

好一阵子后,黄文莲才问道:“我再问你,你是一个敢在死人手里夺钱的人,又怎么肯将元宝放在桥下?这里定有隐情,还不从实招来!”

“这、这…..”梁都银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一个字。

黄文莲抽出一支签牌,正要丢下时,却见梁都银左右开弓,猛抽起自己的嘴巴来。此刻的他对乞丐的死因一概不知,又怕自己被牵扯进命案,他边打边说:“大人,我虽谋财,但却不敢害人,都怪我无事生非啊!我为何将元宝藏在桥下,说来话长。”

姚秀才和梁都银是隔壁邻居,人们在称赞姚秀才的同时,免不得要捎带上骂梁都银几句。对此梁都银忿忿不平,总想找机会搞臭姚秀才的名声。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5)

今天清晨,二人碰面之后,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借口城隍庙托梦,送给姚秀才一锭“元宝”。 梁都银送的这锭元宝并不是真元宝,而是假的!他做生意时,经常会在钱袋里放些假银子,遇到不识货的,就用假银坑蒙。

他本想藏下一锭假元宝,如果姚秀才上了勾,拿了假元宝去钱庄兑换,岂不是天大的丑事?甚至还有可能被官府捉拿问罪!

姚秀才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可我在桥下拿到的是真元宝啊。”

梁都银摇了摇头,叹着气道:“天不可欺,神佑善人,我算是开了眼了。往桥下放元宝那会,碰巧桥上有人路过,我怕马车被人赶走,竟错将从死人手里夺得的真元宝放在了桥下。待我兑粮时才发现自己拿错了银子,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6)

案子审到这里,已经是真相大白了,梁都银也表示认罪伏法。

黄文莲传上刘迁,拿起尸格,说道:“现在我告诉你,那乞丐尸身上并无伤,应是急症而亡,你的杀人嫌疑可以解除。可你贪图不义之财,亵渎神灵,以邻为壑,诬陷好人,这些罪状俱在,仍是难逃处罚。”

梁都银心有余悸,低头认罚。

刘迁啐了梁都银一口,转头向姚秀才拱手道:“多谢善人善举,家父才没有曝尸乡野。那锭元宝,就送给你,权作赶考之用吧!”

姚秀才接连摆手:“不可不可,姚某虽贫,却不贪图他人钱财。”

黄文莲居中调停道:“二位不必推让,这事由官府处理。这锭元宝由刘迁带走,算是物归其主。钱庄的欠额由梁都银补上。城隍赠银,出自梁都银之口,速送一锭元宝与秀才,以此彰显神明。另外,梁都银数罪并罚,判千里流刑,好好思过吧!”

一锭元宝引出的案件,在一天之内,被理讼高手黄文莲神速破解了。

清朝民间传说奇案(一个乞丐一个商人一个秀才)(7)

读后感:

因小利而失大利。

梁都银如果不贪图老乞丐的钱财、没有害人之心,也不可能断了谋生之道,成为阶下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因小利而得大利的例子不胜枚举。

很多城市的街上经常有免费理疗的店铺,老板打着为老年人健康的幌子,在开业期间,免费提供各式各样的理疗用品,有时还会发一些鸡蛋或大米之类的用品,往往吸引了无数老年人趋之若鹜。

当然,这些店铺的生存周期都很短,三个月或半年,就凭空消失了,独留下老年人用大额金钱换来的毫无价值的药品。

也有一些打着高额回报的理财产品,而诱人入局,最后携款潜逃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晚餐。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面对诱惑时,应该多留一个心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毕竟每个人的钱都来之不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